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交流 嘉宾介绍 图片展示 公司介绍 发行概况 投资要点 风险提示 数据统计 新股专题

扫码进入

分享:

活动介绍
活动议程

提问频繁,秒后重新提问
还可以输入200
本期活动已结束,欢迎到"向公司提问"区继续交流! 进入"向公司提问"

暂无相关信息,小编在马不停蹄的更新中,敬请期待!

已搜索到条记录

<<返回

暂无相关信息,小编在马不停蹄的更新中,敬请期待!

请稍后,加载中....

活动嘉宾

图片展示

公司简介

发行概况

发行日程

网上路演日 2021年9月13日
申购日 2021年9月14日
网上摇号日 2021年9月15日
缴款日 2021年9月16日

发行人联系方式

联系人 杨善国
电话 0533-2275366
传真 0533-2275366

主承销商联系方式

联系人 孔辉焕、李文松
电话 010-57631234
传真 010-88091826

募集资金运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投资额 本次募集资金投入
1 芳纶聚合单体两万吨装置扩建项目(二期) 18,000 18,000
2 2000吨/年聚醚酮酮树脂及成型应用项目 32,000 32,000
3 安全生产管控中心项目 8,000 5,000
合计 58,000 55,000

董秘信息

中文名称 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 Shandong Kaisheng New Materials Co.,Ltd.
公司境内上市地 深圳
公司简称 凯盛新材
股票代码 301069
法定代表人 王加荣
董事会秘书 杨善国
董秘联系方式 0533-2275366
注册地址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张博公路东侧)
注册资本 人民币36,064.00万元
邮政编码 255185
联系电话 0533-2275366
传真号码 0533-2275366
电子邮箱 bod@ksxc.cn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要点

①具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和工艺优势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拥有较强的研发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具有多年的氯化亚砜及其下游酰氯产品的生产经验。目前,公司已经具备了氯化亚砜及酰氯类产品的生产、提纯及检测等核心技术;在生产及安全预警方面采用了自动化控制系统,保证了生产的稳定连续及安全性;通过二氧化硫的分离和循环利用,实现了整个生产工艺的节能环保和提质增效。

公司在间/对苯二甲酰氯类化工行业拥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公司的“氯化亚砜制备间苯二甲酰氯试制”和“氯化亚砜制备对苯二甲酰氯试制”均获得山东省中小企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公司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主持编制了间/对苯二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的行业标准,参与编制了氯化亚砜行业标准。公司主要产品的纯度均能稳定保持99%以上,其中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能达到99.95%以上。

公司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产工艺技术,并结合生产实践和客户需求不断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改进,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收率。公司独特的工艺技术保证了产品在大规模生产条件下的质量稳定性。公司的技术和工艺优势不仅为公司向客户提供品质更优、稳定性更好的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还为公司保持丰厚的利润空间提供了技术壁垒,确保了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

②拥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完善的研究机制以及实力较强的研发团队

公司拥有实力较强的研发团队,现有研发、技术人员9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3人,硕士学历9人,专注于高端化工产品氯化一体化的工程化研究以及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公司注重研发人才的梯队建设,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把握行业内的最新研究动向和理论知识,同时公司持续加大新产品生产投入,能有效的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合计拥有专利136项,其中发明专利83项。

目前,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设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聚芳醚酮类高性能材料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并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四批绿色工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17年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氯化亚砜)、2020中国精细化工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③不断优化的循环利用生产工艺优势

氯化亚砜的主要生产原料是氯气和二氧化硫,而在使用氯化亚砜生产下游产品的过程中又会释放出二氧化硫。公司以二氧化硫的分离及循环利用为核心技术,串联上下游产品,不但解决了氯化亚砜使用过程中环保处理负担重的缺点,而且也降低了氯化亚砜的生产成本,开创了一条工业废气二氧化硫综合治理循环利用的绿色经济之路。

④由精细化工领域向高分子材料领域延伸突破的一体化战略发展优势

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是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的工业基础之一。高性能工程塑料作为化工高分子新材料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国家和地方政府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高科技产业。

经过公司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公司以间/对苯二甲酰氯为原材料进一步向下游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进行产业延伸。公司在摸索自身发展道路的同时,已经逐步形成了由精细化工领域向高分子材料领域延伸的发展战略。完善的产业链在充分提高生产效率、环保效率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保护公司产业安全,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

⑤规模效应及成本优势

规模经营、核心技术、全工序自主生产为公司建立了较大的成本优势。首先,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基地以及产能领先的间/对苯二甲酰氯生产基地,规模优势明显。并且公司地处化工工业大省-山东省境内,毗邻河南、山西等能源大省,区位优势可有效降低公司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其次,公司的生产加工设备部分为自主研发设计,造价相对较低,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后,公司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优化生产流程及技术工艺,在缩短生产反应周期的同时提高产品收率,最终有效控制了总体成本。

⑥优质而稳定的客户资源

公司的高纯度间/对苯二甲酰氯作为芳纶产品的核心关键原料,进入下游优质客户的供应商体系之前,需要经历长期、严格的认证过程,客户为保证自身供应链的稳定,会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持续供货能力、环保达标情况、售后服务等因素进行严格考察,且一旦通过认证,双方之间将形成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这样的合作关系既有利于下游客户供应链的稳固,也有利于间/对苯二甲酰氯生产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

同时,具备与优质客户紧密合作关系的芳纶聚合单体生产企业,可以借助该优势提前掌握市场需求、开发更符合客户要求的高质量产品,获得市场先机。因此,与优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是芳纶聚合单体生产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公司长期专注于芳纶产业,经过多年的市场耕耘与不断积累,公司的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产品质量、产品线、稳定供货能力、品牌等获得了下游客户的充分认可,公司已与芳纶生产巨头美国杜邦公司、日本帝人、韩国可隆、泰和新材、蓝星新材料、中芳特纤等下游优质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芳纶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公司综合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及营销模式的不断改进,将使公司与优质客户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强化公司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

风险提示

一、创新风险

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基地,借助公司多年的人才战略、丰富的技术积累、良好的节能环保循环处理工艺及产能规模等优势,积极拓展产业链下游产品,已逐步形成以氯化亚砜业务为基础,同时面向氯化亚砜下游其他羧酸衍生物、锂电池、芳纶聚合单体以及高性能新材料PEKK等四大领域的创新业态发展模式。创新发展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需要大量创新投入的同时,亦需要行业技术交流及终端应用客户产销融合的支持和帮助,通常伴随着一定的不确定性。若公司未来创新发展未达预期,或新产品、新技术等创新成果未能得到市场认可,将对公司战略发展及盈利能力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技术风险

(一)新技术开发风险

公司通过长期技术积累和发展,培养了一支高水平、强有力的技术研发团队,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但随着下游产业需求的不断变化,产业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公司的研发和持续创新能力面临着挑战,公司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工艺改进,才能持续满足市场竞争及发展的要求。如果公司在研发竞争中,无法准确把握产品及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技术改造及新产品开发的决策中出现方向性失误,未能实现新技术产业化或产业化不及预期,均可能对未来公司的发展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二)技术泄密及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公司是氯化亚砜及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行业的领先企业,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在氯化亚砜、芳纶聚合单体等主要产品及聚醚酮酮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和众多注册专利。为防止核心技术失密,保护核心技术的安全,公司已采取专利权申请、保密制度建设、与核心人员签署保密协议等多种保护措施,但不能排除技术人员违反有关规定向外泄露核心技术或核心技术被他人盗用的可能。

同时,公司所处行业技术人才往往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其对于产品品质控制、技术改进、新产品研发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公司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顺利进行也需要以不断增强的技术人才团队作为保障。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公司面对的人才竞争也将日趋激烈,技术团队的稳定性将面临考验,存在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若核心技术泄密、技术人员流失,将削弱公司的技术研发优势,进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如公司未能对公司核心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密,或其他企业未经公司许可擅自使用公司知识产权,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市场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三、经营风险

(一)市场竞争风险

我国氯化亚砜行业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目前已进入产业化、规模化的成熟发展阶段。公司是全球氯化亚砜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基地。我国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较为清晰,形成了以凯盛新材及三力新材为第一梯队的竞争格局。但随着下游市场需求的扩大及产业政策的支持,可能导致现有市场参与者扩大产能及新投资者的进入,公司所处行业存在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如果公司不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规律,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工艺水平、生产管控等方面进一步巩固并增强自身优势,将面临市场份额或毛利率下降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二)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液氯等部分原材料及氯化亚砜、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等产品属于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储存、使用、生产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安全生产事故。为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公司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标准化操作规程,配备完备的安全生产设施,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安全管理部等常设机构专职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定期对车间、仓库、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等。但由于可能受到突发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部分生产环节需人工操作,公司仍存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潜在风险。在未来经营过程中若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公司将可能产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并面临行政处罚、停产整改等监管措施,将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和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三)环保风险

公司所属行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公司日常经营需遵守《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污染物进行防治处理。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用于环保设施和技术工艺改进,遵照有关环保法规进行环境治理。

如果国家在未来进一步制定、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一方面,公司需要增加购置环保设备、加大环保技术工艺研发投入或采取其他环保措施,以满足监管部门对环保的要求,这将导致公司经营成本增加,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三废”排放量可能相应增加,将导致公司环保压力增加,如公司的环保治理、“三废”排放不能满足监管要求,将面临行政处罚、停产整改等监管措施,对公司生产经营和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四)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2018年以来,美国相继公布了一系列对进口自中国的各类商品加征关税的贸易保护措施,其中包括公司主要产品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等。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的美国客户仅有美国杜邦公司。美国杜邦公司系全球最大的芳纶生产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对美国杜邦公司的出口销售收入分别为1,981.32万元、8,662.57万元和6,105.82万元,占公司同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2.95%、13.18%和9.81%,自2018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以来整体呈增长态势,美国加征的关税均由美国杜邦公司承担,美国加征关税对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暂未造成明显影响。如果中美贸易摩擦继续升级,美国进一步扩大加征关税产品范围、提高关税税率或未来客户要求由公司承担关税成本,可能会对公司向美国出口产品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除美国外,公司产品还出口至日本、韩国等国家。报告期内,日本及韩国未出台针对公司产品采取禁止、限制进口和加征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公司向韩国和日本出口芳纶聚合单体暂未受到明显影响。若未来韩国、日本等其他主要客户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进口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我国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发生重大贸易摩擦或争端,或日本、韩国等国家对来自于中国的芳纶聚合单体等产品实施禁止、限制进口和加征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将可能对公司出口业务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经营业绩。

(五)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液氯、液硫(含硫磺)、对/间苯二甲酸、对硝基苯甲酸等基础化工产品,采购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报告期内,公司原材料成本占自产产品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较大,虽然凯盛新材产品对下游客户存在一定的成本转嫁能力,但若上游原材料价格受原油价格波动、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安全环保监管政策趋严等因素影响持续出现大幅波动,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六)汇率风险

受芳纶聚合单体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及经过多年市场培育与美国杜邦公司、韩国可隆等知名海外客户合作逐步深化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国外销售规模较2017年3,928.61万元的国外销售规模增长较大。报告期内,公司国外销售收入分别为6,132.30万元、14,281.64万元和9,687.24万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12%、21.73%和15.57%。公司出口销售主要以美元进行结算。报告期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存在一定波动,公司产生的汇兑损益分别为-59.54万元、-47.81万元和67.84万元。随着公司出口规模的扩大,若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短期内发生较大波动,将对公司的汇兑损益及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风险

2020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全国各地采取了隔离、交通管制、禁止人员聚集等防疫管控措施,各行各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疫情期间,公司严格按照各级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要求,有序开展生产经营。2020年度,公司经营情况良好,实现营业收入62,402.69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6,048.06万元,国内疫情尚未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已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2020年3月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已陆续在境外蔓延,其中美国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之一。最近三年公司海外出口规模较2017年3,928.61万元的海外出口规模增长较大,其中以美国杜邦公司最为明显,最近两年,美国杜邦公司已逐步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18%及9.81%。若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或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导致美国杜邦公司等海外主要客户长期停工停产,将对公司境外客户采购需求带来负面影响。若境外疫情长期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或者国内疫情二次爆发,将对公司未来经营和盈利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八)未来不从事贸易业务将会导致公司收入降低的风险

公司于2017年7月开始开展贸易业务,并于2019年6月起全面终止贸易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67,242.92万元、65,719.23万元及62,209.40万元,其中贸易业务收入分别为26,105.94万元、6,368.74万元及0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82%、9.69%及0%。因全面终止贸易业务导致贸易收入规模减小,公司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相对2018年下降2.27%。公司已出具承诺: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未来将不开展贸易业务。若公司未来自产业务收入的增长不足以覆盖贸易业务收入的减少,将可能导致公司出现收入降低的风险。

(九)收入下滑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自产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1,136.98万元、59,350.50万元及62,209.40万元,呈现增长趋势,芳纶聚合单体产品系公司自产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国家产业政策及进口替代需求的推动下,国内主要芳纶生产企业陆续公布扩产计划。但由于我国芳纶产业起步较晚,新增产能的释放需要时间,目前美国、日本等国家在芳纶产业中占比较大的市场格局在短期内较难改变。若因国外新冠肺炎疫情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导致海外芳纶客户采购需求降低,或因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导致海外客户向国内原材料供应商采购减少,将导致公司芳纶聚合单体销售下滑,进而导致公司收入下滑的风险。

(十)氯化亚砜产品压降计划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影响的风险

基于公司气相二氧化硫连续化工艺制备氯化亚砜属于生态环境部《“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的客观情况,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氯化亚砜装置产能向下压降5万吨。生产氯化亚砜的设备主要为合成釜、精馏塔、换热器等通用设备,在公司对氯化亚砜产能压降过程中,该等设备可用于未来硫酰氯、羧酸衍生物等其他产品装置建设,不会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同时,公司将继续践行产业延伸的核心发展战略,继续做大做强间/对苯二甲酰氯等核心产品,积极开发其他高附加值高性能材料中间体,通过向高附加值产品产业链延伸,进而保证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不受影响。

氯化亚砜产品压降计划未来将导致公司氯化亚砜产量、销量下降,若公司未来产业链延伸情况不及预期,将对公司盈利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四、法律风险

(一)公司存在涉诉专利案件败诉以及未来存在被追究侵权责任的风险

2019年8月7日,澳瑞玛、普利米斯向济南中院提交民事起诉状,请求济南中院确认公司拥有的“间苯二甲酰氯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装置”、“聚芳醚酮粗品的纯化方法”、“间甲基苯甲酰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发明专利归澳瑞玛、普利米斯共有。经最高人民法院二审判决,公司败诉,公司将面临丧失上述专利所有权的风险。

公司已聘请专业机构针对实际应用的技术、募投项目应用的技术和上述3项专利分别进行技术特征比对,专业机构认为上述3项专利与公司现有技术及募投项目应用的技术既不相同也不等同。此外,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已生效的《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3项涉诉专利中的“间苯二甲酰氯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装置”、“间甲基苯甲酰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已宣告专利权无效,上述专利已实质性灭失且不可逆,已不具备就该等案件发起侵权诉讼的标的。若澳瑞玛、普利米斯取得“聚芳醚酮粗品的纯化方法”专利所有权后向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公司仍有可能被法院判决构成专利侵权,公司将承担相应赔偿责任,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二)公司存在第三人案件二审败诉以及未来被追究侵权责任的风险

2016年12月,Polymer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澳瑞玛作为原告方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交民事起诉状,认为公司侵权其持有的“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型聚醚酮酮树脂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鉴于本案中主张的涉案专利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无效,2018年9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裁定,驳回Polymer公司、澳瑞玛的起诉。上述裁定已最终生效,该案件已完结。

2018年9月,澳瑞玛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递交《行政起诉状》,请求撤销被告(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第36148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公司作为“第三人”被通知参与该案件的审理。2019年11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就本案作出一审判决,驳回澳瑞玛的诉讼请求。澳瑞玛对一审判决不服,并将该案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于2020年10月开庭审理本案,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尚未收到最终判决。

国家知识产权局存在二审败诉的可能性。若国家知识产权局二审败诉,澳瑞玛存在再次向公司发起专利侵权诉讼的可能,公司仍有可能被法院判决构成专利侵权并承担相应赔偿等责任,进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三)部分房屋建筑物尚未取得产权证书的风险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公司部分房屋建筑物尚未取得产权证书。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未办证房产账面价值20.00万元,占公司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及投资性房地产-房屋建筑物账面价值总额的0.26%,占比很小。上述尚未办理产权证书的房屋建筑物存在被政府主管部门处以罚款或拆除的风险。

五、内控风险

(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不当风险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华邦健康直接持有公司51.91%的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张松山通过华邦健康间接控制公司51.91%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可以利用其控制地位优势,通过行使表决权对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选聘、发展战略、人事安排、生产经营、财务等决策实施有效控制及重大影响。虽然公司已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但如果上述治理制度不能得到严格执行,可能会导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地位损害公司和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风险。

(二)公司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

公司自设立以来,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资产规模、生产能力、营业收入、员工数量都有较快的增长,本次发行后,随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公司业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经营规模的提升,公司在经营管理、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果公司管理水平不能适应企业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不能随着公司的规模扩大而及时调整,将制约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削弱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六、财务风险

(一)毛利率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自产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1.84%、49.51%和49.33%,毛利率有所波动,但整体处于较高水平。未来行业景气度波动、现有产品竞争加剧、新产品新技术更迭或新竞争者进入等因素将可能使得公司面临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如果公司无法长期维持并加强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工艺水平、生产管控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公司的毛利率可能下滑,导致公司的营业利润有所下滑。

(二)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6,893.45万元、6,135.49万元和5,673.13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3.18%、7.50%和6.28%,占比较高。公司客户主要为下游知名生产企业及贸易商客户,信用状况良好,并且公司定期对客户资信状况进行严格审核及调整。但如果未来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不当或者由于某些客户因经营出现问题导致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将面临坏账损失增加的风险。

(三)税收政策变动风险

1、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报告期内企业所得税的适用税率为15%,认定资格有效期3年,证书有效期为2020年8月17日至2023年8月17日。若未来国家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公司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在有效期满后未能顺利通过重新认定,则企业所得税税率将提高,影响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

2、出口退税

国家对出口外销业务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政策,对于提升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出口贸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司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等产品出口享受免抵退税政策。报告期内,公司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等产品出口退税率逐渐提升,2018年10月31日前出口退税率为9%,2018年11月1日至2020年3月19日出口退税率为10%,2020年3月20日后出口退税率为13%。未来,如果国家出口退税的相关政策或出口退税率发生变化,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四)政府补助不能持续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公司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463.36万元、957.46万元和513.13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6.31%、5.93%和2.75%。尽管公司经营成果对政府补助不存在重大依赖,但由于未来公司收到政府补助金额存在不确定性,存在因政府补助下降从而对利润总额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七、发行失败风险

本次发行结果会受到届时市场环境、投资者偏好、价值判断、市场供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公司在取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决定后,在股票发行过程中,若出现有效报价或网下申购的投资者数量不足等情况,则可能导致本次发行失败。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存在发行失败的风险。

八、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风险

(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风险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已经取得相应政府部门的审查备案,符合目前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公司对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规模、设备购置、人员、技术的配置方案等进行了反复论证,认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公司持续稳定发展,有助于扩大公司的业务规模,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但募投项目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也将受到技术迭代、宏观政策、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存在市场发生变化、项目实施进度不及预期、原有产品新增产能不能及时消化、新产品市场营销不理想等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对公司的预期收益造成不利影响。

(二)股东即期回报摊薄的风险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后,公司的资金实力将大幅增强,总股本及净资产规模亦将随之扩大。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有一定的建设周期,募集资金使用带来的业绩增长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短期内公司的净利润和股东回报仍主要依赖现有业务。因此,短期内公司存在因本次发行导致股东即期回报摊薄的风险。

(三)2000吨/年聚醚酮酮树脂及成型应用项目的效益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项目之一为2000吨/年聚醚酮酮树脂及成型应用项目。经测算,本项目达产后预计营业收入为10.11亿元(含增值税),税后净利润为3.42亿元,税后投资回收期为4.7年(含建设期),预计各项财务指标良好。财务数据测算的依据、测算过程、测算结论详见招股说明书“第九节 募集资金运用与未来发展规划”之“三、募集资金项目投资建设的具体情况”之“(二)2000吨/年聚醚酮酮树脂及成型应用项目”之“10、项目主要财务指标”。

由于募投项目效益的实现受宏观经济形势、国家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环境、国际形势、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如果未来聚醚酮酮产品的销售单价、销量、产量、原材料采购单价等指标变化,则会导致募投项目的营业收入、税后净利润等财务数据能否实现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风险。

九、其他不可预见风险

除本招股说明书中描述的风险因素外,公司可能遭受其他不可预测的风险(如遭受不可抗力,或出现系统性风险,或其他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公司的盈利水平。

数据统计

(一)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单位:元)

项目 2020年12月31日 2019年12月31日 2018年12月31日
资产总计 903,824,701.09 818,115,750.28 523,147,218.08
负债总计 106,122,387.81 88,563,450.09 61,390,723.12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797,702,313.28 729,552,300.19 461,756,494.96
股东权益合计 797,702,313.28 729,552,300.19 461,756,494.96


(二)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单位:元)

项目 2020年度 2019年度 2018年度
营业收入 624,026,860.13 658,876,689.02 677,305,058.06
营业成本 316,494,505.12 363,114,795.90 498,166,783.93
利润总额 186,900,111.64 161,498,115.10 73,409,686.35
净利润 160,480,613.99 137,310,088.75 63,621,395.11
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60,480,613.99 137,310,088.75 63,621,395.11


(三)合并现金流量表主要数据 (单位:元)

项目 2020年度 2019年度 2018年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39,935,143.91 176,831,293.05 16,220,587.30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08,510,856.77 -108,322,075.92 -7,500,920.58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98,049,000.00 143,030,751.43 -18,049,321.25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减少)额 -67,188,034.92 211,601,119.69 -8,734,268.21


(四)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 2020年度/2020年12月31日 2019年度/2019年12月31日 2018年度/2018年12月31日
资产总额(万元) 90,382.47  81,811.58  52,314.72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万元) 79,770.23  72,955.23  46,175.65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 11.30 10.43 11.72
营业收入(万元) 62,402.69  65,887.67  67,730.51
净利润(万元) 16,048.06  13,731.01  6,362.14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万元) 16,048.06 13,731.01 6,362.14
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万元) 15,781.83 12,985.36 6,152.27
基本每股收益(元) 0.45 1.36 0.64
稀释每股收益(元) 0.45 1.36 0.64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2.04 26.70 14.1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万元) 13,993.51  17,683.13  1,622.06
现金分红(万元) 9,804.90 5,300.00 5,000.00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合并口径) 4.74 3.91 2.84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母公司口径) 4.74 4.33 4.63


相关路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