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搜索到条记录
<<返回请稍后,加载中....
网上路演日 | 2023年6月28日 |
申购日 | 2023年6月29日 |
网上摇号日 | 2023年6月30日 |
缴款日 | 2023年7月3日 |
联系人 | 王小蓓 |
电话 | 010-67867668 |
传真 | 010-67867668 |
联系人 | 张涛、李宛真 |
电话 | 0755-23934001 |
传真 | 0755-23934001 |
序号 | 项目 | 项目投资金额 | 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 |
---|---|---|---|
1 | 第三方医疗器械物流建设项目 | 5,947.90 | 5,947.90 |
2 | 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 | 15,622.60 | 15,622.60 |
3 | 补充流动资金 | 40,000.00 | 40,000.00 |
中文名称 | 国科恒泰(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英文名称 | GKH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
公司境内上市地 | 深圳 |
公司简称 | 国科恒泰 |
股票代码 | 301370 |
法定代表人 | 王戈 |
董事会秘书 | 王小蓓 |
董秘联系方式 | 010-67867668 |
注册地址 |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四路25号6号楼5层501C室 |
注册资本 | 40,000万元 |
邮政编码 | 100176 |
联系电话 | 010-67867668 |
传真号码 | 010-67867668 |
电子邮箱 | stock@gkht.com |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1、品牌资源和业务规模优势
公司已成为波士顿科学、美敦力、雅培等全球知名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在中国大陆的固定合作伙伴,目前与113家医疗器械领域的一线品牌进行合作;涵盖176条平台产品线,行业地位领先。在院端经营近1500家品牌的医疗器械产品,涵盖超2000+条产品线,实现全领域覆盖。超1400家院端直接开户、开票配送,服务超5000家经销商。公司在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68个城市设有124家分、子公司,2小时配送半径覆盖全国80%以上的三甲医院,手术配台全年超过10万台,22年直销客户数量已超过1400家。
2、运行高效的信息系统优势
公司积极投入信息化建设,自主研发的信息系统核心运营模块,获得4项专利,35项软件著作权,支撑业务快速发展,实现了业务全流程端到端的全面一体化及资金流、货物流、信息流的整合,并满足了全流程可视化及可追溯的需求,提高了公司整体运营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业务的流转效率,降低了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并为公司决策层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决策支持。目前公司结合外部信息支撑已积累了超过150万个品规数据,覆盖三甲以上医院80%耗材品种,致力于构建从厂家到科室的全产业链信息服务平台,满足产业链条各方参与者的信息需求。
3、一体化的管控优势
国科恒泰创新性地打造了“一站式分销平台+院端服务平台”的全新商业模式;通过集中整合资金、仓储、物流、信息等关键要素,为本行业提供从原厂到手术室的整体数字化供应链, 涵盖出厂、流通、入院、手术配台、跟台等全链条综合专业化服务。这一商业模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存货的高效调拨,降低运营成本;解决了过去传统经销商服务中,多、小、散、乱的问题;确保带量采购后医疗器械临床供应的稳定性,成为国家医改政策落地的抓手和条件保障。公司拥有了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在资金管理、信息管理、物流控制、工作流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在保持规模领先的同时,确保全国分支机构低风险、高效率运营,从而提高获利能力。公司营销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物流、资金流调度频繁,公司以管理团队为核心,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基础,实现了跨部门信息的有效沟通和物流、资金流的统一监控,实现了协同商务、协同管理。
4、专业化管理及团队优势
国科恒泰核心管理团队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人均超过10年的医疗器械领域从业经验,对高值医用耗材行业具有深刻理解,市场敏锐度高,在经营理念、内部管理、产品分析、生产厂商资源整合等方面确保了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业务核心团队100%具有一线外企(强生、波科、史赛克等)供应链管理经验。公司拥有资深的物流团队,400多位高值耗材物流专业人员;公司还拥有复合技能的信息技术团队,团队成员大多具有医疗行业多年从业经验,具有信息技术及医疗行业知识两方面的技能。公司还配备专业的手术跟台服务人员。
5、股东背景优势
公司是中国科学院旗下医疗大健康业务板块的支柱企业,控股股东东方科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科院控股的大型专业外贸集团公司,集产品进出口、产品代理、招标、储运、报关、寄售、建立国外仪器维修站和保税库以及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连续多年被列为中国最大的500家进出口企业之一,强大的股东背景为公司发展带来品种资源优势、资金优势、信用优势。其次,公司还可以依托中科院科研资源优势,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业务,打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实现国产创新持续助力。
此外,公司成立以来相继完成多轮融资,引入泰康人寿、招商局资本、君联资本、通和毓承基金等大健康领域顶尖投资机构,在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中形成战略协同,加快公司在产业上下游的整合发展。
一、经营风险
(一)供应商较为集中的风险
公司主要就介入类与骨科植入类等产品分别与波士顿科学、美敦力开展合作。报告期内,公司向波士顿科学、美敦力集团采购高值医用耗材的合计金额分别为205,734.34万元、272,404.10万元和269,448.73万元,分别占同期采购总额的46.57%、53.08%和48.52%,若供应商取消公司的产品代理资格或因公司经营不善未能完成主要供应商的市场考核目标进而使得公司与主要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出现不利变化,则可能对公司的经营情况构成不利影响。
(二)跨区域经营的风险
截至报告期期末,公司在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68个城市设有124家分、子公司,通过各地分子公司在当地开展医疗器械分销、直销及配套服务。遍布全国的营销和配送网络,既是公司获得生产厂商与终端医疗机构资源的重要竞争优势,也是为满足监管部门对产品质量追溯管理的现实需要。同时,未来基于公司业务开展的需要,公司还将通过新设或者收购等方式增加新的分子公司。若公司不能根据各区域的市场及监管要求制定相应的业务管控措施与一体化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全国范围内规模化经营的模式将可能给公司带来跨区域经营的风险。
(三)经营场所租赁的风险
公司经营场所租赁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租赁物业产权瑕疵、出租方停止出租和租金成本提高而产生的风险,进而可能对公司正常经营造成影响。虽然公司营业场所的可替代性较强,但公司与出租方业已在租赁合同中明确了权利和义务,主要经营场所的合同均约定在同等条件下公司具有优先续租权,以确保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同时公司控股股东东方科仪已针对经营租赁风险可能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出具了承诺。
(四)无法及时取得或延续医疗器械经营资质的风险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其中公司主要从事的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器械销售分别实行备案和许可管理,需要取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公司及目前已开展经营的分子公司均已取得经营所需要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并已连续多年顺利延续该等资质许可。若由于公司疏忽或其他原因致使无法顺利延续或因业务拓展不能顺利获取相应资质,或因违法、违规等原因导致现有资质许可被取消,本公司将存在无法及时取得或延续医疗器械经营资质,进而可能对公司的正常业务经营带来风险。
二、财务风险
(一)偿债风险
由于公司行业和业务特点,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低。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合并口径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9.51%、78.29%和78.65%,流动比率分别为1.22、1.21和1.20,速动比率分别为0.65、0.65和0.66。若未来银行贷款政策全面收紧或银行利率大幅提升,或者公司不能获得长期资金来源和其他融资保障措施,使得公司经营资金出现短缺,则可能影响公司的稳定经营。
(二)存货管理风险
医疗器械,尤其是高值医用耗材的效期管理较一般商品更为严格,超过效期的医疗器械必须予以销毁。但是,因医疗市场的特殊性,流通企业的仓储及配送既要满足终端医疗机构及时性、不确定性及多样性的需要,也要应对生产厂商的生产周期性;同时,公司作为生产厂商在授权区域内的平台分销商,还承担着渠道管理的职能,因此,公司需维持一定的安全库存量,这对公司的资本实力和库存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基于上述固有的行业、产品特性,公司与存货相关的风险主要包括期末存货余额较高带来的减值风险及可能引致的流动性资金短缺的风险。
(三)经营性现金流量为负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正处于业务规模稳步增长阶段,上游供应商主要为高值医用耗材等各类医疗器械生产厂商,下游客户主要为经销商和医院。尽管上游供应商给予了公司一定账期,且公司对下游经销商也主要采取先收款后发货的信用政策,但由于公司存货采购金额持续增加,加之医院回款周期较长,使得2020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负,2021年和2022年,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已经由负转正。若公司未来不能有效控制存货周转速度或医院回款延期,或银行借款到期不能续贷、亦不能及时通过其他渠道筹措资金,则公司的资金周转将面临一定压力,从而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四)返利政策对本公司的业绩影响风险
公司的净利润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毛利,而主营业务毛利由产品的购销差价和上下游返利的净影响构成。生产厂商在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时,会综合考虑市场惯例、产品特性、合作规模及市场营销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制定相应的返利政策。通常情况下,对于成熟产品,生产厂商会给予本公司较低的销售价格,并向本公司提供较低的返利比例;而对于尚需开拓市场的新产品,生产厂商会给予本公司较高的销售价格,并向本公司提供较高的返利比例,以激励本公司更好地完成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以实现盈利。公司作为平台分销商,在与经销商签订合作协议时,同样也会根据产品的特性,结合销售价格与返利政策共同制定销售策略。总体而言,在医药流通行业中,购销差价与返利政策的制定是相辅相成的,二者构成了流通企业的销售毛利。如果未来公司的返利政策、市场环境或公司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公司无法获得供应商的返利、或供应商的返利政策大幅度调整、或公司需要大幅度调整对经销商的返利政策,则可能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五)产品采购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采购高值医用耗材等医疗器械产品。报告期内,受合作品牌的变化、供应商价格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公司采购产品价格出现一定的波动,增加了公司运营的风险。产品采购价格的变化是导致公司毛利率波动的重要因素。尽管高值医用耗材的市场价格整体呈逐年降低的趋势,但如果未来产品采购价格因市场供需关系、行业波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出现大幅上涨,而公司不能有效地将其价格上涨的压力通过渠道向下游转移,将会对公司的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六)产品销售价格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受合作品牌的变化、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医院招标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公司主要销售产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增加了公司运营的风险。产品销售价格的变化是导致公司毛利率波动的重要因素。如果未来产品的销售价格出现大幅下降,而公司无法将降价效应向产业链上游传导,将可能会对本公司的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七)应收账款管理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9.41%、38.24%和33.06%。公司应收账款主要来源于医院客户,公司的医院客户主要为公立医院,具有较高信用等级,该等医院货款支付来源主要为医保资金或专项资金,回款具有较强保证,信用风险较低。公司已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对应收账款实行全流程化的监控和管理。但若未来医保支付政策调整或医院客户的货款支付资金拨付迟滞,公司存在因货款回收不及时、应收账款余额增多、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导致的经营风险。
(八)公司业绩波动的风险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76%,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17%;因宏观经济形势及行业政策变动的影响,公司收入的增长幅度有所放缓。同时由于公司平台直销业务的开展,公司在近几年不断加大对人员、场地以及信息系统的投入,不断致力于提高全国一体化仓储、物流、配送能力以及院内存货管理、手术跟台配台服务能力等,使得公司2022年的运营成本较2021年有较大增长。若未来受经济环境及行业政策变动影响,导致公司的收入增长不及预期或公司短期内运营能力的投入与业务规模的增长不相匹配,则可能会导致公司营业利润出现波动的风险。
三、管理风险
(一)规模扩张可能导致的管理风险
截至报告期期末,公司在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68个城市设有124家分、子公司。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高效的信息系统作保障,还需要专业的团队从事仓储配送管理、渠道管理、SPD运营管理等服务,对公司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本次发行上市后,公司的资产规模、经营规模、员工数量、仓库面积将进一步增长,这对公司在资源整合、市场开拓、仓储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对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进行调整,并对信息系统进行持续的升级或补充完善,将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信息系统运行风险
相较于普通的医药分销系统,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系统也更为复杂。随着公司业务不断深入及规模不断扩大,信息系统的稳定、安全及根据具体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升级迭代对公司的标准化运营、财务系统核算、业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均十分重要。公司已通过身份识别、信息备份、保密设置、权限管理等多种方式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但依然存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故障、信息系统遭外界攻击等可能导致信息系统不能安全稳定运行的风险。
(三)管理层与其他核心人员变动风险
公司主要管理团队在医疗器械领域任职超过10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从业经验,对行业具有深刻理解,市场敏锐度高,在经营理念、内部管理、产品分析、生产厂商资源整合等方面确保了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尽管公司与主要管理层和核心人员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但若公司无法持续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与完善的人才培育机制,或由于市场竞争等其他因素致使该等管理层和核心人员流失,将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与行业相关的风险
(一)市场整合及竞争加剧的风险
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吸引了众多市场参与者进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改革政策的推进,医疗器械产业链面临价值重构,渠道商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国内已具备一定规模优势的流通企业纷纷加大力度进行渠道整合,不断拓展业务规模,一方面加强对终端医疗机构的覆盖能力,另外一方面提高对上游生产厂商的分销服务能力。尽管公司在上下游供应商及终端医疗机构的覆盖、营销及配送网络建设、库存及信息管理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但若不能维持并持续提高渠道商的核心竞争能力,则可能在未来的竞争及行业整合中处于不利地位,增加获取上下游核心业务资源难度,进而可能影响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二)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多项医改政策的落实下,对高值耗材流通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公司角度而言,两票制政策下若公司无法持续获取上游供应商的总代理资源及下游的终端医疗机构的入院销售资格,则可能因为流通环节的压缩面临退出流通渠道的风险;带量采购政策下若公司供应商无法直接中标终端医疗机构的采购订单,则可能产生供应商国内业务下滑进而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若公司供应商中标带量采购,公司可能会需要降低对下游客户的销售价格,公司会相应按照合同约定与生产厂商协商同步降低采购价格,进而保障公司作为渠道商的合理利润,若公司未能及时将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向上游转移,公司将存在盈利能力下降和存货发生减值的风险。
五、其他风险
(一)合规风险
其一,公司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和特点制定了《质量手册》,其中包含了《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制度》、《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医疗器械质量投诉、事故调查和处理报告制度》等质量控制管理文件并严格执行。公司运营体系庞大、子公司数量较多,若未来公司在经营中无法满足监管部门对质量管理的要求,或者因仓储物流环节管理不当使得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则公司可能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从而对公司的声誉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其二,公司制定了严格的合规制度以避免商业贿赂行为,公司亦在经销协议中对经销商约定了反腐败及合规条款,并定期举行合规培训,要求公司员工及经销商遵守相关反腐败及合规政策,但仍无法完全避免因员工个人或经销商原因导致的不正当商业行为的情况,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公司形象,甚至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这将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风险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于第三方医疗器械物流建设项目、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目前公司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规模较小,本次募集资金项目实施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规模均将有所增长。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收益情况测算均属对未来的预测,虽然公司经过了科学论证及审慎估算,但如果未来市场环境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其他测算的假设基础出现显著变化,将会造成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不能达到预期,这将给公司的经营及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三)中美贸易摩擦的风险
首先,公司的供应商波士顿科学、美敦力、雅培、捷迈邦美、史赛克等企业为美国生产厂商。若上游生产厂商针对关税政策采取提高销售价格的市场策略,而终端医院采购价格相对刚性,则可能对流通渠道的盈利水平构成一定不利影响。
其次,中美贸易政策环境存在不确定性,若未来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恶化,中国、美国均有可能出台相关政策对公司向上述供应商的采购进行数量和价格限制,如果公司无法及时与更多的非美国生产厂商建立合作关系,或无法通过经销渠道有效的传导采购价格上涨的影响,可能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四)发行失败的风险
公司本次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发行结果将受到公开发行时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证券市场整体情况、投资者对公司股票发行价格的认可程度及股价未来趋势判断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若本次发行过程中,公司投资价值无法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导致发行认购不足,则公司可能存在发行失败的风险。
项目 | 2022.12.31 | 2021.12.31 | 2020.12.31 |
---|---|---|---|
资产总计 | 7,308,347,493.91 | 6,742,820,678.62 | 6,302,147,002.50 |
负债总计 | 5,747,827,088.30 | 5,279,018,373.89 | 5,010,711,754.99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 1,457,289,960.24 | 1,334,056,559.16 | 1,182,503,885.50 |
股东权益合计 | 1,560,520,405.61 | 1,463,802,304.73 | 1,291,435,247.51 |
项目 | 2022年度 | 2021年度 | 2020年度 |
---|---|---|---|
营业总收入 | 6,359,711,790.25 | 5,847,362,383.02 | 4,862,059,052.36 |
营业总成本 | 5,519,241,065.39 | 5,020,680,391.81 | 4,124,457,982.72 |
利润总额 | 195,810,661.49 | 241,835,678.06 | 216,380,126.15 |
净利润 | 140,630,262.83 | 179,838,181.62 | 158,159,621.00 |
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123,726,614.26 | 151,208,138.98 | 146,024,091.07 |
项目 | 2022年度 | 2021年度 | 2020年度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481,236,676.56 | 284,477,169.28 | -229,811,404.3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267,056,039.47 | -135,879,463.86 | -60,260,457.5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34,618,776.95 | 7,484,282.12 | 297,726,836.9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248,799,414.04 | 156,081,987.54 | 7,654,975.05 |
项目 | 2022.12.31 2022年度 | 2021.12.31 2021年度 | 2020.12.31 2020年度 |
---|---|---|---|
流动比率(倍) | 1.20 | 1.21 | 1.22 |
速动比率(倍) | 0.66 | 0.65 | 0.65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 | 79.09% | 78.91% | 78.52% |
资产负债率(合并) | 78.65% | 78.29% | 79.51% |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年)(院端直销业务总额法) | 3.70 | 3.45 | 3.76 |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年)(院端直销业务净额法) | 2.92 | 2.51 | 2.62 |
存货周转率(次/年) | 1.86 | 1.73 | 1.53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万元) | 42,125.68 | 45,241.79 | 36,401.67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万元) | 12,372.66 | 15,120.81 | 14,602.4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万元) | 11,710.41 | 14,214.89 | 14,142.1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0.20% | 0.18% | 0.17% |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元/股) | 1.20 | 0.71 | -0.57 |
每股净现金流量(元/股) | 0.62 | 0.39 | 0.0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元/股) | 3.64 | 3.34 | 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