• 举办时间:

扫码进入

分享:

活动介绍

提问频繁,秒后重新提问
还可以输入200
本期活动已结束,欢迎到"向公司提问"区继续交流! 进入"向公司提问"

暂无相关信息,小编在马不停蹄的更新中,敬请期待!

已搜索到条记录

<<返回

暂无相关信息,小编在马不停蹄的更新中,敬请期待!

请稍后,加载中....

活动议程
活动嘉宾

图片展示

公司简介

发行概况

发行日程

网上路演日 2020年6月24日
申购日 2020年6月29日
网上摇号日 2020年6月30日
缴款日 2020年7月2日

发行人联系方式

联系人 高德胜
电话 024-47827003
传真 024-47827004

主承销商联系方式

联系人 袁捷、刘思慧
电话 021-38676562、021-38032221
传真 021-68876330

募资投向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总额 拟投入募集资金
1 高牌号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工程项目 114,500.00 105,700.00
2 炼钢厂8号铸机工程项目 39,500.00 33,500.00
3 炼铁厂5号高炉产能置换工程项目 150,000.00 96,000.00
4 特钢电炉升级改造工程项目 160,000.00 141,600.00
5 CCPP发电工程项目 98,826.80 83,300.00
6 炼钢厂4号-6号转炉环保改造工程项目 27,000.00 19,900.00
7 偿还银行贷款 200,000.00 200,000.00

合计

789,826.80 680,000.00

董秘信箱

公司名称: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 Bengang Steel Plates Co.,Ltd.
法定代表人: 高烈
注册资本: 3,875,371,532元
公司住所: 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人民路16号
公司邮政编码: 117000
公司电话: 024-47827003
公司传真: 024-47827004
互联网网址: http://www.bxsteel.com/a/bancaigongsi/
董事会秘书: 高德胜
电子邮箱: bgbcdm@163.com

投资要点

(一)技术优势

近年来,公司对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系统进行了大规模持续性技术改造,使得整体技术装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工艺装备结构,形成了许多具有自身特点的专有技术和核心技术,部分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汽车板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管理上,消化吸收了汽车板一贯制技术,提高了汽车板产品的产成率和质量水平。目前,公司已形成了大型焦炉及干熄焦技术、大高炉冶炼技术、汽车板一贯制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

(二)产品优势

近年来,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与中石油、华晨汽车、东风本田等重点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的战略合作,不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建立了品种规格齐全的汽车板、家电板、管线钢、集装箱钢、高端装备用钢和特殊钢铁产品等为主导的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体系,是国内板材品种较为齐全的钢铁生产企业。

最近三年,公司成功开发120个新产品牌号,包括42项汽车板新产品、21项家电(酸洗)板产品、32项热轧高强钢新产品和25项特钢产品,包括2000MPa级热冲压成形超高强钢、车轮轮辐用马氏体双相钢、高级别抗酸腐蚀管线钢、冷轧低合金高强钢等产品。目前,公司已形成了近110个系列、300多个牌号,上千个规格的产品系列,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产品比例达到80%以上,主导产品包括汽车高强钢、热成形钢、汽车表面板、家电板、石油管线钢、集装箱板、船板等,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能源交通、建筑装潢和金属制品等领域,并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客户优势

公司的高端产品获得了多家知名汽车厂商的认可,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部分加磷高强钢系列、低合金高强钢系列、烘烤硬化钢系列、高强IF钢系列等冷轧板、热镀锌和热成形钢产品成功通过了奔驰、通用汽车、一汽丰田、长安汽车、北汽新能源、长城哈弗、东风日产等多家知名汽车厂的认证,产品性能和表面质量良好,绝大部分品种已实现批量供货。冷轧板和热镀锌板CR1-CR5、CR210P、CR340LA、CR270LA、CR300LA共计16个钢种(牌号)通过美国通用汽车全球认证,这是继宝钢之后第二家通过此类产品认证的国内钢铁企业。

(四)科研优势

本钢板材共有五个研究所,分别是:先进高强产品研发所、汽车板表面技术研究所、用户服务技术研究所、冷轧(涂镀)产品技术研究所、热轧高强钢研究所。此外,公司还拥有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理化检测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着力提高企业科研与产品开发水平。2017-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3.90亿元、14.96亿元和12.87亿元,目前持有59项发明专利和127项实用新型专利。

风险提示

(一)宏观经济及行业政策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在全球范围内,钢铁产业与宏观经济都具有极强的共生性,经济发展越快,钢铁行业发展也更为迅速,两者息息相关。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自改革开放后40余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增长速度在最近几年已有所回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步入中速增长阶段。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从全球范围内看,主要经济体正逐步复苏,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旧多且复杂。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及其外溢效应带来变数,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都给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

综上,在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较多、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本公司存在因国家财税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变动而导致的生产经营波动风险,从而给公司业务发展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2、产业政策风险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钢铁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多。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2016年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措施,促进企业脱困和产业升级。会议认为,坚持用法治和市场化手段,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推动行业结构优化、脱困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2月1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要求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00亿吨-1.50亿吨,同时提出严禁新增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法监管和推动行业升级四项主要任务。但如果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政策、环保政策及地方扶持优惠政策等在未来出台新的相关政策或出现重大调整,可能对发行人的生产经营方针及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二)经营风险

1、行业竞争风险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步伐加快,部分大型钢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提升综合实力、拓展市场份额。另外,公司所属钢铁行业是完全市场竞争行业,主要产品执行市场化定价机制,且钢铁行业处于产能相对过剩的状态,若未来公司不能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则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可转债发行当年营业利润下降50%以上甚至亏损的风险

公司开展生产经营的主要原材料为铁矿石、动力煤等,其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走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其供给情况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效益。由于公司需要的大宗原材料主要依赖于对外采购,未来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的盈利水平将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我国钢铁行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钢材价格受市场需求影响很大。在国家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禁新增产能和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等政策措施有力的推动下,近几年钢材价格保持在相对稳定合理的区间,但考虑到未来国际国内经济增长情况及钢铁行业上、下游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钢材价格可能出现较大波动,从而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一定影响。

若未来主要产品的市场需求或价格出现较大下跌,市场竞争严重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则可能会对公司的产品需求和盈利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可能出现本次可转债发行当年营业利润较上一年度下滑50%以上甚至亏损的情形。

3、安全和环保风险

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积极提高生产设备和作业环境的安全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安全预防措施,但受人员素质、材料质量、机械设备质量、施工方法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仍有可能出现高炉转炉等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各类安全事故,从而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因此受到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此外,钢铁行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粉尘及固体废弃物等工业污染,对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开始实施,钢铁行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不断增加,为此,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按照新环保法标准的要求,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各项环保升级整治项目,同时持续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强化污染源的管控,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仍有可能因各类意外因素导致出现环保方面的事故,从而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因此受到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报告期内,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曾因安全事故多次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处罚,但合计罚款金额占公司净资产总额的比例较低,未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造成实质性不利影响,前述报告期内发生的安全事故不属于重大违法行为,相关处罚不存在情节严重之情形,不会对本次可转债发行造成实质性法律障碍。但随着安全、环保相关监管政策趋于严格以及各类意外因素的影响,公司未来仍面临因安全、环保事故受到相关主管部门处罚的风险。

(三)财务风险

1、短期流动性风险

公司所处钢铁行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近年来公司持续围绕钢铁主业进行大规模固定资产投入和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截至2019年末,公司合并口径的资产负债率高达67.05%,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出于节约融资成本和提高融资效率等方面考虑,公司的融资方式以短期银行借款为主。

尽管报告期内公司银行资信情况良好,并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增加长期银行借款等方式降低财务杠杆、调整负债结构,但如果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公司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因新建项目未达预期回报,亦或其他原因导致公司未能获得足够资金,公司仍存在债务违约、授信额度被收紧、融资成本大幅度提高等短期流动性风险。

2、计入损益的利息净支出较高风险

钢铁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报告期内,为满足发展需要,公司维持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水平,2017-2019年度,公司计入损益的利息净支出分别为88,118.42万元、107,815.21万元和61,504.94万元,公司利息净支出较高。虽然公司通过积极优化资金筹集方式、拓展融资渠道、提升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等方式努力控制利息支出,但若未来宏观货币政策持续收紧,贷款利率、票据贴现利率继续上升,公司存在因利息支出上升导致净利润下滑的风险。

3、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日常经营中需要从国外采购部分铁矿石和生产设备等,同时也存在部分海外销售,需要用外币进行收支,因此公司形成一定规模的外币存款和借款。外币汇率的波动将会产生一定金额的汇兑损益,2017-2019年度,公司汇兑损益金额分别为-35,750.93万元、28,885.11万元和4,472.49万元,波动较大,若未来汇率波动朝着对公司不利的方向发展,公司存在因汇兑损益增加导致净利润下滑的风险。

(四)募集资金运用相关风险

1、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无法产生预期收益的风险

公司本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投资“高牌号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工程项目”、“炼钢厂8号铸机工程项目”、“炼铁厂5号高炉产能置换工程项目”、“特钢电炉升级改造工程项目”、“CCPP发电工程项目”、“炼钢厂4号-6号转炉环保改造工程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

公司本次可转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具有良好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基础,且基于当前市场环境、现有技术基础、对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的判断等因素进行了慎重且充分的可行性分析。然而,公司依然存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完成后,发生诸如公司工艺技术、行业政策、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竞争形势、技术方向等方面的不利变化,从而导致新增产能无法充分消化、募投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等的风险。

2、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影响未来经营业绩的风险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高牌号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工程项目”、“炼钢厂8号铸机工程项目”、“炼铁厂5号高炉产能置换工程项目”、“特钢电炉升级改造工程项目”、“CCPP发电工程项目”、“炼钢厂4号-6号转炉环保改造工程项目”建成后,固定资产规模将大幅增加,年折旧额也将随之增加。

因募投项目的效益将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实现,在项目完全达产前,公司存在因固定资产折旧等固定成本规模较大而导致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本次募投项目达产后,预计产生效益可在覆盖新增折旧费用后仍能贡献较多的利润,但是若募投项目盈利能力不及预期,公司可能面临折旧大量增加甚至导致净利润下降的风险。

(五)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

1、发行风险

本次发行的发行结果将受到证券市场整体情况、发行人股票价格走势、投资者对本次发行方案的认可程度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故本次可转债发行存在不能及时足额募集所需资金甚至发行失败的风险。

2、本息兑付风险

在本次发行的可转债的存续期限内,公司需按发行条款对未转股部分的可转债偿付利息及到期兑付本金。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本次发行的可转债由本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担保,受国家政策、法规、行业和市场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公司和本钢集团有限公司的经营活动可能出现未达到预期回报的情况,进而使公司不能从预期的还款来源获得足够的资金、本钢集团有限公司也无法及时兑现担保义务,则可能会影响本次可转债本息的按时足额兑付。 

3、可转债价格波动甚至低于面值的风险

可转债是一种债券持有人可在一定期间内按照约定条件将持有的债券转换为公司股份的公司债券。公司本次发行可转债为按面值发行(100元/张),债券期限为6年,可转债持有人可自发行结束之日满六个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至可转债到期日期间内将持有的可转债转换为公司股票,转股价格为不低于募集说明书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和前一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因此,在可转债存续期间内,如公司正股价格波动甚至低于原确定的转股价格,则可转债价格也将产生波动甚至低于面值。此外,因可转债包含转股权,票面利率大幅低于可比公司债券利率,如在可转债存续期内,正股价格波动甚至持续低于转股价格导致转股权价值丧失,也可能会导致可转债价格波动甚至低于面值,对债券持有人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虽然本次发行设置了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但若公司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导致未能及时向下修正转股价格,或者转股价格向下修正后正股价格仍低于转股价格,仍可能导致本次发行的可转债价值降低,引发可转债价格波动甚至低于面值,从而对可转债持有人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4、强制赎回风险

在本次发行的可转债转股期内,如果公司A股股票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含130%),或本次发行的可转债未转股余额不足人民币3,000万元时,公司有权按照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可转债。如公司行使上述赎回权,赎回价格为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有可能低于投资者取得可转债的价格,从而造成投资者的损失。

5、转股后每股收益摊薄和净资产收益率降低的风险

本次可转债发行完成6个月后,可转债持有人即可行使转股的权利。如可转债持有者在转股期内大量转股,本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可能由于股本和净资产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存在转股后每股收益摊薄和净资产收益率降低的风险。

6、可转债存续期内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不实施的风险

在本次发行的可转债存续期间,当公司A股股票在任意连续20个交易日中有至少1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85%时,公司董事会有权提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方案并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表决,该方案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方可实施。股东大会进行表决时,持有本次发行的可转债的股东应当回避。

公司董事会将在本次可转债触及向下修正条件时,结合当时的股票市场、自身业务发展和财务状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并决定是否向股东大会提交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方案,公司董事会并不必然向股东大会提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方案。并且转股价格向下修正可能对原股东持股比例、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产生一定的潜在摊薄作用,转股价格向下修正议案存在未通过股东大会审批的可能。

因此,未来在可转债达到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件时,本次可转债的投资者可能面临公司董事会不及时提出、不提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议案或该议案未能通过股东大会审批,而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不实施的风险。

7、可转债存续期内转股价格向下修正幅度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公司本次可转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时,修正后的转股价格应不低于审议该次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方案的股东大会召开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和前一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同时,修正后的转股价格不得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值和股票面值。

因此,即使公司根据向下修正条款对转股价格进行修正,转股价格的修正幅度仍将受上述条款的限制,从而转股价格修正幅度存在不确定性。并且如果在修正后公司的股票价格仍然持续下跌,未来股价持续低于向下修正后的转股价格,则将导致可转债的转股价值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进而导致出现可转债在转股期内回售或不能转股的风险。

8、可转债存续期内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实施导致公司股本摊薄程度扩大的风险

本次可转债设有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在该条款被触发时,公司董事会有权提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方案并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表决。如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方案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实施,在同等规模的可转债进行转股的情况下,公司转股股份数量也将相应增加,将导致公司股本摊薄程度扩大。

9、评级风险

中诚信证评对公司本次可转债进行了信用评级,本次发行的可转债信用等级为AAA。在本次债券存续期限内,中诚信国际将持续关注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或财务状况的重大事项等因素,出具跟踪评级报告。如果由于公司外部经营环境、自身或评级标准变化等因素,导致本次可转债的信用评级级别变化,将会增大投资者的风险,对投资人的利益产生一定影响。

10、利率风险

在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大背景下,叠加中美贸易摩擦、美元利率变化等不可控外部因素影响,未来我国利率波动将有望进一步加剧。在债券存续期内,若市场利率上升,则可转债的价值可能会相应降低,从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公司提醒投资者充分考虑市场利率波动可能引起的风险,以避免和减少损失。

(六)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2020年经营业绩影响的风险

受2020年春节前后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的影响,国内汽车和家电消费、房地产销售等受到阶段性影响,下游汽车制造、家电制造、基建和房地产施工等行业部分企业延迟复工或开工率下降,导致国内钢材需求出现了阶段性下降、钢材库存大幅增加,国内钢材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复工复产达产进度正逐渐加快,但疫情对国民经济的不利影响预计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同时,疫情在美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国等海外国家的扩散态势虽有所缓解,但仍未出现明显拐点,预计2020年包括欧美发达经济体在内的全球经济增长很可能将面临重挫,这将对2020年我国钢材的出口带来一定不利影响。疫情影响下,公司产品的国内销售、出口和物流等均有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旦上述影响因素出现较大不利变化,则公司2020年营业利润存在同比上年下滑50%以上、亏损甚至大幅亏损的可能性。

(七)2020年1-3月经营业绩同比下降幅度较大的风险

根据公司于2020年4月24日披露的2020年度第一季度报告(未经审计),2020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2,857.47万元,同比下降0.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799.86万元,同比下降34.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865.68万元,同比下降34.91%。公司2020年1-3月经营业绩大幅下滑,主要系美元/人民币、欧元/人民币汇率的波动、2019年1-3月汇兑收益较高以及突发疫情影响下国内钢材价格较大幅度的下滑所致。若未来国内钢材价格出现进一步下跌或汇率出现较大不利变化,则公司经营业绩存在进一步下降的风险,在此提请广大投资者予以关注。

⇓ 展开

数据统计

(一)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单位:万元)

项目 2019-12-31 2018-12-31 2017-12-31
资产总额 6,073,142.52 5,963,250.49 6,299,814.35
负债总额 4,071,859.84 3,997,310.05 4,814,907.90
股东权益 2,001,282.68 1,965,940.45 1,484,906.45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1,948,766.53 1,912,625.81 1,431,558.87


(二)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单位:万元)

项目 2019年度 2018年度 2017年度
营业收入 5,274,135.36 5,018,186.97 4,050,785.58
营业利润 65,571.87 120,197.95 196,721.65
利润总额 57,581.54 105,412.77 191,631.31
净利润 55,686.05 103,617.81 160,939.07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55,564.70 103,649.32 160,011.02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54,952.88   109,306.51 160,767.58


(三)合并现金流量表主要数据(单位:万元)

项目 2019年度 2018年度 2017年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697,782.40 361,993.78 274,424.35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54,487.49 -7,750.56 -191,644.24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81,949.46 -415,052.70 -71,027.35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168,886.64 -56,502.82 -706.29

相关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