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搜索到条记录
<<返回请稍后,加载中....
网上路演日 | 2021年9月6日 |
申购日 | 2021年9月7日 |
网上摇号日 | 2021年9月8日 |
缴款日 | 2021年9月9日 |
联系人 | 李建 |
电话 | 0512-58903382 |
传真 | 0512-58903382 |
联系人 | 尹宝亮 |
电话 | 0512-62938168 |
传真 | 0512-62938500 |
单位:万元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投资总额 | 拟使用募集资金 | 建设期 |
---|---|---|---|---|
1 | 高品质锻造扩产及技术改造项目 | 16,000.00 | 16,000.00 | 24个月 |
2 | 高端装备关键零组件精密加工项目 | 26,000.00 | 26,000.00 | 24个月 |
3 | 研发中心项目 | 3,000.00 | 3,000.00 | 24个月 |
合计 | 45,000.00 | 45,000.00 | - |
公司全称: | 张家港海锅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英文名称: | Zhangjiagang Haiguo New Energ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Ltd. |
公司住所: | 张家港市南丰镇南丰村 |
公司简称: | 海锅股份 |
法定代表人: | 盛雪华 |
公司董秘: | 李建 |
注册资本: | 6,318万元 |
邮政编码: | 215628 |
公司电话: | 0512-58903382 |
电子邮箱: | zhengquan@zjghgxny.com |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1、资质认证优势
资质认证要求是公司所处行业的壁垒之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营业务绝大数都需要通过相关机构的认证并取得相关的资质证书。公司具备完善的技术研发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使公司在多个领域内取得了相关资质证书,并且在持续扩大资质许可范围。截至2020年7月7日,公司已取得全球8大船级社的工厂认证证书、美国API20B资质证书、API6A资质证书、APIQ1体系证书、TPG的NDT认证证书、TPG热处理认证证书、欧盟PED等认证证书;公司还通过了一些国际客户具有高度专业要求的资格认证,譬如MAN低速柴油机锻件认证(国内最大型90机锻件)、日本三菱以及韩国现代的认证;公司也通过了Baker Hughes、Technip FMC、Schlumberger、SKF、Thyssenkrupp、南高齿、中国中车、挪威石油等跨国公司的工厂审核。齐全的资质认证为公司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以及公司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装备与产品优势
公司拥有四台锻造锤(1吨,2吨,5吨,8吨)、三台压机(1600吨油压机,3000吨油压机,8000吨水压机)、三台碾环机(1.3米,3.5米,6.5米)以及各类热处理炉30多台(其中通过TPG认证的高档热处理炉多台),可以满足各种类型的自由锻、环锻产品的需求,产品覆盖面广,工艺技术较为成熟。
公司具备跨行业、多规格、大中小批量等多种类型业务的承接能力,下游客户分布广泛,产品在油气开采、风力发电、冶金机械、工程机械、船舶、核电及其他机械等领域均有应用,不存在过度依赖单一行业或单一产品的情形,因此,公司可以根据下游行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调整销售策略,以最大限度地防范市场波动风险。
3、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油气开采、风力发电、机械装备等领域,相关领域尤其是油气装备领域客户对锻件产品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对锻件供应商有严苛的认证过程,一旦进入下游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单后,则会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凭借自身积累的工艺技术以及产品质量,成功获得了全球知名油气装备制造商Baker Hughes、Technip FMC、Schlumberger等,知名风电装备制造商SKF、Thyssenkrupp、南高齿、中国中车等,知名机械装备制造商普锐特、KSB等,知名船舶装备制造商日本三菱、韩国现代等行业标杆企业的认可,并与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通过相关客户成功进入了全球知名石油公司道达尔、挪威石油、沙特阿美、雪佛龙等,知名风电整机厂商GE Renewable Energy、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等的供应链体系。
4、研发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新产品的研发,通过长期努力,积累了大量的先进工艺技术和经验,形成了行业内领先的材料与制造工艺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公司开发新产品每年保持在6个以上,不断增加申请及授权的发明专利,近年来公司先后获得省级、市级科技成果奖各一项、省重点研发项目一项。公司通过与上游钢材厂商密切合作,开发出油气装备领域深海防喷器F22钢材、风电装备领域齿轮箱用18CrNiMo7-6连铸坯钢材等先进材料技术工艺;公司供应了中国海洋石油982深海钻井隔水管项目的关键锻件,是中国首套982深海钻井隔水管的重要参与者,实现满足GE技术及质量认证的隔水管锻件产品国产化。
公司聘请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高端人才为代表的技术顾问,关键岗位上的核心人员均为本行业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同时努力培养有一定工作经历、品质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人才梯队。公司目前有二个研究生工作站,一个博士后创新基地,二个省级技术中心,同江苏科技大学、南京工程学院保持长期的产学研合作。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与研发体系,在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研发优势。
(一)受油气行业景气度影响的风险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油气装备锻件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0.26%、63.28%和27.62%。石油作为基础能源、工业燃料和原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油气行业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油价则受到地缘政治、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某段时间内,可能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若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或保持在较高位,油气公司可能会增加油气勘探开发资本性支出,进而影响油气设备的市场需求,给公司油气装备锻件业务带来增长;若石油价格持续下跌或保持在较低位,低于油气公司的开采成本,油气公司可能阶段性减少油气勘探开发资本性支出,进而影响油气设备的市场需求,可能会对公司油气装备锻件业务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公司业绩。石油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会给公司油气装备锻件业务带来周期性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2018年至2019年,全球油气上游资本支出不断增加,全球知名油气装备制造商Baker Hughes、Technip FMC等对公司采购金额快速增长,带动公司油气装备锻件收入快速增长,增长率达29.13%。2020年,受国外疫情影响和全球油价大幅波动影响,全球油气公司业绩下降,削减资本性支出;同时公司抓住国内风电行业发展契机,大力发展风电锻件产品,受产能限制影响,公司主动放弃了部分利润率较低的油气业务,导致公司油气装备锻件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8.47%。
截至2021年3月末,公司油气装备锻件在手订单金额为4,128.7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8.69%,其中内销客户在手订单金额为553.24万元人民币,相较去年同期下降10.31%;外销客户在手订单金额为544.1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575.51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5.36%。
综上,报告期内受油气价格波动,公司油气装备锻件业务收入和在手订单金额也随之呈现波动。油气行业的波动会给公司油气装备锻件业务带来波动风险。如果未来原油价格长期处于低位,引起油气公司的勘探开发资本性支出进一步减少,公司订单很可能会继续减少;此外,如果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 致客户要求延迟交货、取消订单,也会对公司的油气装备锻件业务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若公司在油气行业处于周期性衰退期或低谷时,公司来自其他领域产品的业绩无法弥补油气装备锻件业务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则公司的整体业绩可能会出现下滑风险。
(二)风电行业需求波动的风险
根据2019年5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要求,风电项目分别必须在2020年底和2021年底前完成并网发电才能获得补贴。受此政策影响,2020年底之前国内陆上风电、2021年底之前海上风电将出现抢装潮。2021年4月,国家能源局新发布《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对风电、光伏电力消纳、存量增量项目建设等机制进行完善。
征求意见稿明确建立保障性并网、市场化并网等并网多元保障机制。各省(区、市)完成年度非水电最低消纳责任权重所必需的新增并网项目,由电网企业实行保障性并网。保障性并网项目由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通过竞争性配置统一组织。对于保障性并网范围以外仍有意愿并网的项目,可通过自建、合建共享或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方式落实并网条件后,由电网企业予以并网。并网条件主要包括配套新增的抽水蓄能、储热型光热发电、火电调峰、电化学储能、可调节负荷等灵活调节能力。2020年底前已核准且在核准有效期内的风电项目和2019年、2020年平价、竞价光伏项目等存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直接纳入各省(区、市)保障性并网项目范围。各类存量项目应在规定时限内建成投产,对于长期核准(备案)而不建设的项目,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清理,对确实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应及时予以废止。
各省2021年保障性并网规模主要用于安排存量项目。存量项目不能满足今年非水电最低消纳责任权重要求、保障性并网仍有空间的省(区、市),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按剩余保障性并网规模抓紧组织开展竞争性配置,确定2021年并网的新增项目,加快核准(备案),积极推进建设,确保尽早建成投产。
根据征求意见稿,保障性并网的竞争性配置机制以及市场化并网的并网条件等可能减少电站开发运营补贴、增加电站开发运营成本,从而电站开发运营效益将受到不利影响。
受风电“抢装潮”的影响,2018年至2020年,国内风电并网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2,059万千瓦、2,574万千瓦、7,167万千瓦,增长率分别为12.4%、14%、34.14%。2020年10月,400余家风电企业签署《风能北京宣言》,并提出,“十四五”期间,需保证国内年均新增风电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到2030年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布局下游行业,拓展相关产能,并抓住了国内风电行业迅速发展的契机,大力拓展国内风电装备锻件市场。随着公司对风电市场的大力拓展,受风电“抢装潮”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风电装备锻件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已成为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
2010年以来,我国风电行业不断发展。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10年至2014年,我国年平均装机容量增长率30%左右,其中2014年为45.1%。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召开“陆上风电价格座谈会”,通报调价设想方案并征求意见,市场出现抢装预期。2015年我国风电装机增量为33GW,增长率为66.58%,出现爆发性增长。但随着2015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适当调整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发改委价格[2014]3008号),以及2017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弃风检测预警,2016年至2017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出现下降。
综上所述,受相关政策影响,2020年底之前国内陆上风电、2021年底之前海上风电将出现抢装,短期内风电并网新增装机容量大幅增长;但抢装潮后,随着平价上网的全面实施以及并网机制改变,电站开发运营效益将受到不利影响,我国风电并网新增装机容量将有所下降,风电并网新增装机容量增长率将有所放缓。公司风电装备锻件产品面临风电市场需求波动以及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从而可能对公司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三)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所用原材料主要为碳钢、不锈钢和合金钢。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公司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58.78%、60.69%和68.57%。由于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较高,原材料价格变动对公司的毛利率和盈利水平影响较大。公司产品在销售时采用成本加成的定价模式,根据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一定的利润水平确定产品价格。公司与客户的定价通常采用“一单一议”的模式,公司在具体订单报价时,以客户订单产品对应的原材料最新市场价格和加工费为基础,确定产品报价;公司与部分客户在框架协议中就产品价格进行了约定,并约定当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波动时,可以协商调整产品价格。但若短期内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可能会对公司已签订尚未采购原材料的订单利润产生不利影响;若短期内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则可能会对公司已备料但尚未签署的订单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公司产品的定价方式能够传导原材料价格变化,但是如果原材料价格短期内出现大幅波动,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020年四季度以来,国内钢材价格不断上涨。截至2021年3月末,中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较2020年9月末上涨28.58%,其中35-42CrMo系列合金钢价格较2020年9月末上涨31.29%。2020年末,公司根据在手订单以及业务预期情况,储备了充足的原材料。根据公司生产销售情况以及2021年1-3月经审阅的财务数据,2021年一季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7.55%,上年同期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9.60%,受产品结构变动影响2021年一季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比上年同期略有降低;2021年一季度销售产品大部分为前期订单,且所用钢材均为前期库存材料,钢材价格上涨未对公司2021年一季度产品毛利率以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产品价格传导机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钢材价格大幅上涨或未来钢材价格继续上涨的情况下,如果公司产品价格未能及时调整或公司产品价格调整幅度不能覆盖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或公司不能有效调整产品结构或降低其他生产成本,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将有所下降,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公司出现亏损。
2、公司大部分订单无调价机制面临的风险敞口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在手订单金额约为1.67亿元,其中无调价机制订单约为1.57亿元,占比为94.01%。
截至2021年3月31日,主要原材料42CrMo、18CrNiMo7-6采购额占原材料采购总额比例为71.34%。
鉴于公司目前无调整机制订单主要为2020年末已签订的订单或已于2020年末达成采购意向的订单,公司根据2020年四季度成本结构以及主要材质42CrMo和18CrNiMo7-6的占比,结合上述原材料的最新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假定相关产品均使用最新采购原材料,测算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无调整机制订单毛利率影响为8.54%。
此外,公司的定价通常采用“一单一议”的模式,无调价机制订单占比较高,随着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如果未来公司与客户议价过程中无法达成一致,公司可能面临部分客户流失的风险。
3、近期钢材价格上涨对公司履行订单带来的风险
在“一单一议”定价模式下,公司在具体订单报价时,以客户订单产品对应的原材料最新市场价格和加工费为基础,确定产品报价。由于产品定价是双方博弈的过程,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终端客户,价格上涨的传导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当原材料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时,短时间内公司难以将价格上涨传导至客户。公司目前订单主要为2020年末已签订的订单或已于2020年末达成采购意向的订单,公司在2020年末根据在手订单、意向订单情况以及原材料价格走势情况增加了原材料备货量,目前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公司一季度毛利率的影响有限。随着支持在手订单或前期意向订单的库存原材料的逐步消耗,新采购原材料的价格有所上涨,如果公司产品价格未能及时调整或公司产品价格调整幅度不能覆盖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或公司不能有效调整产品结构或降低其他生产成本,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将有所下降,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四)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2018年末、2019年末和2020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8,849.57万元、20,204.64万元和24,908.03万元,占资产总额比例分别为25.42%、23.38%和22.96%。虽然公司客户以国际、国内知名的油气装备制造商、风电装备制造商为主,且除去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各期末一年以内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占比分别为99.24%、97.48%和98.90%,总体应收账款质量较高,但未来若全球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发生不利变化,个别客户经营状况恶化,公司存在应收账款难以收回而发生坏账的风险。
(五)偿债能力风险
2018年末、2019年末和2020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7.69%、52.10%和52.11%,流动比率分别为1.11、1.46和1.62,速动比率分别为0.62、0.99和1.08。由于报告期内公司融资渠道有限,主要通过增加流动负债来满足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以及业务规模扩大带来的资金需求,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较低,公司存在一定的短期偿债风险。
(六)新冠疫情对下游市场需求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2020年初,全球范围爆发新冠疫情,对国内经济和全球经济都造成巨大的负面冲击。为应对该重大疫情,全球各地政府采取了限制人员流动、相关人员隔离、推迟复工复学等举措。防疫管控措施的施行,使世界范围内的物流、生产、人员流动、货物出口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使下游行业的需求受到了抑制和放缓。如果新冠疫情不能在全球得到有效遏制,或者持续的时间过长,则可能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品出口、下游需求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七)安全生产风险
2017年9月,公司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一人死亡。2017年10月23日,张家港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出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张安监罚字〔2017〕49号),对公司处罚款23万元。事故发生后,公司积极整改并强化管理。虽然公司注重生产安全,制定了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但如果未来发生类似的事故,仍可能会对公司造成一定的损失。
(八)业绩下滑风险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风电装备锻件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10.24%、17.87%和59.97%,复合增长率达243.57%。风电装备锻件毛利占主营业务毛利的比例分别为6.37%、13.20%以及50.16%。
截至2021年3月末,公司风电装备锻件在手订单金额为10,521.15万元,较上年同期上涨1.79%,其中内销客户在手订单金额为10,496.11万元人民币,相较去年同期增长1.68%;外销客户在手订单金额为3.8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5.04万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114.04%。
随着国内风电平价上网政策的逐步实施,风电项目投资收益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风电行业上游组件以及锻件供应商利润空间可能会被压缩;同时,受风电“抢装潮”影响,2019年、2020年风电行业锻件新增产能较多,行业竞争激烈。截至2021年3月末,公司风电装备锻件在手订单充足且相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但是2021年风力发电逐步全面实施平价上网后,国内风电新增装机量存在下滑、公司风电相关产品价格存在下降的风险,公司如不能有效持续拓展客户并增加市场占有率,或者产品毛利率不能维持现有水平或出现大幅下降,公司将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
(九)“碳达峰、碳中和”对公司未来业绩的重大影响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1、“碳达峰、碳中和”对上游钢铁行业的影响
公司原材料为不同材质的特钢,上游钢铁行业是制造业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之一。根据《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初稿相关资料,钢铁行业碳达峰目标初步定为:2025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预计将实现碳减排量4.2亿吨。实现上述目标 将要求钢铁企业推动绿色布局、节能及提升能效、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和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控制新增产能。
为强化钢铁企业监管,加大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2021年3月下旬唐山市再次发布限产减排措施。钢铁产业是唐山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唐山市的钢铁产能居于国内前列。相关措施的实施,将减少当地钢材产量、促使钢材价格进一步提高。
“碳达峰、碳中和”在钢铁行业的推进可能短期内会减少国内钢材供应量、提高钢材价格,从而提高公司原材料成本、对公司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2、“碳达峰、碳中和”对锻造行业的影响
公司属于锻造行业,生产过程中主要能源消耗为电力以及天然气。公司自2016年以来已根据相关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制定了能源管理手册,密切关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源消耗情况。2020年度,公司能源消耗总量折合近2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耗量较大。
2021年4月1日,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在国家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推进工作会上对加快推进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制修订提出工作要求。会议强调,编制和实施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是《节约能源法》的明确规定,各行业协会要加快推动有关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制修订工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及能耗双控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预计未来国家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各行业具体的碳排放或能源消耗等相关限制指标,如果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相关能耗指标不能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可能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进而对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3、“碳达峰、碳中和”对下游行业的影响
公司下游主要为风电装备制造业、油气装备制造业等。能源结构的调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措施。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相关部署,我国将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受风电“抢装潮”的影响,2017年至2020年,国内风电并网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1,503万千瓦、2,059万千瓦、2,574万千瓦、7,167万千瓦,增长率分别为10.5%、12.4%、14%、34.14%。虽然“碳达峰、碳中和”总体目标为风电等新能源行业指明了前景,但抢装潮后,随着平价上网的全面实施以及并网机制改变,电站开发运营效益将受到不利影响,我国风电并网新增装机容量将有所下降,风电并网新增装机容量增长率将有所放缓。公司风电装备锻件产品面临风电市场需求波动以及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从而可能对公司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同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指出,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受此影响,油气能源消费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进而影响油气开采量;公司油气装备锻件产品可能面临市场需求波动风险,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项目 | 2020-12-31/2020年度 | 2019-12-31/2019年度 | 2018-12-31/2018年度 |
---|---|---|---|
资产总额(万元) | 108,466.48 | 86,427.70 | 74,150.4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万元) | 51,943.65 | 41,401.17 | 23,961.13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 | 50.07 | 51.47 | 67.16 |
营业收入(万元) | 101,392.32 | 64,685.51 | 49,473.56 |
净利润(万元) | 10,542.55 | 6,481.33 | 4,729.2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万元) | 10,542.55 | 6,481.33 | 4,729.2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万元) | 9,852.29 | 6,347.59 | 4,437.38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1.67 | 1.43 | 1.13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1.67 | 1.43 | 1.1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22.59 | 23.58 | 23.4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万元) | -16,101.03 | 11,256.52 | 2,140.84 |
现金分红(万元) | - | - | -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3.25 | 3.13 | 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