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交流 嘉宾介绍 图片展示 公司介绍 发行概况 投资要点 风险提示 数据统计 新股专题

  • 举办时间
  • {{t.dictContName}}

扫码进入

分享:

活动介绍
活动议程

提问频繁,秒后重新提问
还可以输入200
本期活动已结束,欢迎到"向公司提问"区继续交流! 进入"向公司提问"

暂无相关信息,小编在马不停蹄的更新中,敬请期待!

已搜索到条记录

<<返回

暂无相关信息,小编在马不停蹄的更新中,敬请期待!

请稍后,加载中....

活动嘉宾

图片展示

公司简介

发行概况

发行日程
网上路演日 2022年11月24日
申购日 2022年11月25日
缴款日 2022年11月25日
发行人联系方式
联系人 于玲
电话 021-60161688
传真 021-62961172
主承销商联系方式
联系人 陶冶
电话 13167251020
传真 021-23219000
募集资金运用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 投资总额 募集资金投入金额
1 磁共振成像核心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6,000 3,600
2 科研定制型超导磁体研发项目 6,000 3,600
3 补充流动资金 3,000 1,800
董秘信息
中文名称 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 Shanghai Chenguang Medical Technologies Co.,LTD.
公司境内上市地 北京
公司简称 辰光医疗
股票代码 430300
法定代表人 王杰
董事会秘书 于玲
董秘联系方式 021-60161688
注册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华青路1269号
注册资本 6,859.7126万元
邮政编码 201707
联系电话 021-60161688
传真号码 021-62961172
电子邮箱 SHCG@shanghaicg.net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要点

一、产品优势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MRI设备核心硬件独立第三方供应商,公司可自产超导MRI系统核心硬件,是全球少数同时掌握1.5T、3.0T和7.0T超导磁体生产技术的独立第三方供应商。自主完成1.5T超导MRI系统核心部件的组装、调试及系统成像,已经取得1.5T超导MRI系统的国家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可以为客户提供全套MRI系统产品。公司的1.48T超导MRI系统也正在申请国家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同时,已经开发成功7.0T预临床MRI系统并已应用于科研。

公司凭借着优秀的产品设计能力和长期积累的工艺经验,建立了先进的管理体系,产品取得日本、美国、欧洲等市场监管部门的许可,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欧美市场准入资格的独立第三方供应商,满足了国际MRI系统设备商对于产品质量的严苛要求。

二、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重视研发,加速产品更新迭代和应用拓展,公司相继推出“云线圈”、7.0T动物实验成像用超导磁体和质子治疗回旋加速器超导磁体等具有重要产业价值的产品,保持良好的产品梯度和应用拓展。

公司开发的“云线圈”系列超轻超软射频探测器,赢得了国内三甲医院客户的广泛赞誉,巩固了公司在射频探测器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公司自主研发成功MRI系统超导磁体:已经对国内知名系统商及集成商批量供应1.5T超导磁体;储备3.0T超导磁体作为下一代产品;利用7.0T超导磁体,研制了临床前MRI系统,应用于临床医学研究和创新药物开发过程,合作单位已经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SCI论文,打破了国外巨头在磁共振成像科学仪器领域的垄断。

公司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开发的230/250MeV质子治疗超导回旋加速器,协助科研院所攻克质子治疗系统关键技术,打破依赖美欧日等国外进口局面,是亚洲地区首台自主研发的质子束能量首次达到230MeV以上的紧凑型超导回旋加速器,解决了我国肿瘤精准放疗医疗设备的核心硬件难题。

公司拥有专利81项(其中国外专利2项、国内专利79项)、5项软件著作权、1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先后通过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美国FDA、欧洲CE、日本PAL、ISO13485、ISO14001等多项权威认证。

三、客户优势

公司依托先进的研发设计平台、高效的生产系统、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赢得了众多知名客户的信赖,公司与Philips、万东医疗、朗润医疗、康达医疗和开普医疗等国内外主流系统商形成产业合作关系,系Philips的战略供应商,产品质量和服务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同。

公司的主要ToB客户多为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公司成为其合格供应商,有利于公司获得行业内潜在客户的认可,同时便于公司ToC业务持续快速拓展。

四、行业市场应用前景趋好

在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调整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中,调整后的1.5T及以上MRI系统较调整前增加了八百余台,直接扩大了市场配置容量,为更多的生产企业来带新的订单。次年六月,国家下发重磅改革实施方案,对社会医疗机构大型设备配置全面放开,民营医院也有机会进行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利好整个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实现增量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目前国家提出大型医疗设备带量采购,“以量换价”有助于国产厂商获得竞争优势。另外国家财政部及工信部联合发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年版)通知,明确规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采购国产医疗器械及仪器的比例,其中1.5T、3.0T MRI系统要求审批建议比例为100%采购国产,为国产医学影像设备顺利进院提供便利条件。

综合这些政策,均利好MRI设备的市场需求。

风险提示

一、技术风险

(一)产品技术创新不能持续实现产业化应用的风险

MRI被誉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皇冠上的明珠”,超导MRI系统为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的中高端产品,我国市场份额长期被GPS三家国际厂商垄断,相应核心元部件及技术更被认为是我国医疗影像产业链上“卡脖子”的关键。

2021年,公司围绕“云线圈”、医学影像类超导磁体及特种磁体等项目的研发投入金额为2,759.21万元。如果产品研发出现波折,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又或者新产品在技术、性能、成本等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会导致公司承担与布局新技术、新产品相关的不确定风险。

(二)技术人才不足及流失风险

MRI是在物理学、数学、生物医学工程,心理学、生命科学、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和临床医学融合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设计制造环节又类似于精密电子、精密机械设计及制造业,技术开发及产品设计人才掌握着产品工艺中的“Know-How”。人才的培养周期长,综合素质要求高,且需要长达数年的实践才能具备产业化应用能力。因此具有扎实专业功底和丰富行业经验的技术人才是MRI产业发展的基石,是业内企业争夺的宝贵资源。

报告期外,公司经历过射频主要研发人员、磁体研发负责人员的离职,人才流失对公司发展存在负面影响。后续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或者IPO上市进度出现波折,均可能导致核心研发团队人才流失,从而对公司持续发展构成不利影响。

(三)不能持续跟进产品技术创新式发展的风险

全球的医学成像创新多由大型的医学影像企业主导,但大多数医学成像设备的系统架构都较为成熟、稳定。目前,小型化、智能化逐渐成为未来医学影像设备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对于医学影像设备的便携化变革起到关键作用,小型化设备不可避免存在一定成像损失,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可在有限的成像质量中实现更好的诊断效果。

公司布局了0.5T高性能、低场强超导磁体的研发,但仍主要依托于MRI传统架构,如果不能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场景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判断,致使产品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存在技术升级迭代风险,从而对产品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市场风险

(一)产业整合并购风险

1984年,全球第一台MRI系统获得FDA认证,MRI技术走向商业化。GPS等国际医疗设备商陆续推出自主开发的MRI商用产品,凭借自身强大的资本实力、自主研发能力最终形成产业结构闭环,获取了全球范围的垄断地位。

中国MRI的发展可追溯至1982年原国家科委组织的专项研究课题,但直至21世纪初期,国内厂商才逐步推出自主开发的集成系统。数十年来,中国逐渐形成以联影医疗、万东医疗、朗润医疗、东软医疗及贝斯达等为代表的十余家设备商或集成商,以公司、宁波健信、特深电气等为代表的核心部件供应商的产业链格局。类似于欧美产业链的发展趋势,中国MRI市场即将进入整合时代。目前,联影医疗已在科创板完成逾百亿元的首发融资,万东医疗向美的集团的定增中逾4亿元投向MRI项目,东软医疗正在申请香港联交所上市,均意在强化产业链影响力及业务闭环能力。

公司拥有MRI核心硬件超导磁体、射频及梯度的自主研发能力及产能,存在参与全产业链条竞争的基础条件,但如果IPO进度出现波折,将可能导致公司错过产业整合窗口,出现被下游集成商整合的发展风险。

(二)下游客户竞争激烈对于公司经营的不利影响

2020年,中国新增超导MRI设备市场份额中,GPS的市场占有率合计达到53.7%,联影医疗、万东医疗、朗润医疗为代表的国产设备商市场份额达到46.3%。中国MRI产业的国产化趋势得到重大突破。但除了联影医疗外,其他设备商的产业闭环能力尚需提升,对公司、宁波健信两家独立磁体及梯度供应商存在产业链依赖。

1.5T MRI设备价格适中,符合我国的下沉市场需求,是国产设备商角逐激烈的领域。联影医疗具备闭环业务链条,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对其他设备商形成压力,间接传导至产业链上游的独立核心部件供应商。因下游市场激烈竞争,公司的盈利能力存在受到波及的风险。

(三)业务路线差异导致的经营风险

2021年,万东医疗携手西部超导、宁波健信等企业,推出国产首台1.5T无液氦MRI设备,并联合宁波健信在1.5T MRI大孔径领域进行了合作布局。相关产能建设及产业化成为万东医疗本轮定增募投项目之一,预计在2022年开始实现销售。

万东医疗为公司重要客户,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5,346.65万元、5,450.55万元、4,925.53万元及1,157.93万元,主营业务收入贡献度分别为39.93%、38.26%、25.12%及20.75%,为公司第一大客户。随着万东医疗的产品布局调整,如未来公司产品布局与之存在差异,有可能导致双方的合作在未来存在下滑的风险。

(四)集采带来的价格传导风险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要求开展大型医疗设备集中采购,目前全国范围尚未统一出台大型医学设备的带量采购政策。2021年,安徽省、福建省通过集采成功推动MRI、CT等大型设备省级集采,平均降价约在50%左右。以福建省部分乙类大型医用设备(2021年第一批次)集采为例,朗润医疗的1.5T及以上MRI设备中标价293万元,较外资品牌逾500万元定价大幅下降。

磁体对MRI设备的成本贡献度约为60%,是MRI设备降成本的关键。如果全国范围统一出台大型医学设备的带量采购政策,将导致上游供应商承接帮助下游客户降成本的压力,超导磁体销售未来存在降价风险。

(五)境外主要市场的产业政策风险

公司为Philips的战略供应商(Strategic Suppliers)[1],双方自2006年6月签署框架采购协议,形成16年的长期稳定合作,并曾接洽美国区业务的合作。2012年前后,奥巴马时代大力推进“制造业回流”,公司创始人赴美谈判后拒绝将股权出售给Philips。随着Philips收购磁体公司IGC,其下属美国子公司Invivo Corporation具备射频研发设计能力及产能,该部分美国本土业务原筹划由公司承接,受上述各种因素影响,双方的深度合作最终搁浅。

目前,世界各国愈加重视制造业,尤其是具备高科技属性、经济高附加值、产业关键要素的制造业对于本土经济及产业具备重要贡献度及“马太效应”,不排除公司与境外重点客户的合作及出口类似上述案例受到负面影响。

(六)与Philips的合作存在被其自有业务体系或其他供应商替代的风险

Philips收购磁体公司IGC后,获得了其下属美国子公司Invivo Corporation射频研发、生产能力。同时,Philips基于供应链管理需求,在国内也有合作的射频探测器业务备选供应商。发行人与Philips建立持续合作的基础包括了技术开发能力、产品交付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要素,如果发生诸如发行人研发水平、效率重大退步,产品成像效果、质量大幅下降,不能满足Philips需求的情况,仍然存在被Phillips内部业务体系或其他供应商替代的风险。

Philips为公司射频产品的主要客户,报告期内公司对其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2,664.60万元、3,313.59万元、3,721.20万元及1,103.22万元,主营业务收入贡献度分别为19.90%、23.26%、18.98%及19.77%。如果双方合作存在调整,将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七)贸易摩擦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出口收入金额分别为2,452.60万元、3,077.37万元、3,464.92万元及1,036.4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贡献度分别为18.32%、21.60%、17.67%及18.57%,主要面向欧盟、美国及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公司对美国出口的射频产品等2018年曾被列入加征关税商品范围,2019年已列入排除加征关税的商品范围;公司对其他境外地区的产品出口尚不存在因贸易摩擦而加征关税等不利情形。未来,中美贸易摩擦如果升级,公司产品再次进入加征关税范围或者出口到境外其他国家的产品也受贸易摩擦的不利影响,发行人如无法通过定价转移摩擦产生的额外成本,则会对公司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及公司整体盈利产生不利影响。

三、经营风险

(一)原材料采购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中化工原料及线材类采购金额分别为2,333.07万元、1,547.58万元、2,336.15万元及1,021.94万元,占各期原材料采购总额比例分别为29.83%、22.79%、22.64%及30.07%,主要为生产超导磁体所需的超导线和液氦。西部超导为国内超导线单一供应商,为公司主要采购对象;液氦主要面向外资企业的中国区公司采购,且其上游原材料氦为非可再生资源,受境外供应链影响突出。

若因不可预见之原因导致公司主要供应商的生产经营出现较大困难、产品质量下降等情形,仍存在供应商无法及时供货的可能性,将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未来如因特殊产业竞争原因导致国外供应商停止向国内企业出口液氦所需原材料,将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销售渠道开拓不利的风险

公司成立至今着重发展成为MRI设备核心硬件的独立供应商,报告期内,直销模式收入分别为12,673.50万元、13,522.57万元、18,124.62万元及5,346.5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贡献度分别为94.66%、94.93%、92.44%及95.80%。公司主要依赖于自有客户资源及渠道实现销售。

公司部分渠道通过经销模式构建。报告期内,经销模式收入分别为715.08万元、722.13万元、1,482.38万元及234.67万元,主营业务收入贡献度分别为5.34%、5.07%、7.56%及4.20%。

相对于下游设备商或集成商动辄逾千人的销售团队、接近千名的经销商体系,公司对于全国范围的销售渠道覆盖存在短板,亦欠缺管理大规模销售团队及体系的经验。现有销售体系与公司定位于MRI设备关键硬件供应商的角色相适应,但是也成为制约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短板。

(三)公司经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风险

近年来新冠疫情的不断反复,对公司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及时性、连续性均存在不利影响。同时,医院作为公司产品的最终应用方,在疫情中也受到负面影响,制约了公司所处产业的扩张速度。

2022年上半年,因奥密克戎快速的传播力,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出现反复,导致MRI整体产业链均出现短期难以连续采购、生产及销售的经营困境。2022年3月至5月,公司因疫情隔离导致生产停滞,受此偶发性因素影响,公司2022年1-9月营收规模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当期净利润745.93万元,相较2021年同期下降32.82%;当期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52.72万元,相较2021年同期下降46.02%。

目前,公司的生产经营已经恢复,但全年是否能消化疫情对经营状况的不利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如新冠疫情反复影响到公司、上下游企业或者医院端的正常运营,也会给公司带来业绩波动的风险。

(四)收入的季节性波动风险

2020-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四季度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6,148.78万元、8,063.33万元,收入贡献度分别为43.17%、41.12%。2022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更是对公司下半年的销售拓展能力提出挑战。由于公司营业收入具有各季度的不均衡性,而费用发生相对均衡,导致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及利润较低,经营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风险。

(五)产业支持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获取过程的不确定性风险

公司下属辰瞻医疗、辰昊超导分别定位于系统集成业务、科研领域特种磁体业务,尤其是特种磁体业务为国内科研仪器提供了关键的核心硬件,具备较强的科研属性。目前两家公司正在或正考虑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相应进度存在一定周期,短期难以立即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报告期内,发行人母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减免相关税收优惠,下属辰昊超导、辰时医疗及辰瞻医疗享受企业所得税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由于各主体税前利润主要用于弥补历史年度亏损,报告期内仅辰昊超导于2020年享受了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金额为18.90万元,占发行人当年合并利润总额比例为7.39%。

(六)境外维保服务产业政策落地的不确定性

MRI射频产品具备“半耗材”性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耗需返厂修理,设备升级或使用频率过多均会造成射频探测器的升级及更换。随着公司射频产品对全球特别是欧美MRI产业链接近20年的输出,公司迎来更多的维修和保养需求。

我国对境外二手医疗设备逐步采取严格的进口备案管理方式,导致海外市场的维保业务难以通过国内工厂实施。为了维护海外市场客户黏性,避免因政策原因影响与大客户的合作,公司以降价方式出口崭新产品,替代维修产品。随着该部分低价格的产品收入结构上升,导致射频探测器2021年量升价降。

2022年,医疗器械领域与射频探测器类似的彩超和B超诊断仪已获取相应进口资质,但对MRI射频产品的支持政策尚未落地,如境外存量设备持续无法通过入境维修方式提供维保服务,则会对发行人的产品销售价格、销售毛利以及客户关系维护产生不利影响。

(七)退税政策变化风险

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货物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是国际惯例,亦符合WTO规则。报告期内,公司面向欧美出口的射频产品作为医学影像设备的核心部件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出口业务收入分别为2,452.60万元、3,077.37万元、3,464.92万元及1,036.4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贡献度分别为18.32%、21.60%、17.67%及18.57%。未来,如果国家降低相关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直接增加公司营业成本,进而可能对经营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八)汇率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出口业务收入分别为2,452.60万元、3,077.37万元、3,464.92万元及1,036.4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贡献度分别为18.32%、21.60%、17.67%及18.57%;汇兑损益分别为-5.98万元、82.47万元、68.62万元及-23.44万元,占当年利润总额比例为-5.99%、32.22%、2.74%及3.75%。目前,公司与境外客户主要使用美元定价、结算。

人民币汇率波动将直接影响公司产品出口价格的竞争力,进而对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公司外销收入占比较高,同时会给予客户信用期限,人民币汇率波动直接影响公司汇兑损益金额。因此,如果未来人民币大幅升值,将可能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一定影响。

(九)2022年业绩波动及业绩增长持续性的风险

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拥有一定规模的在手订单,并对本季度销售规划进行布局,有望进一步改善因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导致的不利影响。但后续如宏观经济、外部竞争环境、原材料与人工成本等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又或者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反复,导致MRI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终端用户面临整体需求放缓的局面,公司在2022年存在业绩不利波动及业绩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

四、管理和内控风险

(一)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低的风险

公司实际控制人目前的控股比例为34.06%,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后控股比例将可能稀释至27.95%(不考虑行使超额配售权)。实际控制人控股比例较低,如果潜在投资者通过收购控制公司股权或其他原因导致控股股东控股地位不稳定,则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公司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和内控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规模呈现增长趋势,推动资产规模由2019年末的28,914.43万元上升至2022年6月末的32,715.12万元,其中磁体业务作为公司近年来培育的拳头业务板块,有效地将前期研发投入转化为产业能力。但作为新业务,相关生产及研发管理、人员文化融合均需要时间磨合。

随着资产、业务、机构和人员的规模扩张,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资源配置和内控管理复杂度不断上升,对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经营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不排除公司内控体系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规模快速扩张的可能性,存在规模扩张及新生业务导致的管理和内部控制风险。

(三)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员工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可能处于高电压、超低温、强磁场等不利环境。公司已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安全生产规范,成立至今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但若因作业人员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作业流程或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五、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

(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风险

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基于当前国内外市场经济环境、消费趋势、产品价格、原料供应和工艺技术水平等因素作为假设性条件。若公司实施过程中上述假设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出现募集资金不能及时到位、项目延期实施、行业竞争加剧等情况,将会给募投项目的预期效果带来较大影响,使公司无法按照既定计划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

(二)新增产能无法及时消化的风险

本次募投项目中磁共振成像核心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是根据相关产品当前市场的供需情况、未来市场的消化潜力、公司当前的市场地位、预期未来可以保持的市场份额、未来的业务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分析而确定。

在项目实施及后续经营过程中,如果出现客户需求放缓、市场开拓滞后或市场环境不利变化,新增产能将存在无法及时消化的风险,进而直接影响本次募投项目经济效益和公司整体经营业绩。

(三)折旧大幅增加导致利润下滑、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MRI核心硬件产业存在长期资产投入较高,研发投入较重的特性。报告期内,公司因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所需承担的非付现成本分别为1,131.33万元、1,206.65万元、1,288.75万元及710.44万元,导致账面净利润未能充分体现公司盈利能力及产业价值。

本次募投项目需要购置一定量的生产及科研设备,短期内折旧费用上升,由于募投项目效益释放需要周期,短期内公司如果不能提高毛利水平或增加营业收入,新增折旧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营业绩,从而导致因非付现成本增加而拖累业绩下滑的风险、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四)实际募集资金金额无法满足项目投资需要的风险

本次发行公司计划募集资金合计9,000万元,其中磁共振成像核心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科研定制型超导磁体研发项目计划投入募集资金金额合计7,200万元。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将按照项目的实际需求和轻重缓急将募集资金投入上述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针对资金缺口只能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补足,可能增加公司的债务成本,或者影响募投项目实施进度。

六、财务风险

(一)研发投入资本化风险

公司为MRI产业链核心硬件企业,研发的射频、磁体及梯度为我国“卡脖子”重要技术及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存在研发投入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新增开发支出中资本化金额分别为486.13万元、311.74万元、1,019.03万元及192.35万元,报告期末开发支出余额为870.72万元。如不考虑研发投入资本化因素,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5.58万元、414.21万元、1,839.81万元及-454.30万元。

如未来出现宏观环境重大变化、产品市场格局改变或者产品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等情况,可能导致研发项目无法为企业带来预计的经济效益,相关开发支出形成减值损失,进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二)无形资产减值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2,993.66万元。其中涉及3.0T磁体、7.0T磁体、7.0T临床前MRI系统及7.0T小动物磁共振成像系统四项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609.92万元,对应产品暂未实现规模化销售,为公司储备的技术及产品,是国内产业目前依然被外资产品垄断的领域,市场上不乏国际巨头斥重资收购相关公司的案例,具备重要产业价值。但不排除随着国内外公司加强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公司掌握的技术被迭代,从而导致对应无形资产存在减值的风险。

(三)毛利率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0.28%、40.43%、39.78%及37.84%,其变动主要受产品销售价格变动、原材料采购价格变动、产品产量变动、产品结构变化、市场竞争程度、技术更新换代及政策原因变动等因素影响。

若未来宏观经济、市场竞争程度、原材料价格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而公司不能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技术革新、工艺革新、扩大生产规模等降低生产成本,不能持续推出盈利能力较强的新产品,公司毛利率将会下降,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四)应收账款增长较快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011.61万元、3,390.65万元、6,039.39万元及6,048.28万元,占各期收入比例分别为22.49%、23.80%、30.79%及108.37%,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4.91次、4.45次、4.16次及0.92次。近年来公司业务发展良好,营业收入增长较快,公司对主要客户给予一定的信用期限,导致报告期内应收账款余额增长较快。

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款总体情况良好,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较小,已按照谨慎性原则计提坏账准备。但随公司为满足市场需求扩大经营规模,较高的应收账款余额会影响资金周转,限制业务快速发展。此外,若经济形势恶化或应收账款客户自身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可能导致公司发生坏账损失。

(五)存货减值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价值分别为6,783.26万元、5,705.03万元、5,976.61万元和6,992.06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56.35%、42.88%、32.37%和45.27%。若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降、产品滞销,可能导致存货减值,从而对盈利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六)产品质量保障相关财务风险

公司产品销售环节为客户提供一定周期的质量保证,但更多以独立收费项目为客户提供维修服务,较少发生退货情形。报告期内,退货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仅为0.13%、0.62%、0.14%及0.00%。未来如果因质量问题导致退货率上升,将导致公司承担额外的财务负面影响及品牌不利影响。

(七)政府补助相关财务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113.26万元、330.29万元、424.52万元及186.97万元,占各期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113.43%、129.04%、16.94%及-29.92%,2019-2020年政府补助对公司盈利能力影响较大,随着经营状况持续向好,该比例2021年已下降至16.94%。

公司所获政府补助主要因自身科研项目的成果相应获得嘉奖,目前我国产业政策积极支持及引导MRI产业链的国产化趋势,但公司每年实际收到的政府补助及确认的损益金额会因为具体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金额存在波动的可能。随着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对政府补贴依赖程度已有效降低,但政府补贴收入占公司当期净利润比重较高,若无法获取各项补助,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现金流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七、企业价值评价风险

公司存在研发投入资本化的会计处理,已严格设置相关资本化标准。如不考虑研发投入资本化因素,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5.58万元、414.21万元、1,839.81万元及-454.30万元,公司历史上研发投入布局的产品体系商业化进程正在实现稳健回报,但账面净利润不能充分反映公司的产业价值。

公司因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摊销及其他长期资产折旧对净利润持续存在摊薄影响。如进一步剔除相关非付现成本,报告期内公司EBITDA分别为1,316.34万元、1,670.53万元、3,479.97万元及76.95万元,研发投入带来的积极影响持续体现。此外,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报告期内分别为-471.27万元、3,976.04万元、4,321.94万元及-2,296.14万元,2021年与北交所及创新层现有挂牌企业相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综上,公司管理层认为,净利润及相应的PE方法评价高科技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及估值存在局限性,公司的产业价值存在被低估的风险。

数据统计

(一)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单位:万元)
项目 2022年1-6月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资产总计 32,715.12 36,026.28 30,381.42 28,914.43
负债总计 13,518.88 16,352.72 13,042.27 12,000.63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19,561.89 20,002.53 17,578.16 17,077.57
股东权益合计 19,196.24 19,673.57 17,339.16 16,913.80
(二)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单位:万元)
项目 2022年1-6月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营业收入 5,581.17 19,615.42 14,246.47 13,391.97
营业成本 3,469.12 11,807.09 8,486.09 7,995.24
利润总额 -624.92 2,505.86 255.96 99.85
净利润 -477.33 2,334.41 425.36 250.38
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40.64 2,424.37 500.59 299.96
(三)合并现金流量表主要数据(单位:万元)
项目 2022年1-6月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296.14 4,321.94 3,976.04 -471.27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75.00 -692.41 -1,324.27 -752.61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870.18 -1,394.37 -999.49 736.17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减少)额 -3,217.88 2,166.55 1,569.81 -481.73
(四)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 2022年1-6月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流动比率 1.38 1.35 1.30 1.11
速动比率 0.65 0.92 0.74 0.48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 42.91% 44.92% 45.06% 45.36%
资产负债率(合并报表) 41.32% 45.39% 42.93% 41.50%
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及海域使用权后)占净资产比例 15.62% 14.62% 13.23% 14.07%
应收账款周转率 0.92 4.16 4.45 4.91
存货周转率 0.53 2.00 1.34 1.28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万元) 302.19 4,301.33 1,981.75 1,736.70
利息保障倍数 -2.24 6.02 1.53 1.21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元/股) -0.33 0.63 0.58 -0.07
每股净现金流量(元/股) -0.47 0.32 0.23 -0.07

相关路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