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搜索到条记录
<<返回请稍后,加载中....
| 网上路演日 | 2025年11月6日 |
| 申购日 | 2025年11月7日 |
| 网上摇号日 | 2025年11月10日 |
| 缴款日 | 2025年11月11日 |
| 联系人 | 杜伟伦 |
| 电话 | 020-85737218 |
| 传真 | 020-31801681 |
| 联系人 | 赵海明、陈春昕 |
| 电话 | 0755-23189773 |
| 传真 | 0755-83081361 |
| 序号 | 项目 | 投资总额 | 募集资金投入金额 |
|---|---|---|---|
| 1 | 时空智能数字孪生平台建设项目 | 33,954.93 | 33,954.93 |
| 2 | 新一代智能物联感知与协同控制系统建设项目 | 41,064.26 | 41,064.26 |
| 3 | 先进电力人工智能平台与智慧生产营销应用建设项目 | 25,997.90 | 25,997.90 |
| 4 | 新一代国产化企业数智化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 50,724.52 | 50,724.52 |
| 5 | 能源行业数据要素流通交易与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 25,664.45 | 25,664.45 |
| 6 | 深圳先进数字能源技术研发基地及技术交付中心建设项目 | 78,040.00 | 78,040.00 |
| 中文名称 |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英文名称 | CSG Digital Power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
| 公司境内上市地 | 深圳 |
| 公司简称 | 南网数字 |
| 股票代码 | 301638 |
| 法定代表人 | 刘育权 |
| 董事会秘书 | 杜伟伦 |
| 董秘联系方式 | 020-85737218 |
| 注册地址 | 广州市黄埔区中新广州知识城亿创街1号406房之86 |
| 注册资本 | 270,270.2696 万元 |
| 邮政编码 | 510000 |
| 联系电话 | 020-85737218 |
| 传真号码 | 020-31801681 |
| 电子邮箱 | nwsz@csg.cn |
|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一)数字电网引领者,先发优势显著
公司凭借在数字电网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精神,积极承接“数字中国” 等国家战略和政策,协助南方电网率先发布《数字电网白皮书》,提出数字电网定义、特征与价值等理论基础。公司围绕数字电网重点研究布局智能终端与先进传感技术、先进信息通信与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及先进计算技术等技术方向,构建“云-管-边-端-芯”核心技术和产品矩阵,重点培育了“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南网智瞰”数字孪生电网时空服务平台、“大瓦特”电力行业人工智能系列产品、“伏羲”芯片及模组系列产品、“极目”传感器、“南网四 海”EAM、“南网百纳智联”全域物联网平台等核心产品及服务品牌,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为构建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核心技术攻关,赋能业务发展
公司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支撑作用,聚焦自主可控,发力突破“卡脖子”技术,集中力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公司以国资委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为抓手,重点围绕传感、嵌入式操作系统、确定性通信、企业资源运营管理平台、全域物联网平台、电力人工智能平台等领域加大技术攻关,推动一批原创技术实现突破。围绕上述核心技术成果,公司打造“人工智能 AI+电鸿+数字电网技术”的核心竞争力,通过“AI+电鸿”实现云边端协同,人工智能算法通过“云”侧系统平台下发至边侧电鸿设备,电鸿设备的推理数据支持回流至平台,实现双向互动;结合数字电网“云-管-边-端-芯”核心技术,实现对物理电网的广泛连接、数智驱动、开放共享。
(三)产品与解决方案种类齐全,应用场景覆盖广泛
公司业务门类齐全,兼具软件平台系统与硬件终端装置开发能力,业务范围涵盖调度生产、计量营销、规划建设、安全监督和企业管理等领域,形成软硬兼备的数字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在调度生产领域,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精准的算法,实现电力生产的高效调度与实时监控,保障电网稳定运行;计量营销方面,公司以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提升计量精度与营销效率,优化客户服务体验;规划建设领域,公司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科学规划与精准建设,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安全监督上,公司通过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企业管理方面,公司提供高效的管理软件平台,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目前,公司的各类产品与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电力能源领域,并积极向交通、水务燃气、政务公安、城市建设等行业拓展。
(四)创新研发机制完善,承接多项国重项目
公司聚焦核心能力建设,推动产业升级,构建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在多维度实现精准对接、有序互通与高效协同。一方面,公司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一体三环”研发组织体系,实现研发与业务平衡发展。通过“三环”有机互补,形成“需求-研发-应用-反馈”的闭环产研体系,确保科技研发与业务需求相匹配,为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组织支撑。另一方面,公司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发挥主体支撑与融通带动作用,布局基于人工智能、电鸿、智能传感等重大成果的产业链,构建自主可控、融通协同的数字电网技术装备产业链。
公司凭借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先后参与承接1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及1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成功参与承接国重及省重项目,凸显了公司在核心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与技术创新实力,为产业升级与创新生态构建注入动力。借助项目成果转化,公司持续优化产品与服务,进一步巩固了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形成较强的技术创新优势。
(五)人才与资质双重优势,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在数字化建设领域展现出显著的人才和资质优势。核心技术人员团队经验丰富、专业背景深厚,为公司持续高水平研发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公司已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专项认证(CMMI)、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认证(CS)、甲级测绘资质证书、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等近百项资质认证,这些认证不仅彰显了公司在技术研发、项目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卓越实力和专业水准,更为公司的业务扩展和市场开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此外,公司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先后参与制定82项标准,其中国际标准11项,国家标准33项,行业标准38项。
一、与发行人相关的风险
(一)客户集中度较高及单一客户重大依赖的风险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力能源行业,客户主要是南方电网、内蒙古电力集团等。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名客户的销售金额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5.10%、89.18%、91.42%及91.83%,其中公司向第一大客户南方电网的销售金额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2.16%、84.93%、85.88%及84.75%,客户集中度较高,以及对单一客户南方电网存在重大依赖但不存在重大不利影响,这与公司下游客户的竞争格局和市场集中度有关,符合电力能源行业的运营特征;公司长期服务于电网数字化转型,与南方电网保持了长期稳定的良好合作关系,向南方电网销售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新客户,非关联方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35,804.27万元、58,780.00万元及83,272.32万元、23,318.47万元,非关联客户销售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
如果公司主要客户的经营情况波动、公司所在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导致竞争激烈程度提高、因各种原因公司对主要客户的供应商资质及投标资格受到限制、公司研发的新产品及新技术不能得到主要客户的认可等,则公司来自于主要客户的收入及毛利将下降,从而对公司的经营活动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如公司对非关联方客户拓展进度放缓或收入增长速度不及南方电网,将会进一步增加公司对单一客户南方电网重大依赖的风险。
南方电网是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报告期内,公司对南方电网等关联方的销售金额分别为532,820.94万元、364,666.96万元、525,699.93万元及132,451.9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70%、86.12%、86.33%及85.03%,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占比相对较高。
公司与南方电网等关联方保持了长期稳定的良好合作关系,并积极拓展新客户,关联销售占比呈下降趋势。若南方电网等关联方未来电网数字化建设或改造进度放缓、因公司技术或产品无法满足客户需求而导致公司被替代,或者业务需求发生了不利于公司的重大变化,将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三)收入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电力能源等行业,受客户需求及内部采购计划的影响较大,客户通常采用年度预算管理制度,一般在上半年进行项目预算审批,下半年组织实施采购,交付验收工作多集中于下半年。2022年至2024年,公司下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8.77%、81.87%和78.59%,占比较大。
鉴于公司与客户的合同交付及验收多集中于下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使得公司存在不同季节利润波动较大、甚至出现个别季度亏损的风险。
(四)技术和产品迭代的风险
截至本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公司在数字电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设备等相关产品和服务领域共形成了27项核心技术。目前,公司相关领域的竞争对手也在同步加大技术投入,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若未来公司技术和产品的迭代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水平或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则公司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将受到削弱,进而错过行业发展的机遇。此外,人工智能、AI大模型等信息技术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发展,迭代周期不断缩短,迭代速度不断加快,虽然公司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沿技术领域,但未来行业若出现重大技术变革,公司自身人才储备、研发能力等未能匹配技术快速发展要求,或者公司研发方向出现错误,仍可能导致公司技术创新性及核心竞争力出现下降,进而可能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五)技术泄密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公司拥有的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以及核心技术人员是公司技术优势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一共拥有1,475项境内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242项,同时拥有2,19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核心技术人员9名。如果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力或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等原因,导致公司知识产权泄密或者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将对公司的技术优势及市场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
(六)智能设备采取外协生产和软件开发中部分非核心环节采取劳务外包的风险
在智能设备方面,公司不从事智能设备的生产,专注于智能设备的软件开发、硬件定制化设计、物料选型、样机试制和小试验证等核心环节,具体生产环节由外协企业完成;在软件开发环节,公司出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考虑,结合软件开发行业的普遍性做法,公司聚焦于软件核心开发环节及内容,将软件开发中的辅助性、简单重复性等的非核心内容交由劳务外包商实施。
若外协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足、加工工艺下降,及公司对劳务外包商的管理存在漏洞,将会导致公司的智能设备产品及软件产品存在延迟交付或质量风险,进而对公司的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七)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08,298.47万元、206,865.93万元、154,021.05万元及133,258.66万元,占各期末总资产比重分别为27.07%、19.12%、12.86%及11.34%。公司的客户主要是电力能源等行业的中大型客户,客户拥有较高的资信和还款能力,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较低。若宏观经济或行业发展出现系统性风险,导致公司主要客户发生经营困难或者与公司合作关系出现不利状况,可能导致回款周期增加甚至无法回收货款,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现金流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八)存货跌价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包含合同履约成本)账面价值分别为126,931.87万元、194,112.36万元、196,317.08万元及282,702.78万元,占各期末总资产比重分别为16.50%、17.94%、16.39%及24.06%。未来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存货余额可能继续保持增长,如果合同执行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导致存货面临跌价损失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主要是高新技术企业所对应的所得税优惠税率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若国家未来相关税收政策发生变化或公司自身条件发生变化,或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续期复审未通过,导致公司无法享受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将会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正在实施的重要在建工程类建设项目有7个,预算投资金额约25.82亿元(已投入约7.15亿元,尚需继续投入约18.67亿元),项目达产后将有效提高公司的服务能力,优化公司的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在建项目从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转固定资产到实际产生效益需一定周期,期间可能受市场环境变化、技术迭代或客户需求调整等因素影响,导致产能释放进度或收入确认晚于预期。若项目投产初期产能利用率不足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短期内可能无法覆盖固定成本,直接影响盈利水平。
项目规划基于当前市场对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需求预测,若下游电力能源等行业投资放缓,或竞争对手加速产能扩张导致供需失衡,可能引发价格竞争,压缩项目边际收益。如果项目达产后不能达到预期盈利水平,以抵减因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大幅增加而新增的折旧和摊销金额,公司将面临因折旧费用大量增加而导致短期内利润下降的风险。
(十一)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68,625.21万元、423,446.96万元、608,972.26万元及155,770.40万元,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0,924.08万元、36,825.47万元、56,160.23万元及696.98万元,2023年经营业绩有所下滑,2024年公司恢复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0.90%、32.89%、30.08%及33.09%。公司收入及毛利率受宏观经济及产业政策、市场竞争情况、客户需求变化、公司技术先进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未来国家的产业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公司的核心技术、客户响应速度、产品品质等因素未能满足客户技术发展方向的需求;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严重流失,导致公司的竞争力下降;客户要求大幅降价或招投标过程中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下降;或者其他各种原因导致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不再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下降等,则公司存在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十二)向电网以外行业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虽已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传感器、电鸿物联感知设备等领域形成关键核心技术能力,并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转型技术经验,但由于电鸿物联感知设备等产品在电网以外能源领域全面推广需要一定的培育周期,可能因电网外部市场投资计划变化、市场认可度不足、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导致业务增长不及预期。此外,其他行业领域对技术的需求与电网领域存在差异,公司跨行业技术迁移能力若无法及时提升,可能错过行业发展窗口期,影响在新领域的市场布局。
(十三)经营资质不能续期的风险
公司经营业务所涉及的资质主要包括CMMI5级证书、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证书及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符合性证书等。该等经营资质中多数存在有效期限。在有效期满后,公司需接受相关监管机构对延长有效期的重新审查。若公司未能在上述经营资质登记有效期届满时换领新证或更新登记,将可能导致公司不能继续经营相关业务,进而对公司的业务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十四)控股股东控制的风险
公司控股股东为数字集团,间接控股股东为南方电网。本次发行前南方电网间接控制公司85.00%股份,本次发行后南方电网仍将拥有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虽然公司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控股股东或间接控股股东仍可能利用其控股地位,通过公司董事会或行使股东表决权等方式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人事任命等事项施加影响,其利益可能与其他股东不一致,进而对公司经营和其他股东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十五)毛利率波动或持续下降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30.59%、32.65%、30.06%及33.18%,基本保持稳定,其中数字电网物联感知设备毛利率为47.28%、44.81%、37.09%及38.97%,数字基础设施毛利率为36.78%、32.86%、24.34%及30.87%,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受行业竞争加剧及个别项目影响。
若未来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产品技术发生迭代或下游需求减少,且公司未能在技术研发及产品性能方面保持竞争优势,或无法有效控制产品成本,则公司将面临毛利率下降、盈利能力减弱的风险,从而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一)宏观经济及政策风险
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电力能源等行业。电力能源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受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及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较大。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宏观政策及产业规划调整、以及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性调整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这些宏观经济及政策因素将影响全国电力能源领域的需求及投资规模,从而可能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行业增速放缓或下滑的风险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需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国家相关部门也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引导和支持电力能源行业投资建设、电网需求侧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为电力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目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蒙古电力集团等电网企业持续加大数字化领域的投资规模。如果由于政策调整、技术发展停滞等原因使得电力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及发展放缓,甚至下滑,将对公司的市场需求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三)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在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电力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正迎来快速发展期,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导致市场竞争加剧。随着竞争加剧,若公司无法及时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提高产品及服务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则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影响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发行失败风险
本次发行将受到证券市场整体情况、投资者偏好、公司经营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公司出现有效报价投资者或网下申购的投资者数量不足等情形,应当中止发行;若公司发行上市审核程序中止超过交易所规定的时限或者发行注册程序中止超过三个月仍未恢复,或者存在其他影响发行的不利情形,或将面临发行终止。因此,本次发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发行失败的风险。
(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能顺利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风险
深圳先进数字能源技术研发基地及技术交付中心建设项目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拟整合业务板块,建设一处统一的研发用房,项目意向地块为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宝安客运中心城市更新单元02-01地块。截至本招股意向书签署日,数字平台公司已通过宝安区重点产业项目供地相关政策要求的遴选,土地已完成前期拆迁补偿及收储程序。若供地工作受政策等因素影响未能顺利开展,则存在无法取得上述土地使用权的风险,从而对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和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三)本次发行后股东即期回报被摊薄的风险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资产、总股本、净资产将大幅增加。但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从开始建设到产生效益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募集资金到位后的短期内,公司的净利润水平可能无法与净资产实现同步增长,并导致公司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被摊薄,存在股东即期回报被摊薄的风险。
| 项目 | 2025年6月30日 | 2024年12月31日 | 2023年12月31日 | 2022年12月31日 |
|---|---|---|---|---|
| 资产总计 | 1,175,221.03 | 1,197,618.81 | 1,081,808.29 | 769,380.86 |
| 负债总计 | 386,676.84 | 402,476.00 | 344,286.82 | 368,955.29 |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 787,584.95 | 794,427.64 | 737,521.47 | 400,425.56 |
| 股东权益合计 | 788,544.19 | 795,142.80 | 737,521.47 | 400,425.56 |
| 项目 | 2025年1-6月 | 2024年度 | 2023年度 | 2022年度 |
|---|---|---|---|---|
| 营业收入 | 155,770.40 | 608,972.26 | 423,446.96 | 568,625.21 |
| 营业成本 | 104,092.86 | 425,906.06 | 285,172.59 | 394,670.76 |
| 利润总额 | 3,979.91 | 65,616.20 | 43,498.79 | 80,784.82 |
| 净利润 | 1,547.03 | 57,445.98 | 37,743.61 | 65,327.06 |
| 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1,302.94 | 57,030.83 | 37,743.61 | 65,325.18 |
| 项目 | 2025年1-6月 | 2024年度 | 2023年度 | 2022年度 |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35,249.18 | 136,445.08 | 249,406.72 | 51,309.81 |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48,999.85 | -52,272.14 | -31,472.63 | -68,936.93 |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5,560.20 | -8,078.66 | 245,649.32 | 20,710.33 |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减少)额 | -89,809.23 | 76,094.28 | 463,583.41 | 3,083.20 |
| 项目 | 2025年6月30日 | 2024年12月31日 | 2023年12月31日 | 2022年12月31日 |
|---|---|---|---|---|
| 流动比率 | 2.53 | 2.50 | 2.80 | 1.76 |
| 速动比率 | 1.76 | 1.99 | 2.21 | 1.39 |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 | 38.41% | 41.33% | 31.51% | 43.72% |
| 资产负债率(合并报表) | 32.90% | 33.61% | 31.83% | 47.95% |
| 财务指标 | 2025年1-6月 | 2024年度 | 2023年度 | 2022年度 |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2.17 | 3.37 | 2.04 | 3.43 |
| 存货周转率 | 0.87 | 2.18 | 1.78 | 3.46 |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万元) | 24,096.24 | 96,672.91 | 69,911.83 | 120,580.27 |
| 利息保障倍数 | 12.11 | 89.56 | 51.81 | 66.98 |
|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元/股) | -0.13 | 0.50 | 0.92 | 0.26 |
| 每股净现金流量(元/股) | -0.33 | 0.28 | 1.72 | 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