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交流 嘉宾介绍 图片展示 公司介绍 发行概况 投资要点 风险提示 数据统计 新股专题

分享:

活动介绍
活动议程

提问频繁,秒后重新提问
还可以输入200
本期活动已结束,欢迎到"向公司提问"区继续交流! 进入"向公司提问"

暂无相关信息,小编在马不停蹄的更新中,敬请期待!

已搜索到条记录

<<返回

暂无相关信息,小编在马不停蹄的更新中,敬请期待!

请稍后,加载中....

活动嘉宾

图片展示

公司简介

发行概况

发行日程
网上路演日 2025年9月15日
申购日 2025年9月16日
网上摇号日 2025年9月17日
缴款日 2025年9月18日
发行人联系方式
联系人 陆启勇
电话 021-60430840
传真 021-60430840
主承销商联系方式
联系人 王琦、张磊
电话 010-6083 7150
传真 010-6083 3083
募集资金运用单位:亿元
序号 项目 投资总额 募集资金投入金额
1 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 1.40 1.40
2 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项目 1.04 1.04
3 补充流动资金 2.40 2.40
公司信息
中文名称 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 Shanghai C&D INNOSTIC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公司境内上市地 深圳
公司简称 建发致新
股票代码 301584
法定代表人 余峰
董事会秘书 陆启勇
董秘联系方式 021-60430840
注册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杨树浦路288号9层
注册资本 35,809.5232 万元
邮政编码 200235
联系电话 021-60430840
传真号码 021-60430840
电子邮箱 jfzx@innostic.com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要点

一、全国垂直一体化管理优势

公司拥有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在资金管理、信息管理、物流控制、工作流程等方面建立了统一的管理机制,并在高值医疗器械配送领域搭建一套统一使用的业务系统,保证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以及价值驱动的高度统一。

在全国垂直一体化管理体系下,基于行业扁平化的发展趋势,公司分销业务转直销业务的一体化搭建优势凸显,公司为生产厂商提供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得到有效地实施。垂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公司业务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更好的精度管理,降低全国分支机构业务风险,提升全国分支机构运营效率,在低成本、低错率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二、信息化管理优势

公司基于医疗器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打造了信息化医疗器械流通管理系统,该信息系统帮助公司实现了对医疗器械流通过程的精细化和可追溯管理。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公司有效解决了困扰行业发展的“一物多码”和信息碎片化等问题,提高了器械流通过程追溯管理的能力。通过信息化系统对进、销、存等多个环节的精益化管理,降低了综合管理成本,提升了管理效率。同时,公司的信息化系统为生产厂商和厂商的二级经销商优化仓储配送、订货规划和安全库存等提供了可信度高的证据链,提升了产业链整体的运营效能。

三、专注医疗器械领域的优势

医疗器械品类繁多,规格复杂,与药品相比,医疗器械的销售与配送专业性要求较高。公司自成立以来即聚焦医疗器械品类,深耕高值医疗器械和IVD诊断的流通行业,专业从事医疗器械的直销与分销。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运营和管理经验,可提供快速、安全、精准的器械流通服务,满足终端医疗机构对高值器械小批量、高频次、多品规的采购需求和及时多样的使用需求。

风险提示

一、与公司相关的风险

(一)偿债风险

由于公司所处医疗器械流通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日常经营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低。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合并口径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7.39%、87.19%和86.45%,流动比率分别为1.13、1.12和1.12,速动比率分别为0.90、0.86和0.81。若未来银行贷款政策全面收紧或银行利率大幅提升,或者公司不能获得长期资金来源和其他融资保障措施,使得公司经营资金出现短缺,则可能影响公司的稳定经营。

(二)利润下滑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88,247.40万元、1,544,326.90万元和1,792,275.10万元,2023年度、2024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97%和16.06%;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8,921.98万元、22,687.66万元和27,379.02万元,2023年度、2024年度同比上升19.90%和20.68%。

如未来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导致公司毛利率进一步下降,或集中带量采购等行业政策导致公司主要产品的收入及毛利额进一步下滑,而公司未能实现更低运营成本或未能及时通过介入新的产品或新的业务模式以弥补收入及毛利额下滑的影响,可能导致公司出现利润下降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较大,未来如果部分医院客户调整结算政策,出现延缓、暂停甚至不予全额支付公司结算款的情形,从而使得公司不能及时全额回收相应款项,可能导致公司出现利润下降、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

(三)存货减值的风险

因医疗市场的特殊性,流通企业的仓储及配送既要满足终端医疗机构及时性、不确定性及多样性的需要,也要应对生产厂商的生产周期性,而公司作为生产厂商在授权区域内的平台分销商,需维持一定的安全库存量,这对公司的资本实力和库存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医疗器械效期管理,尤其是高值医用耗材的效期管理较一般商品更为严格,超过效期的医疗器械必须予以销毁。

报告期内,公司存货跌价损失分别为-1,988.98万元、-3,396.59万元和-2,990.63万元,存货跌价损失主要系依照会计政策计提的跌价准备所致。基于上述固有的行业、产品特性,公司与存货相关的风险主要包括期末存货余额较高带来的减值风险及可能引致的流动性资金短缺的风险。

(四)经营现金流为负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2,788.81万元、-37,457.13万元和16,447.59万元,主要系公司在业务规模增长过程中代理的品牌和产品线持续增加,公司存货采购金额持续增加,加之下游医院客户的回款周期较长,使得报告期内存在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情形。若公司不能有效控制存货周转速度或医院回款延期,或银行借款到期不能续贷,且不能及时通过其他渠道筹措资金,则公司的资金周转将面临一定压力,从而对公司经营造成较大影响。

(五)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526,759.78万元、601,689.51万元和647,489.26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60.01%、55.99%和51.41%。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为医院等终端客户的结算款。

数额较大的应收账款将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效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加公司的营运资金压力。若部分医疗机构客户调整结算政策,或出现延缓、暂停甚至不予全额支付公司结算款的情形,将导致公司不能及时全额回收相应款项。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余额为13,411.56万元。若公司不能保持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仍有可能面临一定的坏账风险。

(六)返利政策对公司的业绩影响风险

公司的净利润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毛利,而主营业务毛利由产品的购销差价和上下游返利的净影响构成。公司将确认的供应商返利按照销售进度冲减主营业务成本,将确认给予经销商的返利冲减主营业务收入,报告期内前述两项的差额分别为12,375.04万元、13,860.32万元和15,322.95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毛利总额的13.59%、11.53%和11.48%,占当期净利润的65.40%、61.12%和59.31%。

公司上下游返利的差额主要形成于价差补偿返利。价差补偿返利系供应商为补足公司约定毛利所提供的补偿性返利或者因供应商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产生的价差给予公司的价格补偿。报告期内,公司冲减主营业务成本的价差补偿返利金额分别为8,841.55万元、10,284.63万元和11,349.77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毛利总额的9.71%、8.56%和8.08%,占当期净利润的46.73%、45.35%和55.97%。

如果未来公司的返利政策、市场环境或公司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导致本公司无法获得供应商的返利、或供应商的返利政策大幅度调整、或公司需要大幅度调整对经销商的返利政策,则可能对本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七)供应商较为集中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较大,合计分别采购425,649.60万元、433,820.61万元及424,375.38万元,占比为34.55%、27.72%及23.90%,其中北京迈得诺(含其同一经营控制下的其他公司)、西安睿阳(含其同一经营控制下的其他公司)、铭盛医疗(含其同一经营控制下其他公司)均为国内较大的医疗器械代理商,微创集团为港股上市公司,美敦力为知名医疗器械生产厂商,泰尔茂为日本知名医疗器械生产厂商。

公司向主要供应商北京迈得诺(含其同一经营控制下的其他公司)、西安睿阳(含其同一经营控制下的其他公司)、铭盛医疗(含其同一经营控制下的其他公司)等采购的主要产品为上述供应商代理的戈德曼、泰尔茂、EV3、波士顿科学等国际知名厂商的血管介入类高值耗材,若该等供应商因自身原因导致其失去国内代理权,或因公司自身原因导致公司与该等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出现不利变化,则可能对公司的经营情况构成不利影响。

公司主要作为微创集团及美敦力的平台分销商与其开展业务合作,报告期内,公司向微创集团及美敦力采购产品金额分别占当期采购金额的11.74%、11.88%及10.02%,若因公司自身原因导致公司与该等供应商取消合作,将对公司经营情况构成不利影响。

(八)控股型公司架构管理风险

公司构建了控股型架构,即母公司主要负责管理控制,各地子公司负责属地区域内的具体业务。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于各子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子公司的现金分红。公司对各子公司均为绝对控股,其经营策略、财务管理、利润分配政策等均受公司控制。尽管公司制订了相对完善的子公司管理制度,但是,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子公司仍具有一定的自主经营决策权,存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风险,若无法有效控制子公司的经营,将会对公司的整体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如果子公司利润分配不及时,也存在影响母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风险。

(九)资质延续注册或认证的风险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其中公司主要从事的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器械销售分别实行备案和许可管理,需要取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公司及目前已开展经营的分子公司均已取得经营所需要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并已连续多年顺利延续该等资质许可。若由于公司疏忽或其他原因致使无法顺利延续或因业务拓展不能顺利获取相应资质,或因违法、违规等原因导致现有资质许可被取消,届时,公司将存在无法及时取得或延续医疗器械经营资质,进而可能对公司的正常业务经营带来风险。

(十)全国化经营的风险

在医疗器械逐步纳入“两票制”及集中带量采购的行业背景下,各省份、地区采购政策及执行力度不尽相同。公司作为全国化的医疗器械销售平台,截至报告期期末,已在全国建立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直销、分销网络。通过遍布全国的销售体系,公司获得了大量的优质医院及优质经销商等客户资源,但是庞大的全国化销售网络及各地差异化的医疗器械管理政策,对公司一体化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基于公司业务开展的需要,公司还将通过新设或其他方式在全国范围增加新的分、子公司。若公司不能根据各区域的市场及监管要求制定相应的业务发展策略,并将该等发展策略与公司一体化的经营政策进行整合,公司或将因全国化经营影响其地区化业务的灵活发展。

(十一)规模扩张可能导致的管理风险

公司作为全国性的高值医疗器械流通商,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直销及分销业务,并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管理等服务。截至报告期期末,公司已为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超过3,300家终端医疗机构提供产品的直销服务,并与超过100家国内外知名高值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高效的信息系统作保障,还需要专业的团队从事流通渠道管理、信息管理、SPD运营管理等服务,对公司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本次发行上市后,公司的资产规模、经营规模、员工数量、仓库面积将进一步增长,这对公司在资源整合、市场开拓、仓储物流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对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进行调整,并对信息系统进行持续的升级或补充完善,将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十二)管理层与核心技术人员变动风险

公司主要管理团队成员在医疗器械领域均任职多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从业经验。尽管公司与主要管理团队成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但若公司无法持续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与完善的人才培育机制,或由于市场竞争等其他因素致使该等管理团队成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将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十三)合规风险

为了能持续提供满足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的医疗器械,提高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水平,公司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建立了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包含了《质量管理自查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医疗器械追踪溯源管理制度》等质量控制管理文件并严格执行。若未来公司在经营中无法满足监管部门对质量管理的要求,或者因仓储物流环节管理不当使得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则公司可能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从而对公司的声誉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公司制定了严格的合规制度以避免商业贿赂行为,公司亦在经销协议中对经销商约定了反腐败及合规条款,并定期举行合规培训,要求公司员工及经销商遵守相关反腐败及合规政策,但仍无法完全避免因员工个人或经销商原因导致的不正当商业行为,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公司形象,甚至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从而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与行业相关的风险

(一)“两票制”的政策风险

2019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鼓励各地结合实际通过“两票制”等方式减少高值医用耗材流通环节,推动购销行为公开透明。目前在医用耗材领域,仅安徽、福建与陕西等部分省市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出台了医用耗材的“两票制”政策。

在“两票制”政策的趋势背景下,流通环节将被压缩,传统的多级分销模式将被取代,流通环节中的传统经销商将逐步退出,流通环节的规模化、规范化、集中化将成为趋势。对公司的分销业务而言,公司在执行“两票制”区域内无法对终端医疗机构客户完成销售。若公司分销业务的上游生产厂家未能指定公司为配送商,则可能导致公司的分销业务不能及时向直销业务转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公司的规模化优势。产品销售以及竞争优势的减少,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对公司的直销业务而言,公司作为医疗器械流通企业,若公司未来无法持续获取上游生产厂商及下游终端医疗机构的配送资源或资格,致使公司向医疗机构配送的渠道职能受限,则可能导致公司存在被竞争对手替代,无法维持平台化、规模化运营优势的风险,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二)集中带量采购的政策风险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相继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和《关于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政策措施》,旨在逐步将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采购范围,进一步降低产品入院价格,以减轻医保支付压力及患者负担。2020年10月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文件(GH-HD2020-1)》,于2021年1月起实施。2021年9月,国采办公室正式公布《关于公布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的通知》,于2022年4月起实施。2022年9月,国采办公室正式公布《关于公布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的通知》,各联盟地区于2023年3月起陆续实施。2023年12月,国采办公室正式公布《关于公布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的通知》。2024年12月,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在天津开标,产生拟中选结果,主要针对产品为人工耳蜗类和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除国家级集中采购外,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青海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河南省等多个省市已针对血管介入器械、骨科器械、吻合器等多种产品实施了多轮带量采购。目前,全国31个省份均已实施集中带量采购政策,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已从早期试点推广阶段进入大范围推广阶段。

自2021年国务院进一步明确提出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 以来,临床用量大、竞争充分的医用耗材产品区域化集中采购成为常态。血管介入产品是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公司血管介入产品实现收入分别为758,346.78万元、920,458.18万元和996,658.7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3.90%、59.72%和55.73%。以血管介入为例,发行人血管介入产品主要分为心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上述产品实现的收入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产品类别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心血管介入 302,270.54 30.33 330,045.92 35.86 307,744.27 40.58
脑血管介入 361,123.31 36.23 309,144.62 33.59 246,909.72 32.56
外周血管介入 242,011.69 24.28 185,673.53 20.17 141,420.05 18.65
其他 91,253.22 9.16 95,594.10 10.39 62,272.75 8.21
合计 996,658.77 100.00 920,458.18 100.00 758,346.78 100.00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被陆续纳入集中带量采购,其中公司心血管介入产品已基本全部纳入集中带量采购。受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影响,公司心血管介入产品的收入由2020年的409,652.57万元下降至2024年的302,270.54万元,减少约107,382.03万元。

此外,公司脑血管介入中的神经弹簧圈和外周血管介入中的外周球囊亦已相继被纳入集中带量采购。截至本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公司脑血管介入产品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中,除神经弹簧圈和外周球囊外,上述尚未涉及集中带量采购产品的收入约占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的14.16%。如未来脑血管介入产品及外周介入产品均纳入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假设在乐观、中性、悲观预期下,上述产品纳入集采后的降价幅度分别为30%、50%和90%,乐观、悲观、中性设置条件下的其他测算依据如下:

1)销售数量增长率参照冠脉支架产品执行集采政策的销售数量增长率;

2)假设脑血管介入及外周血管介入中尚未纳入集采政策产品纳入集采政策后的毛利率与相应产品毛利率一致;

在不考虑其他产品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则在乐观、中性、悲观预期下,公司现有脑血管介入及外周血管介入尚未纳入集采的产品在未来纳入集中带量采购后实现的毛利额较2024年上述产品实现毛利额将分别减少250.32 万元、 3,754.74万元和10,763.58万元,占2024年公司毛利总额的0.19%、2.78%及7.97%。

综上所述,在不考虑其他产品收入增长的情况下,若未来公司其他主要产品被纳入集中带量采购,因在悲观预期下产品销售数量的增长不足以弥补销售价格下降所带来的影响,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三、其他风险

(一)募投项目的实施风险

本次发行募投项目系公司结合当前国家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等因素综合考量所作出的决策。基于本次发行募投项目之“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项目”,公司将围绕在大力拓展的新SPD业务医疗机构客户中搭建软件信息化管理平台,结合智能设施设备为医疗机构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以提高医疗机构的耗材采购效率和管理效率,进一步加强公司与医疗机构客户的粘性。但在此募投项目实施过程中,仍不能排除国家政策改变、开拓新客户困难、SPD业务未能中标等不利影响因素导致此募投项目实施进度和项目收益不及预期的风险。

此外,本次发行募投项目之“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虽然有助于提高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但是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二)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依次为15.72%、16.66%和16.39%。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的净资产规模将有所增长,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后,需要一定的建设周期,同时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规模的增长将导致折旧摊销金额上升,进一步影响公司的净利润水平。若未来公司的现有业务增长不及预期,预计本次发行后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将会出现一定的下降。因此,在本次发行后,公司存在短期内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三)发行失败风险

《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等法规均明确规定了发行失败的相关情形。依据上述法规规定,在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获准发行后的实施过程中,本次发行的结果将受到证券市场整体情况、投资者对公司本次发行方案的认可程度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有效报价不足或网下投资者申购数量低于网下初始发行量等导致发行失败的情形,进而导致公司无法上市。

数据统计

(一)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单位:万元)
项目 2024年度 2023年度 2022年度
资产总计 1,311,207.96 1,117,148.46 905,672.16
负债总计 1,133,547.64 974,013.46 791,424.85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148,122.95 125,139.76 104,974.59
股东权益合计 177,660.32 143,135.00 114,247.31
(二)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单位:万元)
项目 2024年度 2023年度 2022年度
营业收入 1,792,275.10 1,544,326.90 1,188,247.40
营业成本 1,657,225.10 1,422,996.63 1,096,610.67
利润总额 37,787.11 31,518.16 24,928.58
净利润 27,379.02 22,687.66 18,921.98
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2,831.16 19,630.36 17,427.98
(三)合并现金流量表主要数据 (单位:万元)
项目 2024年度 2023年度 2022年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6,447.59 -37,457.13 -62,788.81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2,031.14 -9,427.95 -4,157.67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2,379.80 91,242.67 111,311.75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减少)额 16,796.25 44,357.58 44,364.71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159,880.90 143,084.64 98,727.07
(四)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 2024年度 2023年度 2022年度
流动比率 1.12 1.12 1.13
速动比率 0.81 0.86 0.90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 79.32% 77.66% 73.92%
资产负债率(合并报表) 86.45% 87.19% 87.39%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元) 4.96 4.00 3.19
应收账款周转率 2.87 2.74 2.35
存货周转率 5.53 6.54 7.14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万元) 64,443.51 51,856.60 37,222.58
利息保障倍数 3.34 3.37 4.20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元/股) 0.46 -1.05 -1.75
每股净现金流量(元/股) 0.47 1.24 1.24

相关路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