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搜索到条记录
<<返回请稍后,加载中....
发行日程 | |
---|---|
发行股数 | 1,814.6667万股 |
发行股数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 | 25% |
网上路演日 | 2022年1月17日 |
申购日T | 2022年1月18日 |
网上摇号日 | 2022年1月19日 |
缴款日 | 2022年1月20日 |
公司联系方式 | |
---|---|
联系人: | 孙昌玲 |
联系电话: | 0511-87289898 |
传真: | 0511-87189080 |
主承销商联系方式 | |
---|---|
联系人: | 何立 |
联系电话: | 021-23219000 |
传真: | 021-63411627 |
单位:万元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总投资 | 募集资金投资 |
---|---|---|---|
1 | 车载液晶显示模组生产项目 | 40,384.76 | 35,000.00 |
2 | TN、HTN产品生产项目 | 8,417.44 | 6,000.00 |
3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 4,149.43 | 4,000.00 |
4 | 补充流动资金 | 10,000.00 | 10,000.00 |
合计 | 合计 | 62,951.63 | 55,000.00 |
公司全称: | 江苏骏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英文名称: | Jiangsu Smartwi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
公司住所: | 句容经济开发区西环路西侧01幢1-3层 |
公司简称: | 骏成科技 |
法定代表人: | 应发祥 |
公司董秘: | 孙昌玲 |
注册资本: | 5,444.0001万元 |
邮政编码: | 212400 |
公司电话: | 0511-87289898 |
电子邮箱: | scl@smartwinlcd.com |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目前,公司现有产品主要分布在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智能家电以及医疗健康四大非消费领域中,同时还有部分消费电子业务(主要配套Casio计算器产品)。
1、工业控制领域
公司在工业控制领域的液晶专显产品主要应用于电表、水表以及气表的三表市场。公司在多年的经营中积累了大量的下游客户资源,其中电表类液晶显示屏为公司主要的三表产品,在电表类液晶专显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较高。电表类液晶显示屏主要销售给林洋能源、正泰仪器、炬华科技等多家在历次国家电网招标采购中都名列前茅的行业龙头企业。
2、汽车电子领域
公司是汽车电子领域中车载液晶显示屏产品的二级供应商。目前,公司产品通过威奇尔、伟世通(天宝汽车)、天有为、新通达等一级供应商渠道交付应用于上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北京汽车、奇瑞汽车、东风汽车等国内主要汽车主机厂商。
3、智能家电领域
公司在智能家电领域的主要细分产品为电饭煲、微波炉以及电磁灶等厨房家用电器的液晶显示屏。公司长期聚焦并深耕日本市场,通过技术服务商与日本电饭煲生产制造行业知名企业松下、象印、虎牌、三菱以及东芝均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五家企业占据了日本国内主要的电饭煲市场份额。
4、医疗健康领域
公司液晶显示屏所应用医疗产品主要包括血糖仪、血压计等医疗设备,公司产品应用于罗氏、拜耳、松下、鱼跃医疗等主要医疗设备制造商的设备中,公司未来将持续布局医疗健康领域。
5、消费电子领域。
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所配套主要产品为计算器,主要服务的终端客户为Casio,公司液晶显示产品在Casio品牌计算器市场份额较高,接近70%。
公司以定制化液晶专业显示产品的应用开发为核心,专注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液晶显示屏及模组产品。公司的创新、创造和创意特征主要如下:
1、公司始终保持对液晶专业显示领域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品的持续开发
自设立以来,公司不断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推出创新型技术及产品,并得到了行业客户的广泛认可。公司以提升产品性能、产品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外观和体验感等多方面为创新方向和目标,顺应下游领域的发展趋势和行业客户需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专注细分市场的科技创新能力,逐渐形成了高对比垂直取向液晶显示、高信赖液晶显示、COG点阵电表液晶显示、车载大尺寸液晶显示、车载息屏一体黑、异型液晶显示等一系列核心技术。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并取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公司在定制化液晶专显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不断创新,攻克新产品的技术和工艺难题,完成产品的持续开发,从而保证客户终端产品的顺利量产。
2、公司具有快速反应的产品创造机制
公司当前拥有多条产品线,覆盖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智能家电、医疗健康等多个应用领域,在每个产品线下拥有大量的产品品类,均是根据客户的定制化需求生产,具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及市场趋势的能力,仅在工业控制领域,公司目前已有的定制化产品品种就多达4,000多个。在已有的丰富产品种类基础上,公司拥有高效的产品再创新能力及高效的客户需求转化能力,具备快速反应的产品创造机制。公司针对自身“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特点,将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完善的流程控制制度与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相结合,使得生产部门能够精确追溯到单个产品在某一生产工序环节的实际情景,便于公司事中、事后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设备、操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从而在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产品的高良品率。针对客户需求,公司能够快速组织产品研发并攻克技术难点,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定制化液晶专显产品。
公司在长期的行业积累和项目执行过程中不断坚持以创新推动企业做优做强,积极推动存量产品的技术更新迭代和结构改进,同时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新技术。
1、公司在车载液晶显示屏细分领域开拓了新的技术方案
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液晶显示屏产品定制化制造经验,在汽车电子的车载液晶显示屏领域走出了一条创意之路。在市场上主流车载液晶显示屏是TFT彩屏的情况下,公司根据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彩膜贴附技术、息屏一体黑以及TFT光学贴合技术,开创出了应用于汽车仪表控制的车载大尺寸VA型液晶显示屏,不仅在包括对比度、色饱和度、抗静电能力和防抖动等产品的各项参数上能做到比原有的TFT彩屏更好的指标效果,而且更具备美观性和科技感,更为重要的是大幅降低了车载显示屏的生产成本。公司创意研发的车载显示屏产品具备强大的成本优势和性能优势,当前已具备产业化生产的能力,未来预计将在车载液晶显示屏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2、公司核心技术持续在新的应用领域拓展
公司所处的显示器件制造行业更新迭代速度快,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于人机交互的需求不断提升,相应的智能设备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长。公司液晶专显产品作为传统的工业控制领域和智能制造及人机交互等新兴行业融合的重要媒介及纽带,发挥了重要的业态创新作用。在5G通信领域,公司研发出的液晶专显屏已经在5G基站使用的导轨电表上开始应用,实现了传统液晶显示技术在5G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拓展。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自主研发了车载大尺寸液晶显示屏、流媒体智能后视镜等产品,并具备实现量产能力。上述产品的开发均是公司在已有的液晶专显产品研发和设计的基础上,运用自身核心技术持续在新的应用领域拓展的有力体现。
1、单色液晶显示产品高可靠性、高对比度、低功耗、低成本的特点使得其在特定领域内占据主导地位
单色液晶显示产品由于具有高可靠性、高对比度、低功耗等特点,在环境复杂严苛、续航要求高、显示内容简单的应用场景下,既能完美贴合终端产品的使用需求,又能大幅降低使用成本。如电表产品一般安装在室外,工作环境较为复杂,极端情况下工作温度可低至-40℃或高达80℃,而彩色液晶显示产品在这种环境下寿命极短,且在阳光直射下,单色液晶显示产品成像更为清晰,另外,电表安装后极少有专人管理,低功耗、高寿命成为其必备性能,基于以上特点,在电表领域中单色液晶显示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单色液晶显示产品在非消费领域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如电饭煲、血糖仪、遥控器等产品的显示内容并不丰富,除了需要显示主要功能的实时指标外,对于丰富多彩的图形显示要求并不是刚需,因而不需要过于复杂的显示技术,单色液晶显示产品的低成本特点使得其在该类应用领域中具备更高的性价比。
2、单色液晶显示产品的应用场景将不断丰富
单色液晶显示产品除了在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领域具备较大优势外,也在不断向汽车电子领域延伸,基于其高对比度的特性,单色液晶显示产品在仪表显示屏中应用最为广泛。发行人结合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彩膜贴附以及息屏一体黑的核心技术,开创出了应用于汽车仪表控制的车载大尺寸VA型液晶显示屏,不仅在包括对比度、色饱和度、抗静电能力和防抖动等产品的各项参数上能做到比彩色液晶显示屏更好的指标效果,而且更具备美观性和科技感,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已应用于多款时尚车型,未来也将进一步打入主流车企市场。
1、公司持续的创新能力能够为彩色液晶显示模组业务带来成长动力
公司创新性地将VA屏与彩色液晶显示屏进行结合,生产成集成化的全贴合产品,从而能够在显著降低仪表显示屏生产成本的同时达到更高质量的显示效果,息屏一体黑的核心技术使得其具有更强的科技感和时尚感。目前公司已具备该全贴合产品的技术实现能力,并逐步投入量产,应用于多款时尚车型,如上汽荣威I5、上汽名爵6、现代起亚K3等。未来将打入更多的主流车企,应用于更多的中高端车型中。公司在彩色液晶显示模组领域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创意创造将不断为发行人的彩色液晶显示模组业务带来成长空间。
2、发行人彩色液晶显示模组相关业务在持续开发中,业务具备可持续性
发行人于2019年开始涉入彩色液晶显示模组的生产,依托公司VA屏在车载显示领域的客户基础及质量优势,逐渐将彩色液晶显示模组产品应用于车载市场。目前公司应用于车载领域的彩色液晶显示模组的终端产品主要为流媒体后视镜,公司正在积极拓宽包括仪表显示屏及中控显示屏在内的车载应用。
1、丰富的产品系列及高效的客户需求转化能力
公司凭借在定制化液晶专显产品领域多年的研发积累和丰富的客户对接经验,目前已具备单色屏、单色模组、彩色模组等多个产品大类,同时拥有TN屏、STN屏和VA屏等不同细分产品生产线,在已有的丰富的产品种类基础上,公司拥有高效的产品再创新能力及高效的客户需求转化能力,能够快速对客户的产品需求组织研发并攻克技术难点,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定制化液晶专显产品,公司具备在定制化液晶领的细分市场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以汽车电子领域为例,公司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在已有单色液晶显示屏产品的基础上研发并推出了车载大尺寸液晶显示屏,产品已经获得国内多家主流车企的认可。
2、成熟的研发平台及产品研发创新能力
公司拥有行业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核心技术人员行业平均经验均在10年以上,在过去的几年中,公司的研发团队不断根据市场变化趋势进行技术创新,并同时申请了相应的专利,推出了新的应用产品。譬如,公司在研发生产过程中掌握了高对比垂直取向液晶显示技术、高信赖液晶显示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近两年连续推出了VA型车载液晶显示屏等具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新型仪表显示产品。
3、严格的产品质量管控制度和领先的行业客户群体
公司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将质量控制理念贯穿于采购、加工、销售、配送全过程,公司施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并采取了高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产量质量表现优异。公司终端客户多为全球领先的工控仪表制造商、汽车一级供应商、医疗健康及智能家电生产企业,如卡西欧、松下、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博世、日立、罗氏、拜耳、三菱、东芝、索尼、象印、虎牌等。前述客户对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加工效率均具备较为严格的标准和质量要求。一般而言,行业客户对供应商的选择比较慎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测试和筛选,最后才能确定符合其要求的供应商。公司经过多年发展,与客户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较好的客户资源优势。
1、终端应用需求旺盛,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液晶显示产品广泛地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攀升,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出货量不断攀升。另外,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生产成本的持续降低,液晶显示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液晶专显产品领域催生出了液晶屏需求的新增长点,如工业控制领域、汽车电子领域、医疗健康领域等正越来越多地使用液晶屏作为人机交互端口。因此,随着终端应用范围的不断深化及广化,液晶专显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产业政策大力扶持,持续推动行业发展
液晶显示行业作为支撑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产业链长,上下游带动能力强,对我国整个信息产业的升级转型、结构优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大力推动其健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等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均将平板显示行业视作重点发展行业,这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3、全球重心不断往中国迁移,国内产业链趋于完善
由于前期投入产线的规模经济效应逐步显现,以及国内液晶显示下游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全球液晶显示产业重心正处于向中国大陆迁移的过程之中,国内产业集群效应愈发凸显,产业链趋于完善。这为我国液晶显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产业链配套,增强了本土企业在关键技术方面的整体实力,为产业发展创造了优良条件。
4、行业生命周期较长,中短期内不可替代
作为目前平板显示器中最为主流的产品,液晶显示屏因其突出的综合性能而广泛运用于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其他类型的平板显示器由于成本、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原因,在可预见的较长一段时期内都难以撼动液晶显示屏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液晶显示行业的预计生命周期较长,中短期内除个别特定应用领域外,其应用无法被替代。
公司以高稳定性为代表的产品品质赢得了细分市场中较高的行业客户评价以及较好的市场声誉,公司产品主要销往中国及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卡西欧、松下、博世、日立、罗氏、拜耳、三菱等知名企业的产品中。凭借在产品研制以及市场声誉等方面的优势,在细分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单色液晶显示产品收入占比较高,分别为100.00%、94.70%、96.46%和99.31%。公司单色液晶显示产品的优势领域包括以智能电表为主的工业控制领域、以VA车载仪表用全液晶显示产品为主的汽车电子领域以及以计算器显示屏为主的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以工业控制领域为主要业务支撑点,以汽车电子领域为未来业务增长点。单色液晶显示产品各应用领域的竞争对手众多,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均有各自的业务优势和市场定位。自20世纪60年代,LCD产品首次面世以来,液晶在显示领域的应用已经超过半个世纪,经历不断的技术升级以及工艺改进后,目前单色液晶显示技术已经发展至相对成熟的阶段,单色液晶显示产品的下游市场也较为成熟、稳定。如果公司未来不能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在细分应用领域的开拓上保持竞争力,则将面临一定的成长性风险。
公司产品应用的是液晶显示技术,目前,在显示领域中液晶显示技术处于主流地位。除液晶显示技术外,市场上正在研发或不断规模化应用的显示技术有OLED、AMOLED、Mini LED、Micro LED、QD-OLED等。目前能实现规模化量产的仅OLED显示技术(包括AMOLED),而Mini LED、Micro LED、QD-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的技术攻克均尚处于持续研发阶段,仅Mini LED已进入初步规模量产,新型显示技术产品应用场景尚在不断拓展中。未来随着OLED显示技术的不断普及,其市场份额将会有所提升,这对应用于智能家电、消费电子领域的单色液晶显示产品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液晶显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不同的显示技术解决方案的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一旦出现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生产过程更为高效的解决方案,或某个解决方案突破了原来的性能指标,现有技术方案就将面临被替代的风险。如果公司在显示技术持续研发过程中未能提前布局或随之转变,则公司可能面临显示技术迭代带来的在部分应用领域单色液晶显示产品被替代的风险。
2018年至2021年1-6月,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0.56%、31.26%、31.14%和28.50%。相比2020年,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下降了2.64%。一方面,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IC、偏光片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使得公司的生产成本随之提高,若公司未能将原材料涨价的风险及时传导至下游客户,公司将面临毛利率进一步下降的风险;另一方面,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带来的智能电表持续迭代,国内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家电产品不断迭代升级,未来市场竞争将会加剧,若公司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将面临毛利率进一步下降的风险;此外,由于未来开拓市场情况具有不确定性,若公司本次募投项目投产后市场开拓情况不及预期,募投项目产能不能及时消化,公司也将存在毛利率进一步降低的风险。
外销产品收入在公司整个收入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境外市场依然是公司积极开拓的市场。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境外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48.67%、47.49%、42.26%和40.27%。目前公司的境外销售主要分布于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与境外客户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如果未来公司境外销售所在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贸易政策、与我国合作关系等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国际市场当地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有可能对公司境外销售业务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到公司经营业绩。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蔓延,致使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公司外销比例较高,受疫情影响,海外业务的开拓难度增加,国内业务中部分客户项目的招投标或协商谈判进度有所延后。目前,虽然国内新冠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但是如全球疫情不能及时缓解,不能排除后续疫情变化及相关产业传导等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应发祥、薄玉娟夫妇。应发祥、薄玉娟夫妇直接和间接控制公司的股份占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95.04%。本次发行后,应发祥和薄玉娟仍将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公司实际控制人可能利用其控制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对公司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决策、人事安排、关联交易和利润分配等重大事宜实施影响,从而影响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存在损害公司及公司其他股东利益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发行人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5.22%、92.74%、88.93%和92.13%,产能利用率存在尚未完全饱和的情况。公司本次募投项目中车载液晶显示模组生产项目和TN、HTN产品生产项目投产后,将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新增较多产能,且较公司现有产能增长幅度较大。公司目前在工业控制领域国内电表市场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未来能否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公司汽车电子领域业务起步相对较晚,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未来能否持续开拓市场、应用于更多车型亦存在不确定性。如公司本次募投项目投产后市场开拓情况不及预期,募投项目将使得公司存在产能不能及时消化的风险,进而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与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液晶显示产品所处的消费电子等部分应用领域、日本等主要销售地区因终端产品销量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导致公司2020年度该领域或该地区收入存在一定下滑。若未来全球新冠疫情持续恶化且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或公司无法在上述应用领域、其他销售地区持续开拓新业务并形成新的收入增长点,可能面临在部分应用领域、日本等主要销售地区收入下降的风险。
项目 | 2021年6月30日/2021年1-6月 | 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度 | 2019年12月31日/2019年度 | 2018年12月31日/2018年度 |
---|---|---|---|---|
资产总额(万元) | 61,300.22 | 55,327.52 | 49,643.39 | 35,923.5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万元) | 40,665.43 | 37,886.04 | 32,120.09 | 19,885.11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 | 55.42 | 54.32 | 41.08 | 42.64 |
营业收入(万元) | 25,793.15 | 45,362.04 | 45,113.07 | 37,733.47 |
净利润(万元) | 3,979.45 | 6,431.19 | 7,989.05 | 3,820.89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万元) | 3,979.45 | 6,431.19 | 7,989.05 | 3,820.8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万元) | 3,511.14 | 6,850.12 | 7,956.31 | 6,283.82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0.73 | 1.18 | 1.64 | 0.86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0.73 | 1.18 | 1.64 | 0.8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0.18 | 18.60 | 32.31 | 23.4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万元) | 1,760.87 | 5,359.53 | 5,358.29 | 6,491.87 |
现金分红(万元) | - | 1,200.00 | 1,200.00 | 1,000.0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4.72 | 4.49 | 4.36 | 4.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