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搜索到条记录
<<返回请稍后,加载中....
网上路演日 | 2023年7月28日 |
申购日 | 2023年7月31日 |
网上摇号日 | 2023年8月1日 |
缴款日 | 2023年8月2日 |
联系人 | 包亦轩 |
电话 | 0951-7601999 |
传真 | 0951-7601999 |
联系人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资本市场部 |
电话 | 010-86451545、010-86451546 |
传真 | 010-85130542 |
联系人 |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市场部 |
电话 | 021-38676888 |
传真 | 021-68876330 |
序号 | 项目 | 投资总额 | 募集资金投入金额 |
---|---|---|---|
1 | 精密风电减速器生产建设项目 | 6.79 | 5.79 |
2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 1.21 | 1.01 |
3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 1.00 | 1.00 |
中文名称 | 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英文名称 | Yinchuan Weili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
公司境内上市地 | 深圳 |
公司简称 | 威力传动 |
股票代码 | 300904 |
法定代表人 | 李阿波 |
董事会秘书 | 包亦轩 |
董秘联系方式 | 0951-7601999 |
注册地址 |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南街600号 |
注册资本 | 5,428.7232万元 |
邮政编码 | 750000 |
联系电话 | 0951-7601999 |
传真号码 | 0951-7601999 |
电子邮箱 | ir@weili.com |
保荐人(联席主承销商)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联席主承销商 |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一)技术研发及创新优势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持续创新逐渐掌握多项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公司在风电减速器结构设计、传动效率、工艺精度、疲劳寿命、噪声抑制等方面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并形成丰富的研发成果。截止2023年6月8日,公司已拥有授权专利共计138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并将相应专利和核心技术应用于风电减速器产品的研发生产过程中,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形成了一支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制定出合理、可行、高效的技术方案。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研发63款新型号风电减速器产品,并通过向客户销售带动收入规模快速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11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占比约为95%,研发团队学历背景良好。公司的研发能力和研发成果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取得了工信部“2020年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企业”、宁夏“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双创示范平台”、“创新型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2022年工业设计中心”等多项荣誉。
(二)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优势
风电偏航减速器、风电变桨减速器属于风电机组核心部件之一,对于风电机组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风机制造商对于风电减速器产品质量具有严格要求。公司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并建立了健全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度,在产品质量水平及稳定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产品设计使用寿命长达二十年,能够有效满足下游客户使用需求。
制造工艺方面,由于公司风电减速器产品属于多级传动行星减速器(风电偏航减速器一般为四级行星传动,风电变桨减速器一般为三级行星传动),由箱体、开式齿轮、多级传动齿轮组、轴承、轴套、密封圈等众多零部件组成,零部件需经过半精车、热处理、精车、制齿、钻镗等多工序加工,为保证产品具有较高质量水平及稳定性、较长使用寿命,需提高制造工艺精度进而控制零部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实际形状及相对位置与理论情况的差异)。公司率先采用五轴数控加工中心,实现多工序一体化生产;并通过产品结构设计改进、工艺顺序优化、工装夹具研制创新等方式,实现多级齿轮组的同轴度、箱体结合面的平行度以及其他零部件的形位公差要求,有效保证产品主要零部件满足GB 6级精度要求。
质量控制方面,公司设有质量控制部门并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对产品全生产周期进行质量管控,包括原材料的质量管控和生产过程质量管控等。针对产成品,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减速器试验台,不仅能够模拟实际运行工况,而且能够满足型式试验、疲劳试验、破坏性试验等多种试验要求,有效保证公司产品的质量水平及可靠性。公司已通过ISO 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始终在产品结构设计、原材料选择、制造工艺优化等方面追求卓越,报告期内公司荣获中车风电2020年度供应商质量案例发布优秀奖。
(三)大功率风电减速器领域的竞争优势
通过长期的自主研发创新,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及型号,目前已形成能够适应不同风力资源和环境条件、广泛应用于1MW至14MW各种型号直驱和双馈风机的产品体系,并在大功率风电减速器领域形成较为领先的竞争优势。
2020年7月,我国首台10MW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公司作为该首台10MW风电机组偏航减速器、变桨减速器供应商,为我国自主研发并投入运行的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提供技术与产品支持。
2022年,公司已开始向远景能源14MW风电机组、东方风电13MW风电机组交付风电偏航减速器、风电变桨减速器产品,进一步体现出公司在大功率产品领域的领先优势。
(四)客户资源优势
通过长期的行业深耕和积累,公司与下游知名风机制造商客户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积累了较多的优质客户资源。根据BNEF(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度国内市场风电新增吊装容量前5大企业(合计市场份额约75%)均与发行人建立了业务合作并进展到批量供货阶段;前10大企业中的9家(合计市场份额约93%)已与发行人建立了业务合作,其中8家(合计市场份额约91%)已进展到批量供货阶段。公司部分代表性客户如: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东方风电、三一重能、中车风电、西门子-歌美飒。
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和持续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公司通过持续的业务拓展不断丰富自身客户群体,从而巩固并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
(五)成本控制优势
公司从研发、生产阶段不断提高成本控制能力,形成了较强的成本控制优势。研发阶段,公司对风电减速器内部结构设计不断优化,产品扭矩密度达到250Nm/Kg,更高的扭矩密度意味着在相同输出功率和扭矩的情况下,减速器的质量和体积更小、零部件数量更少,从而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保障。生产阶段,公司通过持续的工艺优化、制程改进、设备升级,不断降低生产环节单位产品的时间耗用、人工占用及材料成本,从而降低公司的整体生产成本。
1、产业政策调整的风险
公司专注于风电专用减速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风电偏航减速器、风电变桨减速器,主要应用于下游风电行业。风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产业政策鼓励风电行业的发展。公司现阶段业务集中于国内,且国内风电产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如果未来国家对风电行业开发的支持力度降低,将对风电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营业收入及利润水平,公司存在因产业政策调整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2、业绩下滑风险
2018年以来,国家风电相关产业政策密集出台,风电平价上网日益临近,相关政策通过降低风电上网指导价、竞争性配置风电资源等方式,推动风电平价上网及风电资源配置,该等政策可能降低风电开发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对公司下游客户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同时,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9]882号)(以下简称《通知》)规定:对于陆上风电项目,2018年底之前核准且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2019年至2020年核准且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以及2021年后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均不再补贴;对于海上风电项目,2018年底之前核准且在2021年底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核准时的上网电价,2022年及以后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并网年份的指导价。因此,风电行业全面步入平价上网时代。
(1)《通知》发布后,存在平价上网后风电竞争力下降、新增装机量下滑的风险
《通知》发布后,我国风电平价上网窗口时间明确,为了使相应风电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并网以享受补贴电价,相关企业开始进行项目抢装建设,风电行业出现“抢装潮”,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快速增长。同时,我国风电成本持续下降,陆上风电平准化度电成本由2011年的0.420元/千瓦时降至2021年的0.181元/千瓦时,降幅约为57%,与煤电成本相比已具有一定竞争优势,风电平价上网条件已经具备。
随着风电补贴退出,平价上网会压缩风电运营商利润空间,导致风电竞争力下降。若未来风电发电成本不能进一步下降,将会影响风电运营商的开发投资能力和投资积极性,行业新增装机量可能存在下滑的风险。
(2)公司业绩存在“抢装潮”后下滑的风险
发行人2019-2021年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63.21%。“抢装潮”后,2022年,风电行业新增装机容量有所下滑;长期来看,风电行业增长趋势较为明确,但平价上网带来利润空间压缩将迫使风电运营企业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整体来看,“抢装潮”后若风电行业投资规模持续下滑、风电企业投资进度放缓、风电减速器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且发行人市场开拓及客户维护不力,公司业绩存在“抢装潮”后下滑的风险。
3、客户集中风险
公司主要客户为风机制造商。受风电行业集中度较高影响,公司主要客户也呈现一定的集中性。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比例分别为94.03%、93.84%和98.26%,客户集中度较高。若公司未来与主要客户合作关系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新客户拓展及维护不力,导致公司无法持续获得客户订单,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4、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当期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87.84%、87.95%和88.03%,是营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齿轮及齿轮轴、铸件、锻件、电机、轴承等,该等原材料价格受到上游原料价格和人工成本变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出现持续大幅上涨,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5、应收款项增长及发生坏账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含合同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18,015.85万元、31,116.73万元和34,756.80万元,呈快速增长趋势,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29.09%、43.62%和33.70%。如果下游行业发展或主要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等因素,可能发生因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而形成坏账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6、资产负债率较高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5.03%、70.53%和73.00%,母公司口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6.40%、70.92%和73.46%,资产负债率较高。如果公司持续融资能力受到限制或者客户未能及时回款,进而导致未能及时、有效地作好偿债安排,可能使公司正常运营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将受到不利影响。
7、毛利率下滑风险
报告期内,随着产能和销售规模的不断提升,公司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同时随着“抢装潮”过后供求关系缓和,主营业务毛利率有所波动,分别为28.30%、24.41%和22.92%。公司毛利率受市场供求关系、产品价格变动、原材料成本变动及规模效应带来的固定成本摊薄等因素影响。若未来发生行业波动、竞争加剧、技术更迭、生产成本上涨、产品销量下降等不利变化,或者公司不能在市场开拓、产品性能、成本控制等方面保持相对竞争优势,公司可能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进而对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8、成长性风险
2020年-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9,668.38万元、63,935.08万元和61,906.36万元,最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64%,净利润分别为7,994.38万元、6,373.72万元和6,822.93万元。在“抢装潮”后市场需求阶段性不足的背景下,公司营收保持相对稳定。未来公司的经营业绩受宏观经济、产业政策、行业竞争状况以及公司研发水平、经营管理、销售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如果下游市场增长未及预期、公司在风电减速器市场占有率不能继续提高或者在其他领域的拓展未能取得突破,公司将面临成长性风险。
项目 | 2022.12.31 | 2021.12.31 | 2020.12.31 |
---|---|---|---|
资产总额 | 103,127.60 | 71,338.28 | 61,925.42 |
负债合计 | 75,282.86 | 50,316.47 | 46,463.02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27,844.74 | 21,021.81 | 15,462.40 |
项目 | 2022年度 | 2021年度 | 2020年度 |
---|---|---|---|
营业收入 | 61,906.36 | 63,935.08 | 49,668.38 |
营业利润 | 6,099.13 | 6,905.28 | 9,320.70 |
利润总额 | 7,006.36 | 7,195.61 | 9,314.89 |
净利润 | 6,822.93 | 6,373.72 | 7,994.38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6,822.93 | 6,373.72 | 7,994.38 |
项目 | 2022年度 | 2021年度 | 2020年度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624.38 | 1,489.771 | 1,564.3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20,139.70 | -7,754.96 | -4,905.5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21,120.45 | 3,404.86 | 5,964.48 |
项目 | 2022.12.31 | 2021.12.31 | 2020.12.31 |
---|---|---|---|
流动比率(倍) | 1.09 | 1.14 | 1.12 |
速动比率(倍) | 0.94 | 0.98 | 0.92 |
资产负债率(合并) | 73.00% | 70.53% | 75.03%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 | 73.46% | 70.92% | 76.40%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元) | 5.13 | 3.87 | 2.85 |
项目 | 2022年度 | 2021年度 | 2020年度 |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 2.10 | 2.98 | 4.64 |
存货周转率(次) | 6.53 | 6.18 | 6.50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万元) | 9,478.17 | 8,894.70 | 10,026.56 |
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万元) | 6,822.93 | 6,373.72 | 7,994.3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万元) | 5,224.83 | 5,534.18 | 7,623.83 |
利息保障倍数(倍) | 5.51 | 15.01 | 31.6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5.20% | 4.35% | 2.22% |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元/股) | 0.12 | 0.27 | 0.29 |
每股净现金流量(元/股) | 0.30 | -0.53 | 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