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搜索到条记录
<<返回请稍后,加载中....
网上路演日 | 2023年3月7日 |
申购日 | 2023年3月8日 |
网上摇号日 | 2023年3月9日 |
缴款日 | 2023年3月10日 |
联系人 | 尹聃 |
电话 | 0713-5109598 |
传真 | 0713-5072024 |
联系人 | 谢广化、肖继明 |
电话 | 010-85127999 |
传真 | 010-85127940 |
序号 | 项目名称 | 投资总额(万元) | 募集资金投资额(万元) |
---|---|---|---|
1 | 研发中心及多功能试验车间项目 | 15,393.00 | 15,393.00 |
2 | 抗病毒原料药及中间体项目 | 20,680.00 | 20,680.00 |
3 | 年产25亿片(粒)高端制剂车间项目 | 29,000.00 | 29,000.00 |
合 计 | 65,073.00 | 65,073.00 |
中文名称 | 湖北省宏源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英文名称 | Hubei Hongyua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Ltd. |
公司境内上市地 | 深圳 |
公司简称 | 宏源药业 |
股票代码 | 301246 |
法定代表人 | 尹国平 |
董事会秘书 | 尹聃 |
董秘联系方式 | 0713-5109598 |
注册地址 | 湖北省罗田县凤山镇经济开发区宏源路8号 |
注册资本 | 352,749,600元 |
邮政编码 | 438600 |
联系电话 | 0713-5109598 |
传真号码 | 0713-5072024 |
电子邮箱 | hongyuan@hbhypharm.com |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1)技术和研发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公司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自主核心技术体系,拥有成熟的氟化、氢化、烷基化、硝化、氧化等危险化学工艺及高温反应(500-600摄氏度)、低温结晶(零下40-50摄氏度)等规模化大生产技术。公司核心技术覆盖从基础化学原料、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到医药制剂,产品涉及抗细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核心技术体系健全、覆盖产品种类众多,多项技术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过多项省级科技进步奖。该等核心技术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有利于降低能量消耗、污染物排放和安全风险。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公司拥有专利65项,其中发明专利57项,取得药品批准文号47个、原料药备案号7个、兽药产品批准文号2个、境内保健食品注册号2个、饲料添加剂产品文号1个。公司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了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公司具备较雄厚的研发条件和实力,拥有研发及检测设备达500余台套,配备有ICP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仪、X射线荧光衍射仪、干法激光粒度仪以及各类光谱、色谱仪等先进分析检测设备以及从零下80摄氏度超低温至600摄氏度以上的超高温、从0.01Pa高真空至200个大气压等条件的实验设施;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研发人员185人(含兼任管理人员3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89人,拥有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称28人。此外,公司与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和湖北中医药大学等知名高校保持密切交流和良好合作研发关系。
(2)产品质量优势
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创新,依托先进的产品技术工艺、较为健全的生产管理体系和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公司产品质量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公司有严格的合格供应商准入标准,一般会选择较大规模的化工生产企业或贸易商采购原材料,必要时还会对供应商进行审计。此外,由于公司建立了从有机化学原料到中间体、原料药直至医药制剂的一体化产业链,避免了外购众多原材料导致的质量风险,进一步保障了公司的产品质量。
公司已通过GMP、ISO9001、ISO14001等认证和CEP、REACH等注册,产品质量得到国内外客户的普遍认可。公司作为牵头单位参与制订了乙二醛的行业标准,目前作为牵头单位正在参与制订国内乙醛酸的行业标准,同时正在参与甲硝唑原料药欧洲药典标准的修订。
(3)一体化产业链优势
公司在硝基咪唑类药物领域已建立起从有机化学原料到中间体、原料药直至医药制剂的一体化产业链;在洛韦系列抗疱疹病毒药物领域亦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努力构建一体化产业链。目前洛韦系列抗疱疹病毒药物产业链的产品包括三氨物、鸟嘌呤、双乙酰鸟嘌呤、双乙酰阿昔洛韦、阿昔洛韦,未来将往上游盐酸胍和下游更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原料药以及洛韦系列抗疱疹病毒制剂产品延伸,成为国内少数能够形成涵盖上游原料、中游医药中间体、下游医药制剂的完善产业链的抗疱疹病毒药物生产企业。
一体化产业链使得公司各产品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都能实现自产,有利于降低公司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一体化产业链使得公司可有效避免因产业链中某原材料市场供需剧烈波动所带来的成本大幅上涨及产量受限情况,有助于公司保持充足的货源并向下游客户提供稳定的供应。由于上述特性,公司在市场议价方面受限较小,有较大的调节空间,在行情发生波动时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定价策略,从而有效抵御风险,大幅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产品多样化优势
公司现有主要产品有乙二醛、乙醛酸、2-甲基-5-硝基咪唑、甲硝唑、鸟嘌呤及六氟磷酸锂等,涉及基础化工、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医药制剂和新能源领域,医药产业链方面又同时涉足抗细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两大领域。各产品前后衔接又相互独立,共同构建起公司在相关行业内的全产业链布局。公司产品多样并涉及多个细分行业,有效避免了对单一品种的依赖,可有效分散经营风险特别是行业周期性波动的风险。
(5)规模优势
公司各主要产品如甲硝唑原料药、硝基咪唑类药物的关键中间体2-甲基-5-硝基咪唑、重要化工原料乙二醛、用于合成阿莫西林的关键中间体乙醛酸、洛韦系列抗疱疹病毒药物的关键中间体鸟嘌呤等的产能和市场份额均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且与第二名差距较大,行业地位突出,规模优势明显。
规模优势使得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能使公司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并使公司具有向客户保障稳定供应的能力。此外,规模优势还使得公司具有较强的抵御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的能力。
(6)客户和营销网络优势
经过多年市场开拓和客户积累,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营销网络,海外市场公司产品销往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由于产品线丰富,公司客户群体呈多样化的特征,覆盖了医药领域和精细化工领域的生产、批发和零售企业。凭着高品质的产品和突出的行业地位,公司在行业内树立了较高的知名度,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与联邦制药、国药集团、石药集团、哈药集团、普洛药业、科伦药业等国内知名制药企业和赛诺菲、百特、索尔维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善的营销网络、多样化和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市场需求,并有利于公司抵御如“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
(7)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管理团队中大部分成员均在本行业从业多年,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从业经历,熟悉行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对本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积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公司保持较强的竞争力,确立了公司目前的市场领先地位。公司大部分管理团队成员特别是核心高管人员自公司成立至今一直在公司从事管理工作,管理团队长期以来与公司共同成长,具有较强的团队稳定性。
一、经营风险
(一)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的上游行业为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化工原材料行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包括乙二醇、环氧乙烷、乙醛等各类基础化工产品,其中最主要的原材料为乙二醇。上述化工原材料所处行业发展成熟,原材料供应充足,其市场价格受供需关系、国际油价等因素影响较大。报告期内,受乙二醇市场供需关系和原油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公司乙二醇的采购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报告期内,公司乙二醇平均采购价格(不含税)分别为4,084.22元/吨、3,399.52元/吨、4,674.98元/吨和4,384.60元/吨。虽然公司会根据原材料变动幅度并结合市场需求情况调整产品销售价格,但调整存在滞后的可能性,因此上游行业产品价格的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产品的毛利率造成影响。如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公司的产品销售价格未能及时进行调整,则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二)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甲硝唑、乙二醛、乙醛酸、2-甲基-5-硝基咪唑、鸟嘌呤和六氟磷酸锂等产品是公司的主要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甲硝唑原料药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分别为85,074.44元/吨、88,382.41元/吨、88,674.60元/吨和85,057.99元/吨;乙二醛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分别为4,876.96元/吨、4,594.63元/吨、4,869.14元/吨和4,744.47元/吨;乙醛酸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分别为11,188.53元/吨、9,921.93元/吨、8,327.10元/吨和7,450.49元/吨;2-甲基-5-硝基咪唑的平均销售单价为29,691.30元/吨、31,486.20元/吨、33,483.24元/吨和35,176.22元/吨;鸟嘌呤的平均销售单价为149,861.77元/吨、150,894.33元/吨、145,300.56元/吨和146,786.96元/吨;六氟磷酸锂的平均销售单价为76,677.77元/吨、67,077.06元/吨、278,926.80元/吨和330,599.54元/吨,产品平均售价波动较大。公司下游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受宏观经济及客户下游行业需求的影响。若公司下游客户所在行业出现停滞甚至下调,则可能影响该等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需求量和价格,进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三)环保风险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若处理不当,对周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公司制定了严格的环保管理制度,并在污染治理上加大投入,不断优化工艺及设备。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环保事故。虽然公司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但公司仍存在由于人员操作等问题导致环保设备使用不当或废物排放不合格等情况而被环保部门处罚进而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同时,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可能会颁布新的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标准,增加排污治理成本,从而导致公司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四)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涉及易燃易爆和危险化学品等物质,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因此,公司制定了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责任体系,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状况,保障公司安全生产顺利进行。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但不能排除因设备老化、物品保管及操作不当、自然灾害等原因而造成意外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性,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并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公司拥有较完善的医药产业链。药品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用药人的健康和生命,如果因产品质量和药效问题而发生重大医疗事故,将对药品生产企业产生致命的打击。对于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来说,由于产品制作过程较长、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涉及到的环节较多,且产品完成后涉及仓储、物流、进一步制造加工、销售等诸多环节,对各方面的管理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尽管公司已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体系,可有效控制产品生产过程,达到相关质量要求,但假如公司在原料、生产、仓储、物流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执行不到位,或不能持续改进质量控制体系以适应生产经营的变化,则将对公司的市场声誉及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六)经营资质获取风险
公司属于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涉及原料药、医药制剂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国内医药行业的监管法规,公司生产经营需取得国家和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相关资质证书,包括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注册批件等。尽管公司目前已经依法取得了经营所需的相关资质文件,但未来若政府部门对资质和认证标准进行调整,或因公司自身原因导致无法取得业务开展所必需的经营资质,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
(七)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及产品准入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32,224.15万元、28,028.35万元、27,644.37万元和19,661.74万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0.45%、21.60%、17.63%和21.92%。此外,公司的下游经销商(贸易商)购买公司产品后亦有销售至境外。如果未来我国相关产品出口政策、产品进口国或地区进口政策、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发生不利变化,或公司主要出口市场的产品准入政策趋严导致公司不能满足其相关产品准入标准,或公司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因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因素导致该等国家或地区对我国的进口关税大幅提高、设置或提高其他贸易壁垒、我国与该等国家或地区的贸易结算受到较大限制或者该等国家或地区出现抵制我国商品的风潮等,将对公司的产品出口带来一定影响。该等因素不利变化亦会对公司下游经销商(贸易商)的出口带来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其对公司产品的需求。
(八)税收优惠政策变动风险
2017年11月30日,公司取得了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国家税务局和湖北省地方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GR201742002188,证书有效期三年;2020年12月1日,公司再次取得了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湖北省财政厅和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GR202042000980,证书有效期三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24号)等相关规定,报告期内公司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如果未来公司不能持续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者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的所得税税率可能上升,进而对公司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二、财务风险
(一)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7.36%、38.43%、33.68%和26.81%,先升后降;公司各主要产品(乙二醛、乙醛酸、2-甲基-5-硝基咪唑、甲硝唑、鸟嘌呤和六氟磷酸锂)毛利率亦出现较大波动。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变动主要受到乙二醇等原材料采购价格变动、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各主要产品毛利率及其收入占比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除受新冠疫情因素影响外,若未来宏观环境发生变化、产业政策发生调整、安全或环保监管政策法规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上涨、产品议价能力降低、行业产能短期内过快扩张导致产能过剩、下游需求减少等,则可能导致公司未来主要产品毛利率、主营业务毛利率出现下滑风险,从而影响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二)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60,172.53万元、130,294.36万元、157,785.94万元和90,131.95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4,324.53万元、25,686.21万元、48,538.57万元和28,170.72万元,经营业绩受多重因素影响呈现较大波动。尽管公司围绕发展战略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且公司主要产品所处行业未来市场发展前景良好,未来增长具有可持续性,但从行业的发展过程来看,供给和需求随时都有可能因各种因素产生波动,公司未来发展仍将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政策、下游市场需求等外部影响,同时也与公司的研发创新、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产能布局等内部因素密切相关,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如果上述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公司新生产线投产后长期未达到满产运行,无法实现预期效益,则公司经营业绩将受到影响而出现下滑,极端情况下不排除出现下滑超过50%的可能。
(三)汇率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出口业务,主要以美元进行定价和结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一定影响,主要为:一方面,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以本币计量的营业收入变化,对主要产品的收入及利润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自确认销售收入形成应收账款至结汇期间,公司因人民币汇率波动而产生汇兑损益,亦直接影响公司业绩。若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四)净资产收益率下降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计算基准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31.59%、24.33%、33.92%和15.40%。公司截至2022年6月末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98,075.67万元。本次发行成功后,公司的净资产额将有进一步较大幅度增长。虽然公司测算募投项目投产后运营期年均实现净利润总额9,859.22万元,但由于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有一定的建设期,且在短期内难以完全产生效益,因此短期内公司存在因净资产规模快速扩张而引发的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五)存货规模较大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28,808.03万元、34,345.60万元、38,448.22万元和26,037.58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29.31%、36.51%、37.34%和20.02%,剔除拟开发土地后,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5,821.48万元、18,714.84万元、21,809.00万元和26,037.58万元。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未来存货规模可能继续增长,如果公司存货管理不善或公司产品市场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将导致存货不能及时变现,并使得公司面临存货跌价风险,同时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和现金流,进而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六)自有新能源业务经营业绩及投资收益下滑的风险
公司自有新能源业务主要为六氟磷酸锂。报告期内,公司自有新能源业务毛利分别为-962.49万元、378.00万元、23,243.34万元和10,570.60万元,占主营业务毛利的比例分别为-1.64%、0.76%、44.00%和43.96%。2021年、2022年1-6月,随着六氟磷酸锂价格的快速上涨,公司来源于自有新能源业务的经营业绩大幅上升,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增长具有较大影响。同时,为顺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公司实施了年产1,000吨六氟磷酸锂生产装置技术改造项目和年产6,000吨六氟磷酸锂生产装置项目的建设,上述项目实施后,公司自有新能源业务产能规模将大幅提高。若未来六氟磷酸锂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六氟磷酸锂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公司自有六氟磷酸锂新生产线投产后长期未达到满产运行,无法实现预期效益,或公司与中蓝宏源之间发生不利竞争,则公司自有新能源业务经营业绩将出现下滑的风险,进而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构成不利影响。
公司参股公司中蓝宏源主要业务亦为六氟磷酸锂。报告期内,公司对中蓝宏源的投资收益分别为-1,761.57万元、-1,569.37万元、19,178.84万元和14,448.92万元,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5.61%、-6.10%、38.84%和47.76%。2021年、2022年1-6月,公司新能源业务经营业绩(公司自有新能源业务经营业绩与对中蓝宏源投资收益合计)来源于对中蓝宏源投资收益的比例分别为51.91%、63.27%,公司对中蓝宏源的投资收益对新能源业务经营业绩的影响较大。若中蓝宏源经营管理不善,公司与中蓝宏源之间发生不利竞争,或六氟磷酸锂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六氟磷酸锂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则公司对中蓝宏源的投资收益将出现下滑的风险,进而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构成不利影响。
三、技术风险
(一)技术创新风险
公司是一家高度重视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医药制造企业,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5,387.33万元、4,453.56万元、4,871.23万元和2,592.50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36%、3.42%、3.09%和2.88%。
医药行业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探索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积累,具有技术难度大、前期投入大、审批周期长等特点,因此技术创新风险较高。如果新产品和新工艺未能研发成功或者最终未能通过注册审批,则可能导致产品开发失败,进而影响公司前期投入的回收和效益的实现。另外,如果开发的新产品和新工艺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或者在市场推广方面出现阻碍,致使新产品不能批量生产,则将提高公司的经营成本,并对公司未来的盈利水平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新产品研发不及时的风险
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取决于在保持现有产品的基础上,不断研发并及时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新产品研发需要公司管理层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是否要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以及何时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方面能够及时作出决策并推动相关部门执行。如果公司不能掌握市场发展趋势进而及时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可能导致公司新产品研发不及时的风险。
(三)核心人员和技术流失的风险
研发团队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的稳定性关系到公司能否保持行业内的技术优势、经营的稳定性及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内化学原料药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本行业对于核心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明显。虽然公司建立了较完善的研发体系、激励机制和技术保密措施,核心技术人员均已在公司工作多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不能排除竞争对手会通过各种可能的手段与公司抢夺人才,或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公司的技术秘密。如技术人员大量流失或核心技术人员流失而公司无法及时找到合适人选替代,或核心技术失密,公司的正常生产、研发可能会因此受到较大影响。
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风险
(一)募投项目产能消化风险
本次募投项目实施后,公司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及医药制剂产品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扩大,产品覆盖范围及覆盖率将进一步提升,对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本次募投项目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及可行性论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如果本次募投项目实施后公司市场开拓不力或市场需求饱和、市场竞争加剧,将可能导致公司新增产能不能完全消化。因此,本次募投项目存在产能消化的风险。
(二)募投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的风险
在综合考虑了公司现有产品销售价格、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对未来市场行情、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等变动趋势的判断,公司对本次募投项目预期可实现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合理预测。根据测算,募投项目投产后运营期年均可实现净利润9,859.22万元。敬请投资者注意,该等经济效益测算为预测性信息,不表明公司对本次募投项目未来可实现的经济效益作出了任何保证或承诺。
本次募投项目以公司现有的技术特点、生产水平、产品优势、经营规模、销售模式和业务发展方向等为基础,经过公司慎重研究、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本次募投项目在设计论证时符合当时的公司、行业及政策情况,同时公司也为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在技术、人才、市场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由于募投项目的投资规模较大,按照公司现行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募投项目建成后年新增折旧费用4,626.17万元,由此产生的新增折旧费用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一定压力。若行业整体经营状况恶化、市场竞争加剧、国家产业政策变化,或者公司管理层及储备人才等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可能导致募投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效益,从而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负面影响。
(三)募投项目建设风险
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公司产能扩大,丰富公司产业布局,对公司的未来发展、经营水平和经营业绩将产生积极作用,对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形成了成熟的核心技术,但受募投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受到市场供求变化、工程管理、设备采购、天气因素等的影响,本次募投项目的实际进度依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存在无法按期竣工、投产的风险。
(四)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导致利润下滑的风险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新增固定资产58,976.23万元。按照公司现行会计政策,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新增折旧费用4,626.17万元。尽管本次募投项目预计会为公司带来可观利润,投产后运营期年均可实现净利润9,859.22万元,足以抵消因此新增的折旧费用,但由于募投项目产生效益需要一段时间,且开始产生效益的时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募投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初期阶段,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可能造成公司利润水平下降。
五、内控风险
(一)管理风险
公司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形成了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机制。本次发行成功及募投项目实施后,公司资产、业务规模将大幅提高,对公司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公司在市场开拓、产品研发与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诸多方面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如公司管理层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不能适应上述变化,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及时调整、完善,将削弱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存在规模迅速扩张导致的管理风险。
(二)不当控制风险
尹国平、阎晓辉和廖利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50.78%的股权。此外,尹国平担任公司董事长、阎晓辉担任公司副董事长,对公司经营方针、重大决策等具有重大影响。公司实际控制人可以通过控制或影响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决议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如果未来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权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对公司的人事任免、经营决策等进行不当控制,可能会使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从而给公司经营及其他股东的利益带来损害。
六、不可抗力风险
(一)自然灾害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风险,如地震、洪水、火灾、风灾等。这些自然灾害及其产生的次生灾害将可能对公司的原料供给、电力供应、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可能会影响到公司下游客户的正常生产经营及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因此,如果这些自然灾害发生,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全国各地采取了隔离、推迟复工、交通管制、禁止人员聚集等防疫管控措施,各行各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公司地处湖北省,为新冠疫情的重灾区之一,因此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公司2020年度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较长时间未能恢复正常生产,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新冠疫情对公司的影响包括:不时爆发的疫情对公司采购、生产、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扰动;新冠疫情对公司下游直销客户以及经销商下游用户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进而对下游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需求产生影响;新冠疫情对患病及就诊人次的影响对部分产品的终端医药制剂的市场需求产生不利影响,向上传导对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产生不利影响;新冠疫情对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造成影响,对公司出口业务造成不利影响,等等。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情尚未有明显消退的迹象,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可能持续产生影响。
七、发行失败风险
投资者认购公司股票主要基于对公司当前市场价值和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肯定。由于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对行业以及公司业务的理解各有不同,若投资者不认同公司的价值、未来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则可能存在有效报价不足或网下投资者申购数量低于网下初始发行量的情形,从而导致发行认购不足的风险。
项 目 | 2022-6-30 | 2021-12-31 | 2020-12-31 | 2019-12-31 |
---|---|---|---|---|
资产总计 | 3,285,400,820.62 | 2,432,256,726.66 | 1,751,639,775.97 | 1,782,553,661.84 |
负债合计 | 1,304,644,079.95 | 754,273,374.95 | 567,402,103.64 | 855,407,108.6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 1,980,756,740.67 | 1,677,983,351.71 | 1,184,237,672.33 | 927,146,553.20 |
股东权益合计 | 1,980,756,740.67 | 1,677,983,351.71 | 1,184,237,672.33 | 927,146,553.20 |
项 目 | 2022年1-6月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
营业收入 | 901,319,450.12 | 1,577,859,433.57 | 1,302,943,551.48 | 1,601,725,322.96 |
营业成本 | 660,262,287.72 | 1,047,139,373.40 | 802,034,987.97 | 1,009,831,463.78 |
利润总额 | 333,497,999.30 | 545,040,727.91 | 305,624,969.04 | 376,609,037.58 |
净利润 | 302,536,958.56 | 493,849,962.45 | 257,184,987.92 | 313,832,495.6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 302,536,958.56 | 493,849,962.45 | 257,184,987.92 | 313,832,495.66 |
项 目 | 2022年1-6月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12,406,371.13 | 196,095,182.26 | 142,393,772.77 | 235,767,389.3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51,522,901.02 | -257,671,502.66 | 99,545,610.03 | 117,944,851.1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270,321,271.51 | -65,792,015.98 | -154,536,994.10 | -309,300,533.2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233,148,956.12 | -128,494,511.79 | 79,828,545.45 | 46,437,777.54 |
项 目 | 2022-6-30 | 2021-12-31 | 2020-12-31 | 2019-12-31 |
---|---|---|---|---|
流动比率(倍) | 1.57 | 1.67 | 1.87 | 1.43 |
速动比率(倍) | 1.26 | 1.04 | 1.19 | 1.01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 | 37.09% | 27.53% | 27.78% | 42.95% |
无形资产(除土地使用权)占净资产比例 | 0.29% | 0.38% | 0.24% | 0.53% |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 5.20 | 12.61 | 12.43 | 15.46 |
存货周转率(次) | 2.02 | 2.84 | 2.49 | 4.56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万元) | 38,008.24 | 63,329.80 | 39,855.53 | 49,150.90 |
利息保障倍数(倍) | 64.66 | 169.23 | 20.78 | 10.92 |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元) | 0.32 | 0.56 | 0.40 | 0.67 |
每股净现金流量(元) | 0.66 | -0.36 | 0.23 | 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