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搜索到条记录
<<返回请稍后,加载中....
| 网上路演日 | 2025年11月10日 |
| 申购日 | 2025年11月11日 |
| 联系人 | 康天伦 |
| 电话 | 0756-7720828 |
| 传真 | 0756-7752599 |
| 联系人 | 詹程浩 |
| 电话 | 020-85200557 |
| 传真 | 021-62151789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投资总额 | 拟投入募集资金 |
|---|---|---|---|
| 1 | 安徽中特高端精密配件生产基地二期项目 | 30,046.01 | 24,731.23 |
| 2 | 珠海南特机加扩产及研发能力提升项目 | 8,050.85 | 3,868.80 |
| 合计 | 38,096.86 | 28,600.03 | |
| 中文名称 | 珠海市南特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英文名称 | Zhuhai Nante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
| 公司境内上市地 | 北京 |
| 公司简称 | 南特科技 |
| 股票代码 | 920124 |
| 法定代表人 | 蔡恒 |
| 董事会秘书 | 康天伦 |
| 董秘联系方式 | 0756-7720828 |
| 注册地址 | 广东省珠海市平沙镇怡乐路32号厂房 |
| 注册资本 | 11,154.9986万元 |
| 邮政编码 | 519055 |
| 联系电话 | 0756-7720828 |
| 传真号码 | 0756-7752599 |
| 电子邮箱 | zhnt@nantekeji.com |
|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一)客户资源优势
优质的客户资源是公司稳健发展的前提,也体现市场对公司产品的高度认可。公司在精密机械零部件领域深耕多年,获得了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立股份等众多知名主机厂商的认可,并与之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市场地位,同时由于公司产品及生产线主要根据客户定制化需求而建立,从工艺技术到流程管控,从品质控制到客户新产品试制都需要与客户深入沟通,公司产品与客户需求的契合度不断提高,公司的技术和对客户需求的准确理解具有一定不可替代性。公司凭借定制化的设计与生产优势、订单快速交付能力、严格的品控管理以及全面的客户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了下游客户的粘性及稳定性,具备较强的客户资源优势。
(二)全流程一体化生产体系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创新与技术积淀,公司拥有从模具设计、熔炼铸造到精密加工的全套生产工艺,形成了一套以高性能精密机械零部件产品制备为核心的全流程生产体系,是行业内极少数覆盖了轴承、气缸、曲轴、活塞、滑片等压缩机精密机械零部件全部加工流程的专业零部件生产商。在全流程一体化生产体系下,公司能够做到全流程品控管理,更好的把控产品质量;能够稳定原材料供应,提高产品稳定性;能够降低生产采购成本,优化成本管控;能够进一步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将技术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度重视研发工作。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累计研发投入6,488.56万元。经过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技术创新卓有成效,已取得各类有效专利共88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72项,并参与起草制定了《铸造行业智能制造工厂建设指南》等多项标准。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公司已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并入选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2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及“2022年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公司研发中心被认定为“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公司与客户持续进行配套,配合客户完成各项技术研发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比如,格力电器开发的“三缸双级变容积比压缩机”,运用了三缸双级变容积比压缩技术,在-35℃至54℃的严酷环境下依然可以稳定运行。基于客户的需求,公司从铸造材料到精密加工工艺开发方面均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在材料线性膨胀系数、三缸加工精度一致性等方面达到客户的要求,成功为该压缩机提供品质合格的零部件。
(四)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优势
经过多年在精密机械零部件及铸件领域的研发技术沉淀与经验积累,公司不断对既有生产技术与工艺进行升级改造,在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生产等方面形成了不少成果。比如,为满足下游压缩机制造厂商对轴承(法兰)的高效生产需求,公司设计了一类用于轴承检测的多工序联合检测装置,将刻印、防锈、球面抛光等多道工序的检测环节合并形成全自动化生产检测系统,并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及保存。该系统可以实现零部件加工过程中进行连续在线监控,实现了轴承生产到质检的全流程自动化,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上述设计成功获得发明专利:一种法兰生产在线连续监控方法及系统(ZL202111076263.7),通过江苏中科智能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科技成果评价,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再比如,公司与设备厂商共同开发了压缩机零部件无人智能生产系统,是一条从自动识别投料、产品自动加工、自动检测补偿、自动换刀一直到加工结束全过程无人化的“黑灯工艺”生产线,产线已在公司试运行。该工艺下的生产线仅包含一台具备全部流程工艺的设备,且加工全程可在无环境光照下进行。设备在识别到投料后,自动实现材料分拣加工;在加工过程中,设备实现自动监测,并根据加工效果自动调整设备参数,并根据刀具磨损情况实现自动更换;且对于压缩机生产型号繁多的情况,该工艺因设备集成度高,切换机型耗时较传统工艺下降70%以上,更能适应现代工业“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特点。
(五)质量控制优势
精密机械零部件领域具有产品种类众多、批号众多、生产工艺不一、流程较长的特点,为保证产品质量,公司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订了涵盖研发、采购、生产、检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标准。截至目前,公司已通过IATF16949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围绕产品生产建立了一整套包括质量管理、质量检验的相关制度,确保产品整个生产过程都在质量控制体系的监控范围之内,大大降低了质量风险,保障了公司产品的高质量,有效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一)下游行业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压缩机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等,多应用于家电行业及汽车行业,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与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宏观经济环境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下游家电行业及汽车行业的销量变化、价格波动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有着重要影响。如未来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发生较大不利影响,下游行业的景气程度受行业政策、供需变化等原因发生不利变化,或公司主要客户经营情况出现不利变动,导致公司进一步发展受限,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二)市场竞争风险
我国精密机械零部件行业企业众多,市场化程度较高,随着行业整体发展成熟,我国已形成一批具有相当竞争力的精密机械零部件企业。若国内其他竞争对手加大研发及生产力度,或上下游新进入精密机械零部件行业的企业参与竞争,将导致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若公司不能持续保持产品质量稳定、快速交付能力以及创新研发能力,或在产品发展方向上未能做出正确研判,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及时开拓新方向,将可能无法及时匹配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导致公司在客户中的份额被竞争对手取代,进而可能导致公司市场占有率下降,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三)产品结构单一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对压缩机厂商的销售,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尽管公司目前已经拥有生产适用于其他下游应用领域的技术及能力,但相关产品销售尚未形成较大规模、未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如果未来宏观经济或者下游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四)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9.20%、86.35%、87.78%和94.83%,主要客户相对集中。公司下游行业具有集中度较高的特点,以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占据空调压缩机行业主要市场份额,且市场集中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如果出现主要客户因发展战略变更、经营状况不佳、宏观经济环境重大不利变化等因素导致对公司产品需求减少,或公司无法持续跟进客户新产品的迭代工作,或公司对新客户及产品新应用领域的开拓不及预期,将可能对公司的业务发展、业绩和盈利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
(五)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产品生产流程涉及熔炼、浇铸、精密加工等生产工艺,需要使用熔炼炉、数控机床等大型生产设备。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但由于公司生产工序、生产设备和生产人员较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仍存在因员工违规操作或作业设备故障等因素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六)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直接材料成本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32.96%、32.76%、30.55%和29.09%,因此原材料的价格大幅波动对公司的成本将造成一定影响。一方面,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原材料采购将占用公司更多的流动资金,从而加大公司资金周转的压力;另一方面,若原材料价格持续下滑,则将增大公司原材料库存管理的难度,并导致存货跌价损失的风险。此外,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还会造成公司产品毛利率等财务指标波动。
(七)价格调整风险
公司产品主要的定价方式是“原材料成本+加工费”。原材料成本每月均根据市场价格进行调整;加工费则每年或每半年定期进行调整,双方基于市场情况、产销量、加工成本、利润空间等因素确定合理加工费,并不体现为每年按照一定比例下降。报告期内,公司销量逐年持续增长,但下游客户为保持竞争优势仍将部分成本压力向上游供应商转移,故公司的加工费也有所下调呈现出下降趋势。若未来行业竞争加剧,主要客户对加工费进行大幅下调,而公司无法通过开发新的高毛利率产品或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八)毛利率变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9.51%、22.28%、22.65%和25.46%。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存在一定的波动,主要受材料价格变动、公司新建产能投放、能源价格变动、加工费变动等因素影响。若未来出现宏观经济环境波动、下游应用行业需求下降、产品价格降低或新建产能不达预期、人工电费成本上涨等不利影响因素,公司毛利率将可能有所下降,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九)应收账款较高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40,281.18万元、39,401.47万元、41,333.66万元及43,368.85万元,占各期末总资产比例分别为34.89%、34.56%和29.18%,占总资产比例稳定。如果公司客户信用出现恶化,公司存在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或产生坏账的可能性,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 项目 | 2025.06.30 | 2024.12.31 | 2023.12.31 | 2022.12.31 |
|---|---|---|---|---|
| 资产总计 | 1,794,547,994.55 | 1,416,714,168.42 | 1,140,035,235.97 | 1,154,684,121.23 |
| 负债合计 | 1,057,480,334.30 | 747,430,122.62 | 571,070,377.54 | 709,960,835.11 |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737,067,660.25 | 669,284,045.80 | 568,964,858.43 | 444,723,286.12 |
|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 1,794,547,994.55 | 1,416,714,168.42 | 1,140,035,235.97 | 1,154,684,121.23 |
| 项目 | 2025年1月-6月 | 2024年度 | 2023年度 | 2022年度 |
|---|---|---|---|---|
| 营业收入 | 573,073,834.89 | 1,030,864,137.65 | 938,343,148.01 | 833,676,052.44 |
| 营业成本 | 427,161,432.85 | 797,421,380.87 | 729,249,409.65 | 671,056,329.95 |
| 利润总额 | 83,212,816.10 | 122,344,099.08 | 106,529,049.33 | 58,175,823.75 |
| 净利润 | 66,732,531.15 | 98,217,020.71 | 84,188,155.64 | 46,640,303.15 |
| 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 66,732,531.15 | 98,217,020.71 | 84,188,155.64 | 46,640,303.15 |
| 项目 | 2025年1月-6月 | 2024年度 | 2023年度 | 2022年度 |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5,974,204.97 | 71,460,493.33 | 72,857,669.60 | 48,773,875.67 |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50,795,408.69 | -51,699,918.98 | -39,014,364.38 | -41,138,448.38 |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63,114,626.52 | -44,171,169.46 | -84,892,075.52 | 53,464,599.86 |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106,345,012.86 | -24,410,595.11 | -51,048,770.30 | 61,100,027.15 |
| 财务指标 | 2025.06.30/2025年1月-6月 | 2024.12.31/2024年度 | 2023.12.31/2023年度 | 2022.12.31/2022年度 |
|---|---|---|---|---|
| 资产总计(元) | 1,794,547,994.55 | 1,416,714,168.42 | 1,140,035,235.97 | 1,154,684,121.23 |
| 股东权益合计(元) | 737,067,660.25 | 669,284,045.80 | 568,964,858.43 | 444,723,286.12 |
| 每股净资产(元/股) | 6.61 | 6.00 | 5.10 | 4.24 |
| 资产负债率(合并)(%) | 58.93 | 52.76 | 50.09 | 61.49 |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 | 36.32 | 34.19 | 46.77 | 46.36 |
| 毛利率(%) | 25.46 | 22.65 | 22.28 | 19.51 |
| 净利润(元) | 66,732,531.15 | 98,217,020.71 | 84,188,155.64 | 46,640,303.15 |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元) | 65,193,546.64 | 94,690,578.98 | 82,186,636.94 | 43,960,845.71 |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万元) | 136,310,578.57 | 205,295,001.11 | 189,411,488.01 | 149,530,425.41 |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9.49 | 15.89 | 17.15 | 12.94 |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60 | 0.88 | 0.77 | 0.49 |
|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 -0.05 | 0.64 | 0.65 | 0.47 |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2.55 | 2.32 | 2.28 | 2.35 |
|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年) | 2.57 | 2.42 | 2.22 | 2.16 |
| 存货周转率(次/年) | 5.72 | 5.86 | 5.41 | 4.94 |
| 流动比率(倍) | 1.02 | 1.03 | 1.30 | 1.08 |
| 速动比率(倍) | 0.84 | 0.83 | 1.09 | 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