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交流 嘉宾介绍 图片展示 公司介绍 发行概况 投资要点 风险提示 数据统计 新股专题

  • 举办时间
  • {{t.dictContName}}

扫码进入

分享:

活动介绍
活动议程

提问频繁,秒后重新提问
还可以输入200
本期活动已结束,欢迎到"向公司提问"区继续交流! 进入"向公司提问"

暂无相关信息,小编在马不停蹄的更新中,敬请期待!

已搜索到条记录

<<返回

暂无相关信息,小编在马不停蹄的更新中,敬请期待!

请稍后,加载中....

活动嘉宾

图片展示

公司简介

发行概况

发行日程
网上路演日 2022年7月26日
申购日 2022年7月27日
网上摇号日 2022年7月28日
缴款日 2022年7月29日
发行人联系方式
联系人 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 0311-83839905
传真 0311-83839905
主承销商联系方式
联系人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 021-68801584
传真 021-68801551
募集资金运用
序号 项目 投资总额 募集资金投入金额
1 智慧供热应用平台升级及关键产品产业化项目 22,505.63 22,505.63
2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15,544.08 15,544.08
3 营销及运维服务网络体系升级建设项目 8,984.94 8,984.94
4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12,000.00 12,000.00
董秘信息
中文名称 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 HEBEI GONGDA KEYA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公司境内上市地 深圳
公司简称 工大科雅
股票代码 301197
法定代表人 齐承英
董事会秘书 高跃
董秘联系方式 0311-83839905
注册地址 石家庄高新区裕华东路455号润江总部国际9号楼
注册资本 9,040.50万人民币
邮政编码 050000
联系电话 0311-83839905
传真号码 0311-83839905
电子邮箱 ir@gdkeya.com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要点

1、贴合“双碳”,行业升级

北方城镇既有供热面积达百余亿平米,新建建筑持续增加供热区域,供热能耗、碳排放占城市能耗、碳排放比重较大。在“双碳”战略目标及国家大力推进清洁供热的政策要求下,供热节能行业属于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重点工作内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新建建筑供热节能升级两大市场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供热行业关乎国计民生,关系百姓冷暖。公司研发的软硬件系统,采用独立软件代码和国产芯片,形成自主可控的供热控制系统,引领智慧供热产业升级。

2、技术领先,行业翘楚

公司专注于供热节能领域,形成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供热软硬件系统集成产品和应用成果。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14项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146项软件著作权,主编、参编多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科技成果数量及技术先进性均位居行业前列。

公司创新研发的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被国家工信部评为“2020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政府平台管理面积约14亿平米,有效提高了政府供热管理水平,大幅领先同行业可比公司。

3、人才为本,重视研发

公司重视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注重高技术人才培养,与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驱动机制。齐承英教授是智慧供热领域的知名专家,被评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建立了包含多位教授、博士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

2019-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均超过8%,累计研发投入超过8,800万元,相关指标均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4、业务创新,服务完备

公司突破以往主要为热力企业生产和供应纯硬件产品或配套零部件的传统模式,探索出一套以“解决方案设计+系统集成产品+专业技术服务”为代表的综合业务体系,为具有不同需求的政府或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此外,公司建立了规范化的客户信息收集、数据分析、项目管理、售后服务的协同机制,覆盖北方传统供热区域15个省(市、自治区)并拓展至河南南部、湖北北部等南方新兴供热区域。

风险提示

一、创新风险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传统供热行业的不断融合,供热行业正面临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升级变革的发展趋势。公司专业从事供热节能产品与相关技术服务的研发、推广及应用,需根据自身对供热行业发展趋势的理解及节能技术升级方向的预测进行持续的产品、技术或模式创新,不断推出引领或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成果和解决方案。如公司对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升级方向的判断出现重大失误,将存在科技创新失败、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无法获得市场认可、新旧产业融合失败等风险,进而对公司未来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前景造成不利影响。

二、技术风险

(一)技术人才流失及短缺风险

公司所从事的供热节能行业涉及暖通、自动控制、计算机软硬件及其应用、电气工程、物联网、大数据、远程通讯等多个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且行业内的高端技术人才竞争激烈。虽然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大都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公司亦从优化工作环境、提升薪酬待遇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对技术和研发人员的吸引力,保障核心技术团队的稳定性,但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及业内企业对高端技术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若未来公司对员工激励的有效性不足,可能导致无法留住或引进业务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发生技术人才流失及短缺风险,进而对公司的发展壮大产生不利影响。

(二)技术优势丧失风险

供热节能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学科交叉应用的专业化服务行业,技术能力及其应用水平是供热节能服务供应商赢得竞争的关键因素。目前,供热节能服务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相关技术更新较快。公司作为国内供热节能行业的先行者,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应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虽然公司已通过与所有技术研发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申请专利或著作权等多种途径保护自身核心技术及知识产权,但仍然存在因技术人才流失或由于部分专有知识和技术的专有权未受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律的保护,导致核心技术泄密或被盗用,使得公司面临丧失部分技术优势的风险。

三、经营风险

(一)行业政策调整风险

集中供热系统是我国采暖地区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关系到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生活质量。因此,供热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主要使用方为热力企业(供热单位)和政府供热主管部门,而热力企业对供热系统建设、智能化改造、供热节能技术提升需求以及地方政府部门对供热监管信息化升级等方面的需求受国家宏观行业政策的影响较大。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城镇供热系统的升级与改造。得益于良好的政策环境,行业市场规模呈扩大趋势,公司的经营业绩保持了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但如果未来国家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或是地方政府部门对供热节能行业的扶持力度减弱,则可能导致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使得公司经营业绩发生一定波动。

(二)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国内供热节能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目前,仅有少数具备供热节能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及关键产品研发能力的企业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提供相对全面的供热节能产品和技术服务,而区域性市场则有众多规模较小的纯硬件产品或设备生产企业参与。随着国内城镇集中供热规模的逐步扩大,热力企业对节能服务的需求日渐多样,对供热节能服务商技术标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同时,供热节能行业良好的市场前景,也吸引了众多的上、下游和相关行业企业进入本行业,其可能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降低产品价格等方式加剧市场竞争。因此,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与竞争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如公司不能持续提升研发实力、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并扩大营销网络布局,则可能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进而影响公司的未来经营业绩。

(三)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

根据供热行业惯例,为确保供热系统正常运行,国内集中供暖期间(因地区不同,通常在每年10月-11月开始,次年3月-4月结束)热力企业及相关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一般不开展供热系统建设或项目升级改造的现场实施,故公司供热节能产品或解决方案的供货、施工、交付或安装等工作一般在集中供暖季之前完成,且需进入供暖季运行一段期间或至少经历一个完整供暖季后方可启动项目验收工作。因此,公司承担的面向企业的合同项目大多在第四季度和第二季度完成验收并确认收入,进而导致公司业务和经营业绩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四)劳务外包风险

对于承担的供热节能总包项目,公司除负责总体方案设计、软硬件设备供货、设备调试、系统联调等工作以外,还需一并完成相关系统或产品的安装施工、布线等辅助性作业。为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并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公司通常以采购外包服务的形式完成。公司对劳务外包承接主体执行了较为严格的筛选标准和控制程序,以规范劳务外包过程。但如果劳务外包的完成进度或工作质量无法满足合同要求,或劳务外包作业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或劳务纠纷,则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拓展和正常经营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五)业务合同执行情况不如预期的风险

供热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公司合同执行期相对较长,已签合同会直接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的经营业绩。由于合同的履行还受到公司与客户之间技术方案确认、用户配合度、项目验收情况、客户资金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排除合同执行过程中,客户因建设计划、资金周转情况等原因延后实施、减少项目甚至取消合同的可能,导致公司业务合同的实际执行情况无法达到预期。若公司重大业务合同出现前述情况,则可能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六)新冠疫情导致的生产经营风险

2020年初以来,新冠疫情在国内爆发并间歇性在部分地区出现反弹。为抗击疫情,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均不同程度采取了延迟复工、出行限制、道路管制、居家隔离、减少聚集等措施。2020年一季度及2021年一季度,由于新冠疫情在国内爆发以及在石家庄地区出现反弹,公司在此期间的采购、生产、发货计划等受到一定程度的拖延,部分项目施工、产品安装、调试、验收等现场工作被迫推迟,客户开发、订单执行、回收货款及收入确认的进度有所放缓,因而对公司生产经营及业绩造成了短期的冲击。另外,公司业务及客户主要位于我国北方集中采暖区,由于冬季气温偏低,新冠疫情在上述地区出现反弹的风险相对较高。若新冠疫情在上述地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或再次发生大范围蔓延,则可能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四、管理及内控风险

(一)经营规模扩大导致的管理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持续扩大。本次发行及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完成后,公司的资产、业务和人员规模等都将进一步扩张。公司在资源整合、市场开拓、项目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技术研发、采购供应、生产加工、产品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管理与协调能力都将面临经营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如果公司经营管理团队不能持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有效应对业务规模扩大所带来的问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将可能受到管理经验不足导致的不利影响。

(二)实际控制人滥用控制权的风险

本次发行前,实际控制人齐承英直接持有公司11.07%的股份,并通过第一大股东科雅达控制公司16.55%的表决权,通过福东投资、泽胜投资分别控制公司2.91%和1.23%的表决权,同时通过其配偶及一致行动人郑乃玲控制公司4.97%的表决权,通过其兄弟及一致行动人齐成勇控制公司3.59%的表决权,即齐承英合计控制公司表决权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0.32%。本次发行后,齐承英仍能对公司实施控制。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其可能滥用控制权,通过主导股东大会表决结果或其他方式对公司经营决策、财务管理、人事任免、发展战略等重大事项施加不利影响,从而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

五、财务风险

(一)应收账款金额较大,逾期1年以上的占比较高,存在回款周期较长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1,156.92万元、25,160.92万元和30,007.29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9.53%、81.80%和74.40%;公司逾期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1,970.70万元、16,439.71万元和21,638.25万元,占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含合同资产)余额的比例分别为46.91%、47.70%和53.26%,逾期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分别为59.92%、52.84%和38.67%。

公司的应收账款对象以政府供热主管部门、国有热力企业、具有央企或国资背景的工程总承包商(其下游客户主要为热力企业)为主。政府供热主管部门和热力企业等客户的回款情况通常会受到差异化的信用政策、政府部门预算、财政资金拨款进度、项目审计决算流程、内部资金周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其回款周期较长且存在一定的逾期情况。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中的长账龄部分及逾期部分占比可能进一步上升。若客户受宏观经济波动、自身经营业绩及内部管理不善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财务状况恶化,或者政府部门政策扶持力度下降、财政拨款减少,则可能导致公司部分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或存在较长期间的逾期,加大坏账损失的发生风险,从而对公司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二)存货余额较大的风险

作为一站式提供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公司承担的智慧供热总包项目除负责总体方案设计、软硬件设备供货、设备调试、系统联调等工作以外,还需一并完成相关系统或产品的安装施工、布线等辅助性作业。因多数项目需进入采暖季运行一段期间或至少一个完整采暖季后方可完成最终验收,导致公司发出商品和安装成本(即公司已实施完成、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或者正在实施项目形成的存货)金额较大。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4,588.25万元、13,726.65万元和9,825.73 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3.24%、22.93%和15.68%;其中,发出商品和合同履约成本(或安装成本)的合计金额分别为9,529.55万元、10,616.47万元和5,884.24万元,占存货账面价值的比例分别为65.32%、77.34%和59.89%。

一方面,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根据存货实际情况,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进行存货减值测试。若未来已实施完成的项目不能顺利完成验收,公司可能需要对发出商品、合同履约成本(或安装成本)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进而将对公司的资产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较高的存货余额占用了公司较多营运资金,降低了资金周转速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经营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三)本次发行摊薄即期回报的风险

本次发行完成及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总股本及净资产规模将大幅增长,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和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在公司总股本和净资产规模增加的情况下,若公司盈利水平短期内未能产生相应幅度增长,则公司的即期回报(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存在被摊薄的风险。

(四)税收优惠政策变化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和相关子公司享受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小微企业税收减免、节能收益享受免征所得税、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供热企业向居民个人供热而取得的采暖费收入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如果未来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取消或优惠力度下降,抑或公司或相关子公司不再满足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则会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六、法律风险

(一)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缴纳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未为部分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及委托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代为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情形。公司员工未全员缴纳社会保险的原因主要包括在其他单位缴纳、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替代性险种、新入职员工滞后参缴、河北省医保系统升级导致短期无法新增参缴人员等,未全员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原因主要包括部分员工自愿放弃缴纳、个别子公司未及时开通公积金账户、新入职员工滞后参缴等。公司存在因未为部分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而被有关主管部门处罚和要求补缴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经营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二)房屋租赁风险

因跨地区开展业务的需要,公司及其子公司在长春市、乌鲁木齐市、张家口市、秦皇岛市、廊坊市、青岛市等多地租赁了办公场所、员工宿舍、厂房和仓库。租赁期限到期后,若上述房屋不能及时续租,公司或子公司需重新选择生产经营场所并进行搬迁,可能短期内对生产经营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及其子公司承租的部分房产未办理租赁备案登记,存在被所在地房地产主管部门处罚的风险;此外,公司及其子公司承租的部分租赁房产存在未取得房屋产权证书、出租人非产权人等情形,相关的租赁合同存在被认定无效的风险,承租的房产也存在被认定为违章建筑、产生权属争议、整体规划拆除或其他影响公司及其子公司正常经营的风险。

七、发行失败风险

本次发行结果将受到国内证券市场整体情况、公司经营业绩、公司发展前景、投资者对本次发行价格的认可程度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由于不同投资者投资偏好、对公司业务和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理解不同,若公司的价值不能获得投资者的足够认同,公司存在因发行认购不足而导致发行失败的风险。

八、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

(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风险

本次募集资金拟投资于智慧供热应用平台升级及关键产品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及运维服务网络体系升级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均已经过公司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和必要性论证,具有良好的实施基础和应用前景。但相关分析和论证是基于当前市场环境、公司现有业务状况和未来发展战略等多重因素作出的,若前述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项目管理能力不足、项目施工管理不善、项目进度延迟等问题,将可能导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无法顺利实施。

(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未达预期的风险

虽然智慧供热应用平台升级及关键产品产业化项目的预期收益考虑了市场环境、发展趋势、成本费用等各种因素,但就该生产性投资项目而言,公司在后续项目管理和实施等方面都可能存在不可预见的风险。该募投项目实施后,公司的资产规模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折旧摊销费用也将相应增加。未来若发生产业政策调整、新产品的市场开拓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新增产能无法及时消化等不利变化,导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效益,则可能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战略产生不利影响。

数据统计

(一)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单位:元)
项目 2021年末 2020年末 2019年末
资产总计 766,388,869.22 709,553,086.47 534,705,802.56
负债总计 182,413,920.17 188,518,405.50 153,913,090.59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578,423,611.51 519,447,444.36 379,082,541.30
股东权益合计 583,974,949.05 521,034,680.97 380,792,711.97
(二)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单位:元)
项目 2021年度 2020年度 2019年度
营业收入 403,338,904.71 307,581,232.54 304,286,339.29
营业成本 216,552,983.83 151,222,318.36 155,060,045.72
利润总额 92,797,081.25 64,726,525.13 66,369,275.64
净利润 86,061,768.08 61,603,969.00 63,034,013.01
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6,097,667.15 61,726,903.06 63,323,654.26
(三)合并现金流量表主要数据(单位:万元)
项目 2021年度 2020年度 2019年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69,738,172.09 15,796,480.42 15,129,189.94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67,488,008.95 -9,753,624.99 -24,770,345.62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8,710,661.15 86,679,056.75 1,770,320.84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减少)额 -36,460,498.01 92,721,912.18 -7,870,834.8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18,659,816.49 155,120,314.50 62,398,402.32
(四)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 2021年末 2020年末 2019年末
流动比率(倍) 3.51 3.24 2.92
速动比率(倍) 2.96 2.50 1.95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 23.06% 27.13% 28.66%
资产负债率(合并报表) 23.80% 26.57% 28.78%
财务指标 2021年末 2020年末 2019年末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1.46 1.33 1.57
存货周转率 1.84 1.07 1.03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万元) 10,694.40 7,487.91 7,355.96
利息保障倍数 347.64 116.14 289.97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元/股) 0.77 0.17 0.20
每股净现金流量(元/股) -0.40 1.03 -0.10

相关路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