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交流 嘉宾介绍 图片展示 公司介绍 发行概况 投资要点 风险提示 数据统计 新股专题

分享:

活动介绍
活动议程

提问频繁,秒后重新提问
还可以输入200
本期活动已结束,欢迎到"向公司提问"区继续交流! 进入"向公司提问"

暂无相关信息,小编在马不停蹄的更新中,敬请期待!

已搜索到条记录

<<返回

暂无相关信息,小编在马不停蹄的更新中,敬请期待!

请稍后,加载中....

活动嘉宾

图片展示

公司简介

发行概况

发行日程
网上路演日 2025年3月17日
申购日 2025年3月18日
缴款日 2025年3月18日
发行人联系方式
联系人 夏志强
电话 028-65706727
传真 028-65706889
主承销商联系方式
联系人 王红程
电话 0755-81902000
传真 0755-81902000
募集资金运用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 拟投资总额 拟募集资金投资金额
1 成都长城开发智能计量终端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 34,224.02 34,224.02
2 成都长城开发智能计量产品研发中心改扩建项目 28,638.90 28,638.90
3 全球销服运营中心建设项目 8,824.98 8,824.98
4 补充流动资金 30,000.00 30,000.00
公司信息
中文名称 成都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 Shenzhen Kaifa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公司境内上市地 北京
公司简称 开发科技
股票代码 920029
法定代表人 莫尚云
董事会秘书 夏志强
董秘联系方式 028-65706727
注册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全路99号
注册资本 10,040万元
邮政编码 611731
联系电话 028-65706727
传真号码 028-65706889
电子邮箱 BDO_CD@kaifa.cn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投资要点

一、良好的市场口碑

公司是全球最早参与智能电表研发及部署的企业之一,1998年起便与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合作开展了具备自动抄表功能的全球第一代智能电表项目的研发及大规模部署,二十多年来以欧洲市场为起点持续深耕全球智能计量市场。

欧洲市场于21世纪初便开始部署第一代智能电表,2016年起部分国家已开始部署第二代智能电表,是全球智能计量技术发展最前沿的地区之一。公司作为最早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智能计量企业之一,参与过意大利、英国、荷兰、挪威、瑞典、奥地利以及葡萄牙等多个欧洲大规模智能电表部署项目,服务包括ENEL(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ON(德国意昂集团)、EDP(葡萄牙电力集团)在内的欧洲前十大电力公司,累计向欧洲出口逾5,000万套智能计量终端。公司在欧洲部署的第一代智能电表经历了完整的产品寿命周期验证,是目前唯一一家将自主品牌智能电表打入英国市场的境内企业,成为少数能在境外高端市场与埃创集团(Itron)、兰吉尔(Landis+Gyr)等国际顶尖厂商同台竞技的中国智能计量企业,被知名物联网咨询机构Berg Insight评价为欧洲市场最成功的中国智能电表供应商。

作为较早成功开拓欧洲发达国家市场且具备一定出货规模的中国智能计量企业之一,欧洲市场的大规模成功部署经验及寿命周期验证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公司产品得到了多个国家及地区客户的信赖。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公司前身已向全球40多个国家的逾80家能源公司供应智能计量终端,为超过10个国家客户提供了软硬件一体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二、强劲的技术实力

公司于1998年便与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合作开展了全球第一代智能电表的研发,2016年便开始向欧洲供应第二代智能电表,公司始终紧随全球智能计量技术最前沿。经过多年的技术经验沉淀,形成了公司快速高效的研发设计能力、深厚的产品集成能力以及全场景适配的产品通讯解决方案。

全球市场中,因不同国家或地区需求不同,智能计量产品需要进行相应的研发设计。经过公司在欧洲市场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储备了大量成熟、完善、适用于各类应用场景的先进智能计量产品平台化设计方案,在面对中东、中亚、东南亚、南美等国家及地区市场的差异化产品需求时,公司能够基于丰富的平台化设计方案储备进行修改,大幅缩减方案设计周期,实现快速高效的设计、生产、交付,快速响应全球客户需求。

公司产品能够与超过30余家全球主流厂商的电水气表、采集设备、AMI系统软件等产品适配,产品集成能力深厚。公司智能计量终端能够与Itron、Landis+Gyr等主流厂家的同类型产品兼容通讯、互相集成,且能够适配西门子、霍尼韦尔等主流能源管理系统软件,降低用户部署成本。此外,公司的智能电表能够与FLONIDAN、GWI等厂家的水、气表集成,收集水、气表所计量的数据,作为通讯装置将电水气数据合并传输至能源供应商,为业务同时涵盖电水气等多种能源的客户提供了更高效和集成化的解决方案。

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实践中积累了完善、适配各种场景的产品通信解决方案,公司产品能够支持包括DLMS、STS、IDIS、STG等多种通信协议,具备包括G3-PLC电力载波通信、PRIME-PLC电力载波通信、载波-无线双模通信、RF-MESH微功率无线通信、RF-LoRa微功率无线通信、Sig-Fox无线通信以及2G/3G/4G/NB-IoT/CDMA电信通信等各类通信技术能力,公司在产品通信领域已取得了超过200项全球适用的认证,能够满足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及地区对于智能计量产品通信方式的需求。

三、强有力的可靠性、安全性保障

智能计量产品是智慧能源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精确计量、稳定运行以及使用寿命等产品可靠性的要求极高。公司配备有CNAS(中国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标准专业检测实验室,对产品可靠性进行严格的验证和测试,公司通过了ISO质量管理、ISO能源管理、ISO环境管理等各类体系认证。公司部署在欧洲的第一代智能电表产品已成功经历了完整寿命周期的验证,产品可靠性得到了多个发达国家的充分验证。除此以外,公司产品在境外市场取得了欧盟MID、CE认证,沙特阿拉伯SASO认证等多项具有严格技术标准要求的国际权威的产品认证,合计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各类认证逾600项。

在智慧能源体系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出于数据隐私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智能电表行业同样高度重视产品的安全性。公司通过了英国NCSC国防安全级别认证,是国内较早获得IEC62443-4-1工业网络安全CB证书的智能计量企业之一,作为少数几家在西欧等发达地区获得了国家级信息安全认证的中国企业之一,公司产品坚实的安全性保证得到了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信任。

总体而言,以发达国家市场完整寿命周期验证、全面严格的资质认证体系为背书,公司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获得了境内外客户的高度信赖和广泛认可。

四、软硬件一体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在部署新一代智能电表的过程中,公司发挥经验优势,充分发掘客户对于能源体系智能化管理的需求,较早地在智慧能源系统软件领域重点布局用电端管理系统,依托丰富的智能计量终端研发、生产、销售和运营经验,开发了可与智能计量终端实现高效协同的智慧能源系统软件产品,率先从传统硬件业务转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架构,支持客户实现传统的月结账单转型小时级、分钟级的接近实时的数据采集和用电结算。

境外市场因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需求差异较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客户缺乏关键技术、项目经验等,因此在其智慧能源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相较于单一的计量设备,其对于一体化的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需求更高。公司凭借长期服务于境外市场形成的完善AMI生态及系统运营能力,精准解决这一需求痛点,为中东、中亚、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市场客户提供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

目前,公司已经向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电力公司提供国家级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并提供本地系统的运维服务,成为面向中亚地区的标杆项目;此外,公司为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菲律宾、乌拉圭、塞内加尔、加纳等十余个国家提供AMI系统,助力各国公共事业部门实现高效的能源管理。

五、专业的跨境销售及服务能力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围绕战略目标,充分考虑公司业务涉及的多个境外市场在语言文化、地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在英国、荷兰、泰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实现对重点境外市场的精细化营销管理。公司核心团队拥有十余年丰富成熟的智能电表市场跨境服务经验,能够精准把握境外各国智能电表市场技术发展趋势,充分挖掘客户需求,形成了公司专业的跨境销售及服务能力,保证公司优质而稳定的客户资源。

在欧洲市场,公司的智能电表产品销往意大利、英国、荷兰、挪威、瑞典、奥地利以及葡萄牙等多个国家。欧洲市场之外,公司依托于“一带一路”、“亚投行”等,积极开拓导入了中东、中亚、东南亚、南美等地区客户。凭借强大的销售能力支撑,2022年以来,公司不断中标了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大型电表部署项目,包括意大利智能电表改造项目、荷兰智能电表改造项目、巴基斯坦大规模智能电表改造项目等。

六、先进的智能制造体系及灵活的柔性化产线

公司建立了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管理系统,对采购及生产体系进行数字化管控,通过一系列管理系统软件对物料采购需求分析、生产计划及物料控制、用料及生产机台跟踪、生产员工情况跟踪、产品的库存管理及改进等一系列工艺流程进行全方位的严格控制,并能够对生产过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促进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跟踪,降低公司生产成本。此外,公司根据生产特点,通过自主设计、集成,建立应用了适用于智能计量产品的能够灵活调整的柔性化产线,能够快速完成不同型号产品所需生产线的调整适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下游市场对智能计量产品需求高度差异化的背景下,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形成公司高效的交付速度的保障。

风险提示

一、经营风险

(一)境外市场经营风险

经过多年的市场拓展,公司出口业务已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6月,公司境外市场贡献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42,261.50万元、156,977.39万元、209,614.19万元及121,433.14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96.90%、87.70%、82.27%及92.15%。公司在境外市场的竞争对手既包括全球能源管理领域的领导者兰吉尔(Landis+Gyr)等大型国际企业,也包括国内的出口企业、境外本地电表企业等,这些竞争对手可能在资金、技术、管理水平或其他资源方面具有优势,使公司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风险。另一方面,公司境外业务受各地经济环境、政府投资计划、汇率、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若公司主要境外市场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地缘政治、经济、贸易政策等)发生较大变化,或我国出口政策产生较大变化,或我国与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发生较大贸易争端,或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公司客户经营行为等,相应情形可能对公司的境外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二)境内外市场开拓风险

境外市场一直是公司的战略重点,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境外市场的开拓。各国政府通常对电力行业实施严格监管,相关部门统一制定行业标准,对电表及系统产品实施集中招标,使得公司面临资金、技术、资质认证等一系列进入门槛。如果公司无法达到各国市场在上述方面的要求,则面临境外市场开拓失败的风险,影响公司未来持续发展。

自有限公司设立以来,公司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2023年12月、2024年4月、2024年8月及2024年12月分别在国家电网2022年第三十批采购项目、国家电网2023年第三十五批采购项目、国家电网2023年第八十九批采购项目、国家电网2024年第十五批采购项目、国家电网2024年第六十四批采购项目及国家电网2024年第八十一批采购项目中中标。为实现电网智能化建设目标,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均对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产品制订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并通过招标模式进行采购,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国内同行业竞争对手包括海兴电力、林洋能源等上市公司,具有较强实力和多元化融资渠道。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以及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客户对产品质量、技术实力、生产规模和管理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公司在国内竞争中市场份额的提升存在一定的风险。若公司不能持续在国家电网等境内市场主要客户的智能电表集采项目中中标,将导致公司境内市场拓展进度不及预期,可能会对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对电力系统行业依赖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来源于电力系统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高,公司的业务发展和全球电力建设投资规模、电网发展规划密切相关,如果未来宏观政策、电力产业政策以及电网发展规划发生变化导致电力建设投资规模下降,公司业务发展将受到较大影响。

(四)客户集中度较高及与客户业务合作可持续性的风险

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1-6月,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的收入分别为108,935.53万元、123,551.90万元、142,403.92万元及56,512.1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87%、69.00%、55.85%及42.86%。公司的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主要系下游电力行业的特殊性。随着智慧能源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电力信息化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如果公司不能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维护好客户关系,或者公司主要客户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主要客户减少、停止与公司的业务合作,导致公司与主要客户不能稳定可持续合作,则公司的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五)核心原材料短缺风险

公司核心原材料集成电路等产品目前主要向境外供应商采购,相关原材料的国产化进程仍在不同程度的推进中,因此较易受到贸易、关税等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对公司的正常采购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如果未来境外供应商所在的国家和地区限制当地企业向我国出口集成电路等产品导致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出现产能紧张、供应短缺甚至停止供应等情形,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将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六)同业竞争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标的集中器产品与武汉中原较为相似,存在同业竞争,但不存在对公司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武汉中原均已出具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如果公司相关内控管理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或者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武汉中原违背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则公司关联方可能通过同业竞争损害公司及投资者的利益。

(七)商标授权使用的风险

根据《许可协议之补充协议》和深科技出具的承诺,深科技将长期许可公司使用《许可协议》中所指商标;在该等许可商标到期续展后,深科技仍将该等商标许可给公司使用,并负责保持许可商标的注册有效性并承担相关费用,进而保证公司可以长期、稳定使用该等授权许可商标。若上述商标授权使用许可到期后无法续展或深科技违背相关承诺,则公司将无法继续使用上述商标,从而对公司开展业务及经营管理造成影响。

(八)部分供应商与深科技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主要供应商重叠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向与深科技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的重叠供应商采购原材料金额分别为22,399.96万元、27,501.27万元、21,491.02万元和7,714.76万元,占公司报告期各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9.19%、18.56%、14.84%和10.14%。公司独立与上述供应商开展采购业务,但若未来公司与相关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发生不利变化,则可能对公司采购相关原材料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技术风险

(一)技术和产品研发不足的风险

智慧能源产品的研发设计包含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这些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引领着相关产品的不断升级和更新换代,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以适应行业技术的发展创新。同时,相关产品的研发周期长,若不能及时跟踪新技术进行产品升级,并投入资金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公司有可能无法及时跟上技术升级换代的步伐,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技术人才流失与技术泄密风险

经过多年积累,公司组建了一支具备深厚专业技能和丰富行业经验的优秀队伍。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对技术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将大量增加,需要不断通过外部招聘、内部培养积累技术骨干,并通过员工持股的方式保证人员的稳定性。近年来,随着行业的迅速发展,各企业对优秀人才的竞逐加剧,若公司不能引进或者培养足够的优秀人才,或现有骨干人员出现流失,都将对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尽管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完善的措施保障研发团队的稳定性,但可能在人才引进和员工激励方面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公司核心人员流失的风险。同时,若由于人才流失而造成技术泄密等情况,亦可能造成竞争对手掌握公司部分核心技术,从而将公司陷入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局面。

(三)产品更新升级及技术水平落后的风险

智能计量行业下游需求差异化程度较大,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研发、升级现有产品。随着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若公司不能根据行业发展及下游客户需求持续进行技术升级与迭代,或产品开发速度不能与市场需求变化速度相匹配,则公司将面临产品更新升级迟滞及技术水平落后导致的核心竞争力下降风险。

三、财务风险

(一)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损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额波动的风险

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6月,公司境外市场贡献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42,261.50万元、156,977.39万元、209,614.19万元及121,433.14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96.90%、87.70%、82.27%及92.15%。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占比较高,结算币种以欧元、美元为主。为对冲汇率变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公司采用远期结售汇业务,以签订外汇远期合约的方式对冲汇率波动风险。

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6月,公司汇兑损益分别为4,516.82万元、-1,561.77万元、-2,514.01万元及344.67万元,外汇远期合约交割带来的投资收益分别为5,743.22万元、12,362.86万元、-416.53万元及-931.42万元,外汇远期合约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别为7,815.82万元、-6,645.57万元、-2,703.65万元及918.68万元。报告期内,公司汇兑损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均受汇率变动影响。

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着未来公司境外业务的持续发展,尽管公司采取了远期合约对冲等手段降低汇率变动风险,汇率波动仍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以公司2024年1-6月营业收入中外销收入占比92.09%测算极端不利情形下汇率波动对发行人营业收入的影响,假设所有外销结算外币均相对人民币贬值1%、5%、10%,公司营业收入相应下降0.92%、4.60%及9.21%。

(二)交易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为对冲汇率变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公司采用远期结售汇业务,以签订外汇远期合约的方式对冲汇率波动风险。公司对相关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公司依据未来的订单及合同预期,对外币销售及外币回款情况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公司的外汇远期合约规模进行动态调整。

但由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专业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公司对外币回款的预测也可能出现偏差,公司难以使用相应金融衍生工具完全对冲相应汇率变动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外汇远期合约交割带来的投资收益分别为5,743.22万元、12,362.86万元、-416.53万元及-931.42万元,外汇远期合约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别为7,815.82万元、-6,645.57万元、-2,703.65万元及918.68万元。如果未来公司无法有效管控汇率波动风险及相关衍生工具交易的风险,将对公司经营业绩构成重大影响。

(三)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集成电路、结构件、被动元器件、模块类、印刷电路板、继电器等,原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例较高。报告期各期,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84.09%、86.03%、86.58%和85.25%,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会影响公司的营业成本,进而影响公司毛利率和营业利润。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且公司未能通过研发升级、成本管控措施以及产品价格及时调整消化上述影响,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四、募集资金运用的风险

(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效果未达预期的风险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依据公司发展战略,在充分考虑包括市场潜力、自身管理能力等因素后确定的投资项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公司产能,对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公司对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进行了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但项目经济效益的数据均为预测性信息。如果项目实施因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组织管理不力等原因不能按计划进行,可能导致募投项目经济效益的实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进而对公司经营计划的实现和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募投项目产生的折旧、摊销及相关费用导致盈利下降的风险

募投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大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员工,每年将相应增加折旧摊销及员工薪酬,提高公司固定生产成本及相应费用支出。若因项目管理不善、行业或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产品市场开拓不力等原因,不能较快产生效益或无法实现预期收益,以覆盖募投项目新增的折旧摊销及员工薪酬支出,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三)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即期回报被摊薄的风险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股本规模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将相应增加,但由于募投项目的实施和达产需要一定周期,在短期内难以产生较大效益,净利润短期内增长速度可能低于股本和净资产的增长速度,公司存在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即期回报被摊薄的风险。

(四)新增产能消化风险

公司募集资金拟用于成都长城开发智能计量终端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全部实施完成后,公司将新增800万台智能计量终端年产能。如果未来市场需求发生不可预见的重大变化,或公司未能有效开拓市场,将影响上述新增产能的消化,公司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五、发行失败风险

本次发行的发行结果将受到证券市场整体情况、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判断、投资者对本次发行方案的认可程度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在本次发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因认购不足、未能达到预计市值条件或触发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发行失败情形,从而导致发行失败的风险。

数据统计

(一)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单位:元)
项目 2024年6月30日 2023年12月31日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资产总计 2,523,529,323.39 2,296,917,261.61 1,799,927,410.27 1,504,976,252.08
负债总计 703,888,764.47 783,889,997.74 747,704,161.90 577,565,602.01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1,817,808,105.31 1,510,781,102.38 1,051,372,643.86 926,908,529.98
所有者权益合计 1,819,640,558.92 1,513,027,263.87 1,052,223,248.37 927,410,650.07
(二)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单位:元)
项目 2024年1月-6月 2023年度 2022年度 2021年度
营业收入 1,318,586,526.84 2,549,782,613.66 1,790,664,306.45 1,474,759,070.21
营业成本 985,061,058.62 1,955,176,845.50 1,641,043,639.46 1,401,884,099.54
利润总额 343,254,012.18 562,848,887.60 195,698,317.94 228,284,509.77
净利润 298,569,752.60 487,671,176.95 183,367,492.33 207,762,840.13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298,858,065.44 486,321,169.99 183,054,021.58 208,273,310.51
(三)合并现金流量表主要数据 (单位:元)
项目 2024年1月-6月 2023年度 2022年度 2021年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91,326,422.99 613,781,252.98 129,740,874.56 487,237,404.0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6,094,125.46 -63,532,429.29 73,268,657.12 -120,312,515.0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796,137.31 -124,522,523.98 -175,150,375.29 -337,385,164.39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164,033,191.76 440,717,532.12 32,385,204.41 15,707,690.59
(四)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 2024年6月30日/2024年1月-6月 2023年12月31日/2023年度 2022年12月31日/2022年度 2021年12月31日/2021年度
流动比率 3.15 2.52 1.96 2.10
速动比率 2.53 1.99 1.22 1.37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 24.88 29.59 38.89 36.83
资产负债率(合并报表)(%) 27.89 34.13 41.54 38.38
应收账款周转率 1.63 3.65 3.45 2.00
存货周转率 1.95 3.53 2.99 3.28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元) 357,383,083.04 590,657,082.69 224,765,505.93 254,148,607.68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1.91 6.11 1.30 4.87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2.98 4.86 1.83 2.08

相关路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