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交流 嘉宾介绍 图片展示 公司介绍 发行概况 投资要点 风险提示 数据统计 新股专题

  • 举办时间
  • {{t.dictContName}}

扫码进入

分享:

活动介绍
活动议程

提问频繁,秒后重新提问
还可以输入200
本期活动已结束,欢迎到"向公司提问"区继续交流! 进入"向公司提问"

暂无相关信息,小编在马不停蹄的更新中,敬请期待!

已搜索到条记录

<<返回

暂无相关信息,小编在马不停蹄的更新中,敬请期待!

请稍后,加载中....

活动嘉宾

图片展示

公司简介

发行概况

发行日程
网上路演日 2022年5月16日
申购日 2022年5月17日
网上摇号日 2022年5月18日
缴款日 2022年5月19日
发行人联系方式
联系人 李玉
电话 0755-23508348
传真 0755-86060601
主承销商联系方式
联系人 周浩、杨家林
电话 0755-82130833
传真 0755-82131766
募集资金运用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 总投资额 拟使用募集资金
1 海宁中高端交换机生产线建设项目 20,038.66 20,038.66
2 深圳网络设备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 25,161.85 25,161.85
3 智能终端通信技术实验室建设项目 5,196.57 5,196.57
董秘信息
中文名称 深圳市菲菱科思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境内上市地 深圳
公司简称 菲菱科思
股票代码 301191
法定代表人 陈龙发
董事会秘书 李玉
董秘联系方式 0755-23508348
注册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福园一路西侧)润恒工业厂区3#厂房
注册资本 4,000万元
邮政编码 518103
联系电话 0755-23508348
传真号码 0755-86060601
电子邮箱 IR@phoenixcompany.cn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要点

(1)高效的自主研发与设计能力

① 公司掌握了网络设备制造服务商的核心技术

公司多年来专注于网络设备领域,持续加强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不断扩大研发技术团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研发技术人员393人,获得专利70项和软件著作权19项,并有多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在新产品研发方面,公司始终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在自主研发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开发符合下游客户和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已具备40G/100G高带宽、大容量交换机的开发能力,于2019年研发出了高背带容量插卡式核心交换机的业务板、核心板,高端数据中心交换机、5G小基站等新产品的硬件方案也基本研发完毕。报告期内,公司高速率、大容量的万兆管理交换机通过技术驱动型的业务规划,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开发、小批量供货到多系列产品、大批量供货的快速增长;万兆管理交换机2020年度的销售收入为41,943.12万元,同比增长212.82%,占交换机整体销售收入的比例也大幅提升至35.29%;2021年度,公司万兆管理交换机产品销售收入为68,758.53万元,占交换机整体销售收入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至35.79%。

在网络设备的各项技术应用层面,公司逐渐积累了如下技术:A、公司为满足Wi-Fi 6和高清摄像头等大功率PD设备供电需求,实现了802.3BT大功率PoE供电的技术开发和设计方案,成功应用于相关产品并在2020年度批量销售。B、公司通过长期设计开发经验,及产品实际返修信息分析和持续设计改善,形成了一系列网络设备可靠性设计的技术方案,特别是雷击防护方案,并通过购置雷击浪涌测试设备进行了可靠性验证补充,极大提高了产品品质。C、公司为实现提高产能和质量的双重需求,2018年开始投入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开发,2019年通过对软件算法、数据库兼容、机电系统、传动系统及精密模具的再开发,完成了交换机自动化生产线的升级改造,相关技术积累申请了2个发明专利和5个实用新型专利,并已经获得专利授权。

② 公司形成了专业化的网络设备产品研发能力

公司根据网络设备制造服务商的经营特点形成了满足自身发展的研发能力,采用IPD(集成产品开发)实现产品开发的全流程控制,保障产品的多样性、稳定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满足下游不同客户、不同应用领域的多种需求。公司的产品研发能力主要包括产品平台开发能力、新工艺导入能力、产品维护创新能力和试验测试能力等,具体内容如下:

A、产品平台开发能力

公司根据网络设备为软硬件结合的电子产品特点,产品平台开发包括硬件开发和软件开发。在硬件开发环节,公司具备多平台硬件方案、高速信号设计和仿真、多层PCB设计、电源设计和测试、EMC和安规的设计及调试等自主开发能力,确保产品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在软件开发环节,公司与品牌商保持同步开发,能够基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可兼容性和可拓展性的操作平台,具备Linux和OpenWrt等平台移植能力,支持L2层/L3层网络的上层协议,支持QoS、STP、MSTP、SNMP、IPV6、802.1X等功能模块协议;同时,公司能够自主开发前端测试和后端装备测试软件,及时发现产品方案缺陷,达到提高产品品质和缩短开发周期的效果。

B、新工艺导入能力

公司持续通过新工艺、新技术的导入和应用以提高制造标准和优化工艺流程。公司建立了专门的工艺技术团队,保证新工艺的导入与新产品开发、新设备购置相适应。报告期内,公司新工艺导入主要包括7nm芯片应用、高密度PCB集成方案和相应工艺、机柜式数据中心交换机产品和测试平台、测试自动化系统、包装自动化系统的导入等,合计超过50余项新工艺导入和应用。

C、产品维护创新能力

公司产品维护创新体系由研发技术人员、产品工程人员和售后维保人员共同跨部门组建,建立了完整的“逆向—前端”关联改善流程,通过逆向产品物料失效/市场表现数据统计—售后维保问题汇总—研发技术推动产品方案优化等程序,同步优化前端设计和选型规范,推动产品方案的优化设计和产品质量改善。

D、实验测试能力

公司具备完整的网络设备实验测试能力,包括UT测试、EMC测试、可靠性测试等。公司在UT测试方面投入大量20G以上高端示波器,开发的测试方案具备100G/400G交换机的UT测试能力;在EMC测试方面能够独立完成从debug到产品认证的全过程,并形成完善的设计规范和debug基线文件;在可靠性测试方面投入HALT箱、ESS箱、高低温、机械和振动类的专业测试设备,持续提高公司产品的平均无故障时间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公司持续改进和优化产品测试方案,自主开发并掌握了交换机PoE功能、WEB软件、SFP光口、以太网口眼图、反复上下电、可插拔电源、Wi-Fi吞吐量、无线ART校准等自动化测试技术,实现了基于不同平台、不同语言的自动化测试方案。

③ 公司建成了平台化、模块化的高效研发体系

公司立足于网络设备ODM/OEM经营模式,建成了平台化、模块化的高效研发体系,保证了新产品研发和制造实现。在平台化建设方面,公司形成了百兆系列、千兆系列、万兆系列交换机的三大研发平台,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可先选取最优的研发平台,在降低产品开发的技术风险和开发成本的同时,保证产品更快地实现批量化生产并推向市场。在模块化建设方面,公司按照交换机硬件方案核心结构形成了CPU模块、交换模块和电源模块三大核心模块,各核心模块还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基础架构,可根据客户产品性能需求调用不同模块的架构及外延扩展完成具体开发。公司平台化、模块化的产品研发体系同时实现了提高开发品质、缩短开发时间和更快响应客户需求的目标,保障公司于2019年在顺利通过S客户考核认证的基础上,同时开发了千兆、万兆等多系列、多型号的交换机产品,并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批量供货。

(2)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品质管控体系和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公司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对于企业级网络设备产品,最重要的产品指标之一即稳定性。通过多年的从业经验,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作,通过质控体系认证、执行《质量控制手册》、运作MES系统实现产品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公司建立健全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对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过程的严格管控,达成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符合网络设备品牌商和下游市场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网络设备产品能够满足RoHS认证、CCC认证、CE认证、UL认证和FCC认证等国内外认证,取得了进入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销售的资格。公司通过与国内外知名网络设备品牌商的长期合作,不断完善质控体系,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已进入了新华三、S客户、小米、神州数码、惠普、D-Link、LEA、迈普技术、烽火通信等国内外知名网络设备品牌商的供应链体系。

(3)公司所处行业的客户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订单需求,公司凭借多年的行业积累和合作经验,通过高效的生产制造体系实现快速响应

公司凭借多年的行业积累和模式创新,具备了客户订单的快速响应能力,建立了灵活的生产组织体系和高效的原材料采购体系,更好地满足下游客户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订单需求。公司采取扁平化的内部组织结构,决策链条短;通过运行ERP系统达到产品信息传递快,能够及时地响应客户的订单需求。公司在生产组织及产品交付方面建立起了高效、柔性化的生产制造体系,按照生产计划能够快速完成针对不同产品类别的生产线转换,并通过ERP和MES系统快速跟踪及调节生产状态,提升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同时,公司积极推动生产、装配、测试的自动化,生产环节将条形码管控技术应用于MES系统,对原材料从入库、加工到产成品入库、发货等环节进行全过程防控和记录,实现产品自动识别和实时管理,提高对生产过程品质的监控能力;装配测试环节实现了自动进板屏蔽箱、自动对准、自动射频连接和自动发包调试测试等功能,实现射频校准和测试工序自动化。

(4)公司目前实施“大客户”策略,通过了国内主要网络设备品牌商的供应商认证,下游客户覆盖较高的终端市场份额,且公司与客户的合作模式具有较强的黏性,具备长期稳定合作的基础

企业级网络设备的电子制造服务商不同于一般商品供应商,除提供制造业务外,还提供产品研发设计、测试、物料采购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同时,网络设备行业产品更新换代快,品牌商为适应市场中消费者需求较快的变化,对其供应链体系内供应商的大规模供货能力、供货稳定性以及订单响应速度要求较高。因此,品牌厂商在选择制造服务商时,将会建立一系列的考核体系和认证制度,对供应商的生产工艺、品质检测、质量管理、产能认证、人员培训、设备认证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考核,整个验证及认证周期较长。而一旦认证通过后,若需要更换供应商,则双方会有较长时间的磨合期和过渡期,从而影响品牌商的正常经营,更换成本较高。

公司目前实施“大客户”策略,已经成为新华三、S客户、小米、神州数码、D-Link、迈普技术等国内主要品牌商的合格供应商,下游客户覆盖较高的终端市场份额,为公司的业务增长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随着公司与品牌商合作时间的增加及合作程度的不断深入,品牌商会将长期合作、相互信任以及在业务流程上的深度合作作为评判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重要考虑因素,不会轻易更换制造服务商,而是选择与现有的供应商建立和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以保证其优质稳定的供应链,该合作模式为公司与品牌商之间的稳定、长期、战略配套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5)企业级网络设备具有应用场景复杂、规格型号多、端口组合类型多等特点,公司拥有企业级网络设备制造服务商的经营管理优势

公司一直专注于通信技术及网络设备领域,经过多年积累在研发、生产、采购、销售及质量控制方面建立了符合自身经营特点的管理模式,并通过不断改进、优化生产组织管理模式,降低单位人工成本,提高人均生产总值。公司主要产品企业级交换机具有应用场景复杂、规格型号多、端口组合类型多等特点,相应的产品开发方案、原材料组织供应方案、工艺流程实现、测试方案及执行等内容亦复杂和多变,公司一直在技术开发、员工培训、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保持持续优化和提升以满足上述产品开发和制造要求。公司在产品开发和制造服务方面已经积累了多年经验,拥有企业级网络设备制造服务商的经营管理优势。

公司经营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技术开发、品质管控和市场营销经验,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核心技术人员陈龙发先生拥有二十余年的网络设备行业经验,对于行业发展状况具有深刻理解,在管理、技术、业务拓展方面经验丰富,公司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亦具有多年业务经营积累,具备相当的各业务板块管理优势,保证公司管理架构能够持续满足业务规模的未来扩张。

(6)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合作体系

公司处于全球网络设备产业链的整机制造服务环节,上游供应商主要包括芯片、电源和PCB等原材料供应商,其中主要芯片供应商包括Broadcom、Marvell、Realtek、Qualcomm、MTK等知名厂商或其代理商,电源供应商包括Great Wall(长城科技)、毓华电子等知名厂商,PCB供应商包括ASK(奥士康)、TEAN(智恩电子)等国内外知名厂商,其他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包括风华高科、宇阳科技等知名厂商或其代理商。公司与上述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与供应商进行交流,了解市场信息、价格趋势、行业状态等,并对供应商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逐年扩张和产品线的持续丰富,公司向上述原材料供应商的采购品种和采购规模也逐年提升,更加有利于公司与上述原材料供应商的长期互信和深度合作,帮助公司更加深度理解上述原材料供应商所提供各类产品的技术路线、性能指标、价格趋势、应用领域及相互替换机制,为公司产品开发方案、原材料选择及采购方案、成本管控方案等奠定基础。

风险提示

一、市场风险

(一)客户集中风险

企业级网络设备市场集中度高,华为、新华三、思科、星网锐捷等少数品牌商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呈现寡头竞争的市场格局。公司的主要目标客户为上述网络设备品牌商,因此客户集中度较高。报告期各期,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59%、99.45%和99.56%,其中对新华三的销售金额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7.55%、80.00%和65.89%。公司自2010年与新华三合作以来,合作关系稳定且不断深化,合作业务规模也逐年扩大,报告期内,公司向新华三销售实现的收入分别为9.11亿元、12.11亿元和14.55亿元,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海宁中高端交换机生产线建设项目”为新华三配套项目,优先为新华三供应中高端交换机,建成后规划产能若向新华三一个客户供应即可全部消化,全部产能配套给下游客户新华三,项目达产后预计年新增中高端交换机产能60万台,年新增营业收入16.20亿元。公司报告期内的收入规模及业绩的增长与向新华三等主要客户的销售增长息息相关。如果主要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采购需求大幅下降或调整采购策略,可能导致公司订单大幅下降,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公司产能及业务规模的未来扩张,公司的客户数量和合作规模将会增加,未来若进一步增加交易规模,将可能导致客户集中度进一步上升,对公司的收入和利润稳定性构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若未来公司不能扩展更多的新客户,且原有客户发展战略发生重大变化,对公司的采购减少,特别是公司第一大客户新华三与公司的合作若出现业务中止或合同解约的情形,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二)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为网络设备品牌商提供电子制造服务,需要通过增强快速响应能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改进工艺流程等措施,与行业内知名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累大客户开发与服务经验。但是在技术持续更新换代的情况下,如果公司不能满足客户对网络设备制造服务商在研发设计、产能、良品率、稳定性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随着竞争对手实力的不断提高,公司可能面临产品价格下降、行业竞争加剧的市场风险。

(三)开放网络的技术发展导致的影响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基于降低网络成本和个性化需求,希望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智能网络,促使白盒交换机成为网络设备的其中一个发展方向。白盒交换机属于开放网络的一部分,发展得到了众多网络设备品牌商、制造服务商、研究机构、芯片品牌商、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在硬件和软件层面建立的开源联盟和生态的支持。目前,白盒交换机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等场景,在技术、市场层面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应用,但也存在不少限制,目前在全球市场份额较小。公司目前也在根据市场需求、自身产能情况开发数据中心交换机和白盒交换机。若未来开放网络或白盒交换机在技术、市场等方面发生变化,而公司不能相应地根据自身技术水平、产能情况、市场战略等因素参与到开放网络或白盒交换机的项目中,公司可能会错失白盒交换机相关市场需求,进而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二、经营风险

(一)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供应的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芯片、电源、PCB、网络变压器、结构件及被动元器件,报告期内上述原材料占公司采购总额的比例超过80%。上述主要原材料属于供应充足的电子元器件,但电子元器件的下游终端应用领域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因此市场波动可能会在某段时间内带动部分电子元器件的价格波动和供应短缺,从而直接影响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和盈利水平。如果上述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且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上述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在主营业务成本中占比较高,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会对公司生产成本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原材料中,芯片在直接材料中的占比较高,平均占比约40%,若采购价格分别上涨5%和10%,2019年度至2021年度主营业务毛利率平均下降幅度分别约为1.57%和3.14%;除芯片以外的电源、结构件、PCB、网络变压器和被动元器件等其他原材料占比相对较低,价格波动对生产成本和毛利率的影响相对较小。上述敏感性分析均是在假设销售价格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公司在实际与客户合作中,形成合理的制造价格转移机制,公司会定期根据原材料价格波动情况与客户谈判议价,当主要芯片的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时,公司与客户谈判议价,合同价格可以相应协商调整,公司也可以通过与下游客户协商调整产品价格转移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但由于公司原材料价格与产品价格变动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在变动幅度上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可能对公司业绩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公司芯片、PCB、结构件等原材料市场呈现出上涨趋势,公司主要原材料供应商与公司逐渐启动价格调整的商务谈判,价格调整在2021年6-7月完成并在2021年下半年执行,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为应对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的影响,公司与主要客户新华三也基本完成了销售价格的相应调整,向S客户销售的大部分产品是按照最新的原材料采购价格调整或确定的销售价格,因此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的2021年经营业绩影响相对有限。但如果后续原材料价格保持继续上涨,且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或相应提高产品售价,公司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此外,公司产品生产所需芯片、电容等电子元器件主要在中国台湾、新加坡、日本、美国等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或国家生产,目前这些地区或国家的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如未来出现工厂停工导致电子元器件短缺甚至停产,则可能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稳定性,进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风险

公司持续推动SMT、DIP、装配和包装等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但装配和包装等业务流程仍呈现劳动密集特点。近年来我国企业用工成本逐年上升,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逐步扩大以及未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达产,用工需求还将持续增加。同时,公司为保持研发队伍的稳定,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将进一步提高研发人员的薪酬待遇。上述因素将增加公司的人工成本,若人员规模的增长不能带来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应提升,将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三)国际贸易摩擦导致的经营风险

公司生产所需的部分半导体器件主要依靠进口,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半导体行业国产化。鉴于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如果未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或者我国与公司客户或供应商所在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摩擦升级,各国可能会对我国设置更高的关税壁垒,限制当地企业向我国出口部分芯片等关键半导体器件,或者限制当地企业与我国企业开展相关业务,进而可能对公司及其所在行业产生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公司所处的网络设备行业集中度较高,在企业级网络设备市场,主要网络设备品牌商包括思科、华为、新华三、星网锐捷、迈普技术等;在消费级网络设备市场,华为、小米等品牌商亦是主要参与者。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美国已将华为、小米等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美国企业出售相关技术和产品,或者限制美国投资者进行投资,上述事宜可能会给网络设备品牌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给网络设备行业产业链带来不利影响。S客户于2019年被美国政府列入中国“实体清单”企业名录,其芯片供应受到限制,目前对与公司合作的网络设备业务影响较小,但如果美国政府持续对中国“实体清单”企业或S客户实施更为严苛的限制政策,S客户的网络设备业务发展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而将会影响到公司的经营业绩。

(四)新冠病毒疫情导致的经营风险

2020年初,我国突发新冠病毒疫情,疫情防控对国内制造企业的生产复工产生了一定影响。我国通过相继出台并严格执行各类疫情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从全球来看,新冠病毒疫情及防控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若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未来在全球范围内无法有效控制,可能将对通信设备制造产业上下游产生一定的冲击,进而可能对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五)“客供料-结算方式”对相应产品毛利率波动影响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技术开发和生产能力逐年提高,与新华三合作产品系列的深度和广度相应增加,自2019年开始以OEM模式向新华三生产和销售“55系列”等中高端交换机。双方为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供货及时性,约定公司以结算方式向新华三采购该合作范围下产品的部分原材料,主要为芯片等核心原材料。公司向新华三采购的芯片,由新华三与芯片品牌商直接协商采购份额和采购价格,统一采购后再转卖至公司,因此公司不参与新华三采购芯片的定价谈判。公司向新华三采购的其他原材料为根据生产安排临时调拨采购,采购价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商谈确定,其他原材料的供应商较多,公司经营网络设备制造服务业务多年,对其他原材料的市场行情较为了解,向新华三采购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具有公允性。

在该种合作模式下,由于芯片等核心原材料由新华三负责与芯片品牌商进行谈价和采购,因此双方约定按照产品中标价的加工费进行BOM采购价格锁定,即若新华三向公司销售的原材料价格发生变动,相对应产品的销售价格则相应发生变动,因此不存在新华三同时向公司提高原材料采购价格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的情形。公司以OEM模式向新华三生产和销售“55系列”等中高端交换机的毛利率,主要受双方商业谈判、招标时竞争程度和公司生产制造效率等因素影响,若未来发生不利情形将可能导致“55系列”等中高端交换机产品的毛利率下降,进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六)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

产品价格是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产品销售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公司与主要客户销售定价主要系市场竞争、原材料价格波动、商务谈判等综合因素结果。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客户系全球知名的网络设备品牌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产品价格面临下行压力,不排除公司采取降价策略应对竞争的可能。尽管公司通过采取提高自动化程度、增加研发投入、改进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规模化效应等应对措施,降低了公司产品成本,使公司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毛利率,但市场竞争加剧及客户降价压力仍有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将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三、技术风险

(一)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在网络设备研发和制造领域已获得一系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产品体系。但公司所处的企业级通信设备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例如,在以太网交换机产品领域,数据传输速率从以往的10M、100M发展到1000M、10G乃至40G、100G。如果公司的技术创新水平无法跟上行业进步的速度,或者公司的技术创新速度无法持续满足客户的技术及质量要求,则公司将可能面临技术优势和竞争力下降的风险。

(二)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公司网络设备产品为定制化产品,技术持续升级换代,产品不断更新,客户对产品及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公司技术研发人员的研发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公司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因此维持现有人才队伍的稳定,并不断培养和吸引优秀技术人才,是决定公司继续保持行业内竞争优势以及生产经营稳定性和持续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未来公司不能做好专业人才的稳定和培养工作,将造成人才的流失,进而可能对公司的技术和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四、财务风险

(一)存货规模较高的风险

报告期内,由于公司与主要客户采用VMI模式,VMI模式相应地降低了公司的存货周转速度,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存货规模增长较快。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35,273.84万元、45,893.19万元和79,283.40万元,占各期末流动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5.79%、49.73%和54.24%。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有效管控存货,将会降低公司的存货周转速度,提高资金占用成本,还可能出现存货减值等风险,从而可能使公司业绩受到不利影响。

(二)应收账款规模较大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5,722.81万元、17,144.18万元和40,257.91万元,占期末流动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4.87%、18.58%和27.54%。目前,公司主要客户为行业大型知名企业,均具有良好的信誉并与公司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公司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小。但随着公司未来对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和生产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应收账款余额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导致运营资金占用规模增大,从而给公司带来一定的营运资金压力。此外,如果公司主要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进而导致大额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或者无法收回的情形,公司的资产流动性和盈利能力将受到不利影响。

(三)产品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网络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ODM/OEM模式与网络设备品牌商进行合作,为其提供交换机、路由器及无线产品、通信设备组件等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服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4.21%、14.35%和16.11%,2019年度及2020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保持在较好水平,并在2021年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级网络设备市场集中度高,华为、新华三、思科等少数几家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呈现寡头竞争的市场格局。在国内交换机、企业级路由器领域,华为、新华三、思科三强占有约80%的市场份额,且历年基本稳定。公司专注于交换机、路由器及无线产品等企业级网络设备的制造服务业务,选择行业内的主要品牌商作为优先合作的战略客户,随着合作规模逐渐扩大,合作领域拓展到交换机、工业交换机、路由器、无线产品、接入设备等全系列网络设备产品,合作类别从低端产品逐渐向相对中高端的产品延伸。同时,随着公司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合作模式由完全OEM模式转型为ODM为主/OEM为辅模式,公司坚持“立足发展、合作共赢、规范运作、持续改进”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网络设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的一站式服务。若未来公司不能满足各大交换机、路由器及无线产品品牌商的研发及制造需求、不能持续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扩大规模提升供应链谈判地位等方式提高竞争力,公司产品将可能面临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在网络设备领域新开发了小米、S客户等品牌商,在合作初期出于各种因素考虑采取“客供料-非结算方式”,该模式为全球电子制造业ODM/OEM模式下的其中一类合作形式。在“客供料-非结算方式”下,公司只能获取客户提供原材料的数量,不能获取客户的实际采购价格,客供料的原材料成本也未计入相关产品成本,因此该类产品的单位售价和单位成本未包含全部原材料的价格。为了能够完整地表示“客供料-非结算方式”下相关产品的单位售价和单位成本,公司技术、销售、采购等相关部门根据相似产品所使用的相似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采购经验和数据综合测算出客供料的采购价格,并将该等原材料价格按照产品BOM表结构和明细分别计入产品的销售成本和销售收入。根据相关测算结果,公司向S客户、小米销售产品的销售成本和销售收入都将大幅增加,产品的毛利金额不变,因此销售毛利率会相应下降。2020年度,公司向S客户、小米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2.99%、7.44%,2021年上半年,公司向S客户的销售毛利率为24.85%,若按照上述测算结果的毛利率将相应下降。公司测算的上述采购价格极有可能与客户的实际采购价格存在差异,而且该测算不代表公司和客户未来会按照“客供料-结算方式”执行合同订单,也不代表测算的相关结果会真实发生。2021年下半年起,公司向S客户销售的部分交换机由核心原材料“客供料-非结算方式”变更为自主采购及全价结算方式,销售成本和销售收入均相应提升,导致毛利率由上半年的24.85%下降至全年的16.94%。若公司与小米、S客户执行的“客供料-非结算方式”未来全部或部分发生变更,公司相关产品的销售毛利率也将发生变化。

(四)政府补助不确定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分别确认政府补助收益431.84万元、754.51万元和1,012.53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31%、7.11%和5.55%。虽然上述政府补助金额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例持续下降,但若地方政府对相关产业和技术研发方向扶持政策发生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业绩水平。

五、法律风险

(一)厂房租赁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所用场地均通过租赁取得,本次募投项目亦通过租赁厂房实施。其中,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海宁中高端交换机生产线建设项目已由全资子公司浙江菲菱科思与浙江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海宁仰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三方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目前厂房主体建设已完成,预计于2022年5月竣工验收交房,不存在权属瑕疵的情形;深圳网络设备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智能终端通信技术实验室建设项目拟在深圳宝安区福永街道福园一路西侧润恒工业厂区利用公司现有租赁厂房进行投入,房屋所有权人深圳润恒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编号为深房地字第5000622716号房地产证,不存在权属瑕疵的情形。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厂房无特殊要求,公司在深圳地区及子公司浙江菲菱科思在海宁的办公场所、厂房用地供应较为充裕。公司目前生产经营租赁的厂房均已取得房地产权证书,不存在权属瑕疵的情形,公司已采取有效手段保证当前租赁的持续稳定,已取得润恒鼎丰高新产业园产权所有人润恒房地产出具的《确认函》,确认房屋租赁期限届满后同意公司继续承租,租赁期限至少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止。但若租赁协议到期后不能续签、租金上涨或者发生其他纠纷,公司将面临与出租人重新协商或者搬离目前租赁场所的可能,将影响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这将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短期不利影响。

(二)产品质量风险

公司为网络设备品牌商提供电子制造服务,主要客户为国内外知名的网络设备品牌商,对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安全性要求高,对产品质量有严格的控制标准,对生产商在原材料采购和制造加工工艺方面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公司已建立了较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但未来如果因为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控制出现疏忽影响公司产品质量,可能导致客户退货、索赔,甚至影响客户与公司的合作关系,从而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三)劳务用工合规性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劳务派遣等用工不规范事项。针对该等不规范行为,公司已逐步整改,且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已经出具相关承诺就可能对公司造成的损失由其全额承担。虽然公司进行了整改,但仍将面临因违反劳动用工和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而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国家行政部门追缴未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并进行处罚的风险。如果发生上述风险,公司生产经营与财务状况将受到不利影响。

六、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风险

(一)募投项目实施未达预期风险

本次募集资金拟用于海宁中高端交换机生产线建设项目、深圳网络设备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和智能终端通信技术实验室建设项目,合计拟投资50,397.08万元。上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产后,有助于增强公司在产能、产品和研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公司针对上述募投项目进行了审慎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如果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客户需求等发生变化,公司有可能无法按原计划实施上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或项目新增产能无法消化、折旧摊销带来的成本增加,从而导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际收益低于预期的风险,进而将对公司的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二)即期回报被摊薄与净资产收益率下降风险

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存在一定的建设期,投资效益的体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在上述期间内,股东回报仍将主要通过公司现有业务实现。由于公司股本及所有者权益将因本次公开发行股票而增加,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可能在短期内出现一定程度下降的情况。

(三)海宁募投项目实施将可能导致客户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带来的经营风险

为就近快速响应新华三多元化的生产需求,提升配套服务能力,保持并深化与新华三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同时节省货物运输与业务沟通成本,公司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投入海宁中高端交换机生产线建设项目,主要为新华三配套,同时可以服务好非华南地区的其他客户,以实施公司贴近核心客户进行生产的战略规划布局。报告期内,公司第一大客户为新华三,本募投项目实施后公司向新华三的销售金额预计进一步提高,虽然公司已经通过拓展S客户、小米、浪潮思科等客户有效改善了客户结构,但仍存在客户集中度提升的可能。如果未来新华三的生产经营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因其他原因减少对公司的采购规模,而公司未能有效开拓新客户充分消化募投项目新增产能,则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七、管理及内控风险

(一)规模快速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规模迅速扩张,营业收入从2019年度的104,037.91万元增长至2021年度的220,782.52万元,员工人数从2019年末的995人增加至2021年末的1,310人。本次发行完成后,随着募投项目的实施,公司的业务规模和人员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如果公司管理层不能及时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管理体制,将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

(二)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的风险

本次发行前,陈龙发先生控制公司42.77%的股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按本次公开发行新股1,334.00万股计算,本次发行完成后,陈龙发先生仍将控制公司32.08%的股份,并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虽然公司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采取了制订并实施“三会”议事规则、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成立审计委员会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但如果未来陈龙发先生存在滥用实际控制人地位或其他不当控制的情形,则可能对公司及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八、紫光集团及其关联方债务违约不能有效解决风险

公司重要客户新华三为紫光股份(000938.SZ)控股子公司,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紫光集团通过西藏紫光通信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紫光股份46.45%的股份,紫光集团及其关联方多只债券出现违约,评级机构中诚信多次下调紫光集团及相关债项信用等级,从信用等级AAA调降至信用等级C,目前紫光集团及其母公司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处理相关债务违约事宜,公司客户新华三及其控股股东紫光股份未对紫光集团债券提供担保。公司向新华三销售回款情况良好,紫光集团及其关联方存在的债务违约风险暂未对新华三的付款能力和信用情况以及公司的持续经营和销售回款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2021年12月10日,紫光集团管理人确定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牵头方组成的联合体为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战略投资者。重整计划草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须提交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并经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后方可生效。2021年12月15日,紫光集团股东北京健坤投资集团及其实际控制人赵伟国对重整方案提出了质疑。2021年12月29日,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暨出资人组会议,本次会议设立有财产担保债权组、普通债权组以及出资人组进行分组表决,其中,出资人组由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两名出资人组成,各组均已表决通过《重整计划(草案)》。2022年1月17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并终止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重整程序。

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出资人清华大学于2021年12月10日与四川能投签署《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协议》,拟通过无偿划转方式将所持清华控股100%股权划转给四川能投,关于本次划转,清华大学需获得教育部批复,四川能投需获得四川省国资委批复,此外本次划转还需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对本次划转事项的经营者集中审查(若涉及),本次划转相关审批事项是否获得批准存在不确定性,是否能够最终完成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紫光集团债务违约及破产重组未对紫光股份日常生产经营造成直接影响,目前紫光股份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均正常开展。

若紫光集团的重整顺利推进,紫光集团及其关联方的债务有效解决,则出现紫光股份或新华三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情形,股权结构出现调整,可能导致新华三业务出现波动,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若紫光集团的债务违约及破产重组事项未来影响到了新华三的股权变动或实际控制人变更,可能导致新华三在核心人员、客户、供应商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可能影响到公司与新华三的业务合作情况,甚至对公司的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主要受新华三、S客户的订单增长,业绩呈现大幅增长趋势。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的资金和资产规模将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稳定性,一方面大幅增加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公司提高各方面能力更好地服务客户。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对主要客户新华三、S客户的在手订单金额分别为15.39亿元、13.21亿元,合计超过公司2021年度的营业收入22.08亿元,且新开发产品名的数量也同比增加,为2022年度及以后的经营业绩提供了保障。但由于近年来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影响经济活动的因素众多且变化频繁,公司未来将受到来自新冠病毒疫情、国际局势变动、宏观经济走势、行业发展演变、技术更新换代、新华三实际控制人变更等众多不可控因素、不确定性的影响。如果前述不可控因素、不确定性等负面影响同时出现或持续影响,不排除公司在证券发行上市当年及次年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

九、本次股票发行失败风险

公司选择“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作为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标准。股票发行价格确定后,如网下投资者申购数量低于网下初始发行量,将会中止发行。中止发行后,在中国证监会同意的发行有效期内,且满足会后事项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公司需向深圳证券交易所备案,才可重新启动发行。若公司未在中国证监会同意的发行有效期内完成发行,公司将面临股票发行失败的风险。

数据统计

项目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一)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单位:元)
资产总计 1,676,444,943.01 1,030,499,256.23 721,452,181.48
负债合计 1,173,942,932.05 696,858,276.72 484,006,007.31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502,502,010.96 333,640,979.51 237,446,174.17
股东权益合计 502,502,010.96 333,640,979.51 237,446,174.17
项目 2021年度 2020年度 2019年度
(二)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单位:元)
营业收入 2,207,825,221.06 1,513,397,095.33 1,040,379,083.71
营业利润 182,580,389.07 106,256,604.31 59,182,023.20
利润总额 182,378,237.28 106,045,576.25 59,084,423.43
净利润 168,861,031.45 96,194,805.34 55,070,771.35
综合收益总额 168,861,031.45 96,194,805.34 55,070,771.35
项目 2021年度 2020年度 2019年度
(三)合并现金流量表主要数据 (单位: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1,218,304.92 75,516,516.32 71,363,676.50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2,141,906.92 -9,017,349.70 -24,746,907.71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691,638.91 57,708,319.40 -29,519,400.61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 39,954.60 1,393,072.64 77,130.07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45,575,286.31 125,600,558.66 17,174,498.25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145,921,430.68 191,496,716.99 65,896,158.33
财务指标 2021-12-31/2021年度 2020-12-31/2020年度 2019-12-31/2019年度
(四)主要财务指标
流动比率(倍) 1.30 1.35 1.33
速动比率(倍) 0.59 0.68 0.59
资产负债率(合并) 70.03% 67.62% 67.09%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 70.37% 67.65% 67.09%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年) 7.69 9.21 8.04
存货周转率(次/年) 2.96 3.20 2.97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万元) 22,084.97 11,938.44 6,770.42
归属于发行人股东的净利润(万元) 16,886.10 9,619.48 5,507.08
归属于发行人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万元) 15,953.78 8,868.76 5,008.90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4.54% 4.69% 5.26%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元) 0.28 1.89 1.78
每股净现金流量(元) -1.14 3.14 0.43
归属于发行人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元) 12.56 8.34 5.94

相关路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