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搜索到条记录
<<返回请稍后,加载中....
网上路演日 | 2025年9月18日 |
申购日 | 2025年9月19日 |
网上摇号日 | 2025年9月22日 |
缴款日 | 2025年9月23日 |
联系人 | 林建锋 |
电话 | 020-82260533 |
传真 | 020-32057002 |
联系人 | 王昭辉 |
电话 | 021-20262207 |
传真 | 021-20262207 |
序号 | 项目 | 投资总额 | 募集资金投入金额 |
---|---|---|---|
1 | 瑞立科密大湾区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研发智造总部 | 88,077.86 | 88,077.86 |
2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 30,805.10 | 30,805.10 |
3 | 信息化建设项目 | 8,278.62 | 8,278.62 |
4 | 补充流动资金 | 25,000.00 | 25,000.00 |
中文名称 | 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英文名称 | Guangzhou Ruili Kormee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 Ltd. |
公司境内上市地 | 深圳 |
公司简称 | 瑞立科密 |
股票代码 | 001285 |
法定代表人 | 黄万义 |
董事会秘书 | 林建锋 |
董秘联系方式 | 020-82260533 |
注册地址 |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城南翔支路1号 |
注册资本 | 13,513.3638万元 |
邮政编码 | 510700 |
联系电话 | 020-82260533 |
传真号码 | 020-32057002 |
电子邮箱 | stock@kormee.com |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1、研发和技术优势
公司坚持以“技术领先,打造国内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第一品牌”为发展战略,立足于自主研发,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通过研发团队多年持续的努力,具备了主动安全系统的正向开发能力,成功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公司主动安全系统产品的核心技术优势具体如下:
1)控制器中内含的软件算法及控制策略是公司经年累月的技术沉淀
ECU控制器是实现汽车电子控制的核心部件,它的本质是微型数字计算机,在分布式架构中,ECU被运用在安全系统、变速系统、悬架系统、驱动系统等方方面面。公司主动安全系统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ECU的设计以及ECU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和算法之中。公司自主生产的ECU通过多种传感器和通信方式接收汽车状态和行驶工况信息,分析判定车辆行驶状态以及车轮制动状态,通过闭环控制策略和复杂数学算法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或者通信数据,实现电控制动或者智能辅助预警功能。
ECU的研发主要包括软件程序的开发以及硬件的设计。在软件程序开发方面,一个完整的、功能齐全的软件平台往往需要多年的积累。公司自成立之初即立足自主开发ECU软件程序,ECU中内含的软件算法及控制策略是公司历经20余年的长期技术的沉淀。公司目前具备了机电耦合制动力动态分频防抱死控制技术、高安全多级异构冗余分布式系统架构控制技术、全工况多参数智能融合制动控制技术、快速可靠的车辆参数配置自识别技术、高精度分段调节控制技术与响应快、高灵敏的双阀芯气压线控电磁阀等软件算法及控制策略。在ECU硬件设计方面,公司主要基于主动安全系统的控制功能以及其他法规强制要求,对ECU硬件进行相应的方案设计、电路设计及印刷电路板设计。在各组件硬件设计中,公司根据功能安全流程规范进行硬件资源分配及高可靠的电子元器件选型,并基于FTA、FMEDA等分析方法,确保公司产品满足汽车电子功能安全相关ASIL等级要求。
2)公司自主开发的ECU和传感器、执行器组成一套稳定可靠的主动安全系统,并通过量产应用不断实现产品和技术的迭代升级
作为ECU的信息来源和控制对象,执行器、传感器的状态与ECU工作状态息息相关,其本身的物理特性、电气特性以及与ECU硬件、软件、标定数据匹配的正确性和精确度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对整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都有直接的影响。公司具备主要执行器和传感器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公司自主研发的长寿命、高灵敏、低发热的气压线控电磁阀与调节控制技术,在商用车气压制动系统采用电磁阀铁芯金属材料和表面塑料材料的融合技术,采用高低温协调融合工艺,实现金属与塑料的自润滑,提高电磁阀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ECU的标定过程必须针对特定的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加密的通信方式进行,且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必须经过标定才能正常使用,因此包括软件数据在内的ECU和传感器、执行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公司技术团队通过长期的研发积累及深耕行业多年的产业化经验对具体车型进行标定,确定适用于该车型的ECU对各个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控制策略和控制参数。电控制动系统如何工作及工作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ECU的设计以及ECU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和算法。标定的过程,即确定ECU控制策略具体参数的过程。“科密”ECU是在获取了大量试验场路面、真实路面测试数据基础上形成的控制技术,它能根据不同车型、不同载重、不同路面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和算法,是保证车辆安全和稳定制动的专家系统。装配“科密”ECU的ABS、ESC、EBS、EPB、ECAS、AEBS和ADAS等主动安全系统产品已广泛用于国内大型整车制造企业,并通过量产应用不断实现产品和技术的迭代升级。
3)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积累了丰硕的研发成果,研发创新能力获得了多方认可
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紧跟市场需求,把握行业前沿,不断对现有技术和产品进行更新迭代,历经二十多年持续自主研发,形成了自身较好的技术实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取得授权专利459项,其中发明专利58项,以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3项,并形成了22项与公司主营业务和产品密切相关的核心技术。2019年,公司作为主要参与单位的“车用高性能制动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2年,公司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路谱与载荷谱的商用车快速可靠制动关键技术及部件研发应用”项目荣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电子信息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已承担国家级火炬计划研发项目1项、国家级863计划研发项目1项及省级研发项目4项,并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制定了9项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公司也被评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软件企业。
2、品牌和客户优势
凭借扎实的技术储备、优良的产品性能、可靠而稳定的产品质量,快速的客户需求响应,周到的服务跟踪支持,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众多主流整车厂商的认可,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也到了主管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的充分肯定,在行业内塑造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美誉度,形成了突出的品牌影响力,对公司未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市场开拓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多年来,公司凭借优异的质量表现和出色的交付能力,积累了大批优质客户。在国内商用车领域,公司积极践行“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主营产品已经覆盖国内主流商用车整车厂,并多次获得了客户颁发的各项奖项荣誉,为公司业务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公司主要客户对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了较高评价。
3、专业化生产和成本控制优势
公司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业务相关的ECU、执行器和传感器等核心零配件均为自主生产。核心零配件具有产品附加值高、产品质量要求高的特性,公司全部自主生产,既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又能够控制核心零配件的生产成本。针对对外采购的非核心零配件,公司与供应商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采取自主设计、定制化采购的方式保证零配件质量,同时通过大批量采购的方式降低成本。在生产工艺方面,公司采用精益生产模式,以准时化方式组织生产,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此外,公司持续在原材料采购、存货管理、物流运输及供货等方面加强管理,以缩短公司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供货速度。
4、质量控制优势
公司始终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了较强的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建立了涵盖研发、供应链、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先后通过欧盟E-mark产品认证、德国莱茵公司(TÜV)的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和CMMI-3级等技术管理体系认证,以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认证。依托先进的生产及检测设备、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公司具备承接大型整车厂大批量订单的能力,可以满足整车厂在供货数量、产品质量以及交付周期等各方面的要求,强大的生产能力有利于公司获取更多优质客户资源。
5、快速响应优势
主动安全系统具有个性化、定制化特征,不同车型对主动安全系统的要求存在差异,行业内企业需要根据不同车型进行研发标定,以满足客户需求。与此同时,下游整车厂客户对产品售后和日常技术支持工作亦存在较高要求。随着技术的快速变革以及市场竞争的加速,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公司已建成了覆盖国内主要客户的营销网络,从售前技术推广、售中需求沟通到售后技术支持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工作。公司自行开发的故障检测及采样程序,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故障分析及采集,可对客户进行定期跟踪服务与保养,提高公司的客户服务效率和客户粘性。有力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保证了公司能够及时专业地为客户提供详细的产品咨询、产品使用培训和产品售后服务,从而确保公司产品的顺利销售和销售后的稳定使用。
一、与发行人相关的风险
机动车主要安全系统产品新品开发、技术升级相关的研发工作具有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等特点,通常而言,新产品从研发、送样、定点到最终量产需要较长时间,关键产品从研发到量产周期更长。新产品和技术能否成功,受行业政策与技术变迁、市场需求、市场推广和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影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如公司的研发方向未能如期取得成果、研发投入无法产业化从而实现相应效益,或不能持续创新实现产品技术迭代,或研发的新技术、新产品在短期内未能获得市场认可,可能致使公司市场竞争力下降,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2、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研发团队保持稳定以及核心技术人员的持续培养是公司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研发人员共384人,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为15.37%。汽车电控制动行业不仅需要研发人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还需要经过业内长期的实践逐步积累相应的经验和能力,人才培养周期较长。若未来无法持续为技术人才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发展平台,公司可能面临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如果未来发生核心技术泄密或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情况,则可能对公司的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及市场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
3、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采购的原材料种类繁多,以芯片、铝锭为主的电子元器件和金属原材料的两类物料采购占比超过35%,属于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报告期内,公司芯片采购平均单价分别为4.72元/个、5.23元/个和4.67元/个,铝锭采购平均单价分别为18.30元/千克、17.37元/千克和18.20元/千克,芯片价格受国际局势及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价格存在一定波动,铝锭价格也受到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2022年,发行人芯片平均采购价格上升3.28%,铝锭平均采购价格上升5.96%,主营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产品受收入波动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毛利率下降5.22个百分点,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产品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毛利率下降1.53个百分点。以2024年度数据测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原材料平均单价上升5%,将使公司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产品毛利率下降2.84%,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产品毛利率下降2.06%。若未来公司主要原材料发生价格大幅上涨或波动,而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将会对公司成本控制、经营业绩等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4、经营业绩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556.88万元、176,046.39万元和197,737.23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9,696.47万元、23,593.14万元和26,911.82万元,经营业绩呈现一定波动。未来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因素较多,包括宏观经济状况环境、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程度、产品替代等诸多内外部不可控因素。若未来出现公司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和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等主营产品销量下滑、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贸易局势不利变化等因素,将会对公司收入、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公司出现经营业绩波动的风险。
5、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向同一控制下的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57,434.80万元、53,091.08万元和57,268.86万元,占公司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4.24%、30.74%和29.53%,集中度较高。未来若主要客户的生产经营发生波动,或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关系发生不利变化,使得主要客户的需求或采购量减少,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1、产品销售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1.66%、29.23%和29.72%。公司毛利率会随着所处行业投产计划的实施、竞争格局和下游客户需求而发生变化。未来,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行业政策变化、原材料价格上升、用工成本上升等潜在不利因素影响,可能导致公司毛利率水平有所下降。
2、应收账款回款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62,196.05万元、57,595.06万元和59,899.65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7.49%、21.95%和21.11%,公司已对下游客户的应收款项谨慎合理计提了相应的坏账准备。受所处行业特点、客户结算模式等因素所影响,公司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大。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应收账款金额将会进一步增加,如若未来公司产品下游行业出现激烈竞争,使得下游客户出现回款困难等不利事件,公司将面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的风险。
3、存货规模较大及存货跌价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61,243.77万元、72,417.62万元和54,303.10万元,占资产总额比例分别为27.07%、27.60%和19.13%,占比相对较高;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3,533.46万元、5,359.59万元和5,898.91万元。如果原材料价格和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公司主营产品单价受供求关系等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公司将面临存货跌价增加从而影响经营业绩的风险。
4、税收优惠政策变化风险
发行人及其子公司温州科密、扬州胜赛思、武汉科德斯、温州立晨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规定,执行15%的所得税税率。此外,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报告期各期,发行人享受的软件退税金额分别为1,538.89万元、1,180.98万元和1,033.94万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5.02%、4.42%和3.39%。若发行人及其子公司未来不能通过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有所变化,或国家软件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变更,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5、商誉减值风险
发行人子公司武汉科德斯前身系由瑞立集团于2018年以非同一控制方式收购,收购时形成了商誉;为避免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2021年发行人对武汉科德斯进行了同一控制下的资产重组。截至报告期末,发行人因上述事项形成商誉金额为2,197.31万元。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聘请银信评估对商誉涉及的资产组进行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商誉未出现减值。若未来由于外部环境或内部经营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武汉科德斯盈利情况不及预期,与武汉科德斯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可收回金额将可能低于其账面价值,可能导致商誉减值,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三)管理风险和法律风险
1、内部控制执行不当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个人卡收支、票据找零和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背书、银行转贷等情况,上述内控不规范行为已于2023年6月末彻底整改完毕,未损害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亦未对公司实际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未来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员规模和管理难度将进一步提升,若公司不能及时提高管理应对能力及内部控制有效性,将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经营管理风险。
2、关联交易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存在物料采购、销售商品及服务、资金拆借、房产租赁等多类型的关联交易。其中,报告期内发生的经常性关联采购金额分别为12,893.09万元、10,063.17万元和2,387.79万元,占营业成本的比重分别为12.48%、8.13%和1.69%;经常性关联销售金额分别为27,345.76万元、7,787.84万元和3,590.4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0.63%、4.42%和
1.82%,交易金额和占比较高。公司预计未来仍将存在一定的关联交易,若公司未能严格执行相关的内控制度和关联交易管理制度,无法有效控制关联交易规模,或关联交易定价不公允或不合理,或者未能履行关联交易决策、审批程序,则存在关联交易损害公司或中小股东利益的风险。
3、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补缴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未给部分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情况。报告期内,公司虽未因社保及住房公积金欠缴问题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且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已做出承担补缴或处罚费用的承诺,但未来如果被主管机关追责或被要求补缴社保及住房公积金,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实际控制人控制不当的风险
截至本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张晓平、池淑萍通过瑞立集团控制发行人64.16%的股份,张佳睿直接持有发行人7.40%的股份,张晓平、池淑萍、张佳睿合计控制发行人71.56%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未来,如果公司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权地位,对公司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决策等重大事项实施不当影响、侵占公司利益或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则会发生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权损害公司利益、侵害其他股东利益的风险。
公司是专业从事机动车辆主动安全系统相关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和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技术服务。作为公司的主要服务市场,汽车行业景气程度与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具有较高相关性,若未来全球及国内的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或出现周期性波动,汽车行业将会随之受到影响,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会存在一定的下滑风险。
(二)下游汽车行业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营产品与下游汽车行业密切相关。据统计,2022年全球汽车销量为8,162.85万辆,与2021年基本持平,销量增长趋于放缓。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686.37万辆,同比增长2.09%。其中,2022年乘用车销量为2,356.30万辆,同比增长9.50%,增速高于行业总体;2022年商用车销量为330.05万辆,同比下降31.14%。受2022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前期市场需求透支、商用车国五国六标准切换以及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叠加影响,当年我国商用车销量下滑幅度较大。2023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向好,我国商用车销量为403.10万辆,同比增长
22.13%,商用车市场回暖明显。目前,公司的主动安全系统产品以下游商用车市场为主,乘用车市场占比相对较低,若未来出现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不利变化、国内汽车行业出现消费低迷或公司对下游乘用车市场开拓不利、行业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则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三)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和铝合金精密压铸件。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6,573.86万元、20,162.15万元和31,172.9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6%、
11.68%和16.07%。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摩擦和争端加剧,部分国家采用包括但不限于提高关税、限制进出口、列入“实体清单”等多种方式或者制裁措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此外,随着俄乌冲突突然爆发并引致全球割裂加剧,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国际制裁问题可能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报告期内,发行人对美国终端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1,142.11万元、540.22万元和405.09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88%、0.31%和0.21%,销售内容均为铝压铸产品;对美国终端供应商采购金额分别为725.66万元、1,589.76万元和661.12万元,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0.96%、1.62%和0.77%,采购内容以成熟制程的电子元器件为主,均存在国产替代方案。总体来看,发行人对美国客户、供应商的销售、采购占比较小,不存在重大依赖,美国关税政策对发行人主营业务的影响较小。若公司主要境外市场实施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等贸易保护政策,或者未来国际争端或制裁持续升级,局部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可能会导致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影响公司在境外国家销售业务的正常开展,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四)关键原材料供应风险
目前,全球汽车芯片中,欧美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我国汽车芯片的整体自给率较低。受国内汽车芯片产业成熟度及整体技术水平尚不足以完全替代进口芯片等影响,报告期内,发行人采购的芯片中进口品牌占比95%以上。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国际贸易摩擦争端加剧,部分国家挑起了与中国的贸易纷争,对中国企业进行贸易制裁和单边限制,该等歧视性贸易政策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若相关国家在未来加大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限制,将贸易制裁领域进一步扩大,或芯片国产化替代进程受阻,则会对公司关键原材料供应及生产经营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一)本次发行失败的风险
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不仅取决于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控、利率水平、投资者预期变化等各种因素均可能对股票市场带来影响,进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价值判断。因此,本次发行存在由于发行认购不足而导致发行失败的风险。
(二)募投项目实施效果未达预期的风险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全部围绕公司现有的主营业务进行,是公司依据未来发展规划作出的战略性安排,以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在确定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时,公司已对产业政策、投资环境、项目进度等因素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但是,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计划、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仍可能因技术研发障碍、投资成本变化、市场环境突变、项目管理不善等因素而增加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三)即期回报被摊薄与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本次发行完成后,随着募集资金的到位,公司资金实力将大幅增强,同时公司总股本和净资产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后续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效益将逐步体现,但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相关效益的实现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因此短期内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存在被摊薄的风险。
项目 | 2024.12.31 | 2023.12.31 | 2022.12.31 |
---|---|---|---|
资产总计 | 283,793.49 | 262,347.22 | 226,212.85 |
负债总计 | 111,393.24 | 117,276.71 | 104,948.1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 169,951.96 | 143,040.14 | 119,447.00 |
股东权益合计 | 172,400.25 | 145,070.51 | 121,264.72 |
项目 | 2024年度 | 2023年度 | 2022年度 |
---|---|---|---|
营业收入 | 197,737.23 | 176,046.39 | 132,556.88 |
营业成本 | 167,762.05 | 149,613.11 | 123,654.84 |
利润总额 | 30,502.25 | 26,739.07 | 10,245.73 |
净利润 | 27,479.74 | 23,930.79 | 10,483.56 |
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26,911.82 | 23,593.14 | 9,696.47 |
项目 | 2024年度 | 2023年度 | 2022年度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49,166.32 | 21,310.90 | -3,793.7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46,962.93 | -15,213.66 | -8,306.3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4,367.90 | -5,124.96 | 11,443.9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减少)额 | 6,520.37 | 1,021.77 | -631.00 |
项目 | 2024.12.31 | 2023.12.31 | 2022.12.31 |
---|---|---|---|
流动比率 | 2.41 | 2.10 | 2.05 |
速动比率 | 1.85 | 1.39 | 1.34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 | 37.98% | 40.67% | 50.37% |
资产负债率(合并报表) | 39.25% | 44.70% | 46.39% |
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及海域使用权后)占净资产比例 | 0.55% | 0.48% | 0.66% |
财务指标 | 2024年度 | 2023年度 | 2022年度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3.37 | 2.94 | 2.53 |
存货周转率 | 2.41 | 1.98 | 1.80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万元) | 39,954.09 | 36,580.25 | 19,167.68 |
利息保障倍数 | 31.13 | 18.12 | 7.33 |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元/股) | 3.64 | 1.58 | -0.28 |
每股净现金流量(元/股) | 0.48 | 0.08 | -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