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搜索到条记录
<<返回请稍后,加载中....
网上路演日 | 2019年4月2日 |
申购日 | 2019年4月3日 |
网上摇号日 | 2019年4月4日 |
缴款日 | 2019年4月8日 |
联系人 | 王正航 |
电话 | 0755-26918296 |
传真 | 0755-86526585 |
联系人 | 董瑞超、金巍锋 |
电话 | 0755-82492010 |
传真 | 0755-82493959 |
单位:万元
序号 | 项目名称 | 实施主体 | 投资总额 | 拟用募集资金投入金额 |
---|---|---|---|---|
1 | 年产1.5万吨纳米磷酸铁锂项目 | 佛山德方 | 60,194.65 | 25,551.00 |
2 | 锂动力研究院项目 | 德方纳米 | 15,002.72 | 6,368.25 |
3 | 信息化建设项目 | 德方纳米 | 4,327.32 | 1,836.83 |
4 | 补充流动资金 | 德方纳米 | 20,000.00 | 8,489.46 |
合 计 | 99,524.69 | 42,245.53 |
公司全称: |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英文名称: | Shenzhen Dynanonic Co., Ltd. |
公司简称: | 德方纳米 |
法定代表人: | 吉学文 |
公司董秘: | 王正航 |
注册地址: | 深圳市南山区创盛路1号康和盛大楼223-224 |
注册资本(万元): | 3,205.5652 |
邮政编码: | 518055 |
电话号码: | 0755-26918296 |
传真号码: | 0755-86526585 |
互联网网址: | http://www.dynanonic.com/ |
电子信箱: | ir@dynanonic.com |
负责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的部门: | 董事会办公室 |
负责人: | 王正航 |
(1)建立了行业领先的研发体系
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和技术,在充分了解国内外纳米化技术及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基础上,专注于将纳米化技术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使其具有更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公司由总经理带队,成立了专门的锂动力研究院,负责新产品的研发、工艺的改善,建立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关键性、前瞻性技术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等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公司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纳米级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技术开发体系,突破并掌握了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的关键工艺技术。
目前公司是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79)委员单位,负责全国纳米储能技术标准的规划,是深圳市市级工程实验室“深圳纳米电极材料工程实验室”依托单位,主要任务是重点开展纳米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工艺研究、新型纳米级锂离子电池材料开发,并研究相关产品的评价体系和技术标准。此外,公司也是广东省省级工程中心“广东省纳米电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和“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纳米储能技术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挂靠单位。
公司是《纳米制造-关键控制特性-纳米储能器件中纳米正极材料的密度测试》(IEC/TS 62607-4-2)、《纳米制造-关键控制特性-红外吸收法测定纳米电极材料中的碳含量》(IEC/TS 62607-4-6)等两项国际标准主导制定单位,并于2017年牵头起草《纳米磷酸铁锂》国家标准(GB/T 33822-2017)。全资子公司佛山德方作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唯一企业入围工信部发布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二批)。
(2)建立了行业领先的核心研发团队
近年来,公司高度重视纳米级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专业队伍的建设,核心研发团队从事纳米材料相关行业具有较为丰富的经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对纳米化技术在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发展状况、未来发展趋势和模式等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把握,使公司奠定了行业的优势地位。
公司董事长吉学文入选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会,曾独立开发出多种气敏传感器,对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有深厚造诣,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丰富的企业经营经验;公司总经理孔令涌先生是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纳米储能技术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化学工程高级工程师、2016年“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深圳市南山区“领航人才”,并入选国家科技专家库、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从事纳米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多年,主持多项科技部、工信部、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等科研项目。通过多年的培养和人才引进,公司拥有任诚、尚伟丽、徐浩、李意能等核心骨干,其已经成为公司经营管理及研发的重要力量,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研发成果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已在国内申请并获得了22项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技术储备丰富,实力雄厚。公司开拓了便于大规模产业化的磷酸铁锂新的技术路线,生产环境要求低,生产成本优势明显;公司使用自主研发的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管导电液生产技术,产业链条完整,具备较大的成本和技术优势。
2011年11月,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素有“中国材料学之父”之称的两院院士师昌绪先生为组长的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组织专家对公司的“自热蒸发液相法合成纳米磷酸铁锂技术”进行技术鉴定,认为该技术属于世界上首次开发,且实现工业化规模,具有能耗低、产品性能优、批次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明显优于国内外现有其他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工艺技术;生产的磷酸铁锂颗粒较小,比容量大,包覆的非连续石墨烯结构和碳纳米管掺杂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有效提升了电池的倍率性能、低温性能,公司产品优于市场上同类材料。
公司销售的主要产品为纳米磷酸铁锂和碳纳米管导电液。公司生产的纳米磷酸铁锂导电性较好、内阻较低,具备了良好的电化学和纳米材料的性能,应用于电池后,显著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倍率性能和高低温充放电性能、降低了发热和极化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性、增加了循环使用寿命,先后通过了“国家863计划电动车动力电池试验室”和“信息产业部化学物理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考核测试,产品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碳纳米管导电液添加至正极材料后,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得到较大改善。上述两种产品均被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评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
凭借产品性能的优势,公司的产品可销售给宁德时代等国内领先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商,市场认可度较高,品牌口碑良好,竞争优势明显。
锂离子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技术进步和产业壮大不是简单的量的累加,而必须依靠业内领先企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引导和系统集成,实现质的突破。国家产业政策扶优扶强,引导行业加快形成优势龙头企业,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根据高工锂电的统计,2017年及2018年国内前四大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合计约达62%、70%,其中宁德时代出货量占比分别为27%、41%。此外,2017年及2018年国内前四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占比分别为80%、85%,其中宁德时代出货量占比分别为32%、48%,呈现更为集中的市场格局。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其一致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鉴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方面的重要性,加上生产工艺调整周期长,对电池厂家而言,为保证锂离子电池产品质量,需要对正极材料供应商进行严格的遴选,经认可后通常会建立稳定的长期业务合作关系。经过多年市场开拓,公司已经与宁德时代等国内知名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家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持续的技术优化、产品迭代,在技术交流、产品服务上与客户紧密同步,为其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工作。由此,公司纳米磷酸铁锂产品具有优质客户先入为主优势。
公司生产纳米磷酸铁锂所采用的“自热蒸发液相合成纳米磷酸铁锂技术”,不同于市场上通用的技术路线,在常温常压下反应即可,反应条件简单,具有成本低性能好的优势。同时,公司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实现自制铁源、增强对锂源等材料的包容性等,并不断改善生产管理,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公司生产碳纳米管导电液所用碳纳米管均为自主生产,在产业链一体化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且不断提升产能利用率,使得公司碳纳米管导电液的生产成本较低。
多年来,本着“以技术不断创新、产品不断提升来推动企业发展”的理念,公司专注于纳米级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基础技术及产业化研究。随着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非连续石墨烯包覆、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管导电液的生产技术等核心工艺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公司纳米级锂离子电池材料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能不断提升,公司实现了纳米磷酸铁锂和碳纳米管导电液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批量供货,树立了“德方纳米”在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的优势品牌地位,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公司荣获2012年度“新材料创新企业潜力奖”、2015年度“深圳市高分子行业最具成长性企业”、2015年度“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成长之星”、“2017年度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宁德时代2018年“优秀供应商”、“2018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十大品牌(锂电大数据)”等奖项。
此外,作为宁德时代等国内知名锂离子动力电池厂商的供应商,对公司拓展其他客户亦具有品牌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管理、技术、生产和销售队伍,主要核心人员均具有多年的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研究开发和生产管理经验,对该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秉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公司主要核心人员保持开放的管理思维,注重人才的储备和结构的优化,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等多种渠道不断扩充核心团队,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同时,为保持管理团队稳定、充分激发团队工作积极性,公司建立了公平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的文化环境,并通过对中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实施长期股权激励,持续提升公司经营业绩。
⇓ 展开
目前,发行人核心产品纳米磷酸铁锂主要应用于制备锂离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在锂离子动力电池领域,发行人产品最终应用以客车、专用车等新能源商用车为主,以新能源乘用车为辅。自2009年以来,在我国优先发展客车等新能源商用车的推广策略下,受益于数量推广、技术规范、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因素,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城市配送以及出租车等领域得到了有效渗透,客车、专用车等新能源商用车产销规模均实现飞速增长,推动了公司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
近些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由导入期进入成长期,国家对其补贴政策不断调整,呈现退坡幅度较大、技术标准逐步提高的趋势,对市场发展和产业竞争格局产生一定影响。未来,若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新能源商用车的相关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在锂离子储能电池领域,随着储能产业发展进入产业化初期,并逐步向规模化发展转变,磷酸铁锂电池凭借优异的循环性能、较低的生产成本,在通信及电网储能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未来,若通信及电网储能等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导致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一)下游客户较为集中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前十大客户的合计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4.06%、93.76%及95.76%,其中第一大客户宁德时代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63.17%、67.61%及67.90%,下游客户较为集中,这与下游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较高的特征一致。根据高工锂电的统计,2017年及2018年国内前四大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合计分别达62%、70%,其中,宁德时代分别为27%和41%,市场占有率第一。此外,2017年及2018年国内前四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占比分别为80%、85%,其中宁德时代占比分别为32%、48%,呈现更为集中的市场格局。
锂离子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技术进步和产业壮大不是简单的量的累加,而必须依靠业内领先企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引导和系统集成,实现质的突破。基于此,在自身产能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公司从行业发展趋势出发,制定大客户战略,一方面聚焦于宁德时代等已具备市场化竞争优势的优质客户,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湖北金泉、赣锋电池等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潜力客户。但是如果公司与这些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发生不利变化,或者主要客户的经营、财务状况出现不利变化,或者若未来行业格局出现变化,公司未能及时培育新的客户,将对公司未来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二)重要原材料的采购风险
公司生产纳米磷酸铁锂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锂源、铁源、磷源等;生产碳纳米管的主要原材料是天然气;生产碳纳米管导电液的主要原材料包括NMP、碳纳米管等,除锂源的供应商相对较少外,其余原材料均有众多的市场供应商,供给充足。随着国外锂矿扩产供给的增加、国内锂源供应商产能的释放、国内卤水提取锂盐技术的突破及产业化,锂源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不断缓解。
报告期内,发行人锂源采购价格有所波动。若未来关键原材料锂源的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公司在采购库存方面未能及时、有效应对,或者供应商不能及时、保质、保量的提供合格的原材料产品,或者与公司的业务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等,都将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三)新产品研发风险
正极材料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要求较高,研发周期较长。目前,大部分企业对正极材料改进,均是为了寻求更高能量密度且兼具良好安全性的正极材料,公司也在积极研发新型正极材料。若公司未来不能很好解决新产品研发中存在的风险,则将对公司新产品的研发进程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将导致新产品研发的失败,从而公司存在丧失已有技术优势的风险。
(四)主要经营场地租赁风险
佛山德方部分生产经营场所系通过租赁方式取得,租赁期限均在15年以上,租金已在租赁合同中明确约定;其中租赁的部分厂房及宿舍等未能取得产权证书,目前正在办理中。该部分未取得产权证书的租赁场地对应的建筑面积为3,444平方米,占德方纳米经营场地建筑总面积的4.07%。若租赁的厂房及宿舍等在租赁期内被列入政府拆迁范围,被提前收回或到期无法续租,致使公司需要搬迁,也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稳定性造成影响并带来额外的成本支出。
(五)管理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规模呈快速增长势头。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6,165.72万元、85,485.15万元及105,364.90万元。随着公司业务的增长和募投项目的实施,公司规模将进一步提高,人员也将不断增加,公司在实行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有效地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导致公司管理体系不能完全适应业务规模的扩张,将对公司的经营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六)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阶段,受新能源汽车政策调整、下游客户项目立项、审批、资金预算管理及产能逐步释放等因素影响,公司的营业收入具有一定季节性波动,一般一季度收入占比较低,对公司执行生产计划、资金使用等经营活动有一定影响,因此公司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正极材料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吸引了众多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加入竞争,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补贴不断退坡、下游锂离子动力电池集中度不断提高,正极材料企业开始逐步分化,在竞争中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如果公司不能在成本、技术、品牌等方面继续保持竞争优势,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对公司的市场份额、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
(一)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要求企业拥有兼具较高理论水平及丰富生产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相对缺乏,一般通过企业自身多年的培养与积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推动正极材料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得业内的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公司能否维持现有研发队伍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优秀技术人员加盟,关系到公司能否继续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优势,以及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未来一旦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则可能会带来新产品技术的流失、研究开发进程放缓或暂时停顿的风险,对公司持续经营情况构成不利影响。
(二)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公司在纳米磷酸铁锂、碳纳米管及碳纳米管导电液的顺利产业化很大程度依赖于公司自主研发的多项核心技术上。若公司相关核心技术被泄密,并被竞争对手所获知和模仿,则公司的竞争优势可能会受到损害,并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被其他正极材料挤占市场的风险
目前,凭借较高的安全性、较低的生产成本等优势,磷酸铁锂主要应用于客车、专用车等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尤其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同时在储能领域亦有较好的应用。三元材料的优势在于能量密度高,目前主要应用于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基于不同材料的特点,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同时兼顾磷酸铁锂、三元材料技术路线的发展。
虽然目前安全性尚难以有效解决、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使得三元等正极材料难以对磷酸铁锂形成替代,但未来若三元材料在安全性上有本质性的改善或磷酸铁锂在成本上难以保持足够大的优势,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三元材料技术路线,将会使得磷酸铁锂会面临被挤占市场的风险。
(一)税收优惠、政府补助占比较高的风险
报告期内,发行人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金额合计分别为1,195.38万元、1,471.13万元及1,614.04万元;当期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1,014.91万元、1,832.58万元及1,992.71万元。报告期内,发行人享受的税收优惠、政府补助合计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5.21%、31.24%及32.61%,占比较高。未来,如果发行人无法继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或政府补助水平下降,将可能对发行人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二)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报告期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6.50%、22.02%及18.57%。完成本次发行后,公司净资产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需要一定的建设周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在短期内难以快速产生效益,公司存在短期内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同时,如果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竣工后未能实现预期收益,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长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将增加公司折旧费用,对公司投资回报带来压力,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存在因净资产规模增加而相应下降的风险。
(三)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约为70.90%、73.91%及76.29%,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成本有较大影响。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锂源、铁源、磷源、天然气和NMP,其中锂源和NMP原材料价格随着市场供需变化呈现一定波动,对公司业绩带来一定影响。随着宏观经济走势、资源供需情况变化,不排除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从而影响发行人利润的情况。
(四)产品价格持续下降风险
受补贴退坡的影响,全行业呈现降成本的趋势,发行人结合自身生产规模、成本控制能力等因素,为在日益市场化的竞争中占据先机,不断下调了纳米磷酸铁锂的销售价格。2016-2018年,发行人主要产品纳米磷酸铁锂的价格为8.69万元/吨、7.11万元/吨及6.03万元/吨,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进入无补贴的市场化时代,发行人产品价格存在持续下降的风险,若发行人不能及时降低生产成本、发挥规模优势,将会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五)产品毛利率下降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9.08%、23.67%及20.25%,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市场化趋势下,发行人主要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导致毛利率下降。
未来随着国内锂电池材料制造行业的发展,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并保持一定领先优势,或者竞争对手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降低销售价格等方式削弱公司产品在性价比上的优势,公司存在产品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六)存货增长及跌价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存货余额分别为5,387.88万元、7,623.54万元及8,905.18万元,呈现增长趋势。
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大,期末存货余额将可能继续增加,对公司的存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如果公司存货管理水平未能随业务发展而逐步提高,存货的增长将会占用较大规模的流动资金,因而将导致公司资产流动性风险。若在未来的经营中因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竞争加剧导致产品滞销、存货积压,将导致公司存在存货发生跌价损失的风险。
(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低于净利润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分别为7,560.81万元、9,272.76万元及9,811.62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858.28万元、-20,311.57万元及16,713.67万元。其中,2016-2017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存在低于净利润的情形。
随着未来公司销售收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应收款项规模将可能进一步增加,如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低于净利润,可能会导致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紧张,从而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
(八)偿债能力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1.06、1.19及1.37,速动比率分别为0.83、1.03及1.16,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9.88%、55.46%及51.17%。报告期内公司偿债能力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领域的快速增长,公司业务规模高速扩张,长期资产投资需求增加,营运资金占款上升,因而增加了经营性负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债务。如未来公司资产负债管理不当,亦或经营出现波动,将存在不能及时偿债的风险。
(九)应收款项增长及坏账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款项账面余额分别为13,791.47万元、44,588.01万元及40,965.46万元。公司应收款项账面余额的增减变动主要受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行业及主要客户资金状况、优质正极材料的市场供求情况、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等因素综合影响。公司应收款项期末余额较大,如不能及时收回或发生坏账,将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中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分别为365.52万元、1,182.82万元及-814.28万元;2018年金额为负主要是因为上年度应收商业承兑汇票兑付以及应收账款余额下降使得计提的坏账准备减少所致。未来,如果公司销售信用政策变化、应收账款余额上升或者客户逾期回款等因素,导致坏账准备计提金额增加,将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一)募投项目实施风险
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1.5万吨纳米磷酸铁锂项目、锂动力研究院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本次募投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基于当前的国内经济环境、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与技术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状况以及客户实际需求等因素做出。虽然公司在决策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对募投项目可行性进行了审慎评估,认为募投项目有利于公司解决产能瓶颈、增强研发实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募投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受到市场环境、国家产业政策变化等影响,在建设过程中是否组织得当、确保按期实施计划等方面存在一定风险,如果募投项目进度不及预期或者募投项目达产后效益不及预期,将直接影响公司业务规模及潜在业务收入,从而影响项目的投资回报和公司的预期收益。
(二)募投项目投产后折旧摊销增加引致的风险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产后,将新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长期待摊费用合计76,465.95万元。根据投资进度,项目实施后前三年每年分别增加折旧及摊销142.27万元、142.27万元、4,969.82万元。上述折旧、摊销将使相应年度的成本费用一定程度的增加,从而影响公司的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后,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能很快产生效益以弥补新增投资带来的成本费用增长,公司将面临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金额增加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风险。
(三)募投项目新增产能消化风险
公司本次募投项目均围绕公司主营业务进行,其中“年产1.5万吨纳米磷酸铁锂项目”用于扩大公司现有产品纳米磷酸铁锂的产能,解决因下游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导致公司产生的产能瓶颈。该项目系根据公司当前的发展状况及市场需求经审慎论证确定,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发展趋势。但是如果未来公司纳米磷酸铁锂产品市场竞争加剧或公司市场开拓不力、下游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增速低于预期,募投项目新增产能存在不能及时消化的风险。
本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吉学文、孔令涌、王允实等三人,其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公司59.09%的股份,本次发行后,仍合计持有公司44.32%的股份。虽然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防范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风险,但其仍有可能通过行使表决权、日常经营管理权等方式,对公司人事、财务、经营等方面实施重大影响,从而可能会给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带来影响。
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供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使用,最终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领域,公司产品质量稳定性直接会影响到新能源汽车、储能基站及电站运行的安全性。虽然报告期内,公司未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重大事故而受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但是未来不排除在原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运输等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或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因生产流程控制不严等原因而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而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和经营。
2016-2018年,发行人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呈现较好的成长趋势。发行人营业收入分别为56,165.72万元、85,485.15万元及105,364.90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97%。其中,报告期内,发行人来自动力电池客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8,811.23万元、72,254.94万元及89,302.61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26%;来自储能电池客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22.76万元、7,093.66万元及11,576.52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5.37%。
在客车等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发行人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快速的技术开发响应能力、较高的产品性价比,得到了行业龙头企业的青睐,业务规模实现快速增长,已成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的领先企业。在储能领域,发行人相关收入规模亦持续高速增长,已与行业内优质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发行人未来的成长主要受客车等新能源商用车以及储能领域的产业政策、行业竞争、消费需求、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未来,如果客车等新能源商用车、储能市场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公司竞争能力下降,发行人将面临不能持续成长的风险。
公司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业绩不稳定、经营风险高的特征,投资者在投资公司的股票时可能面临较高的投资风险。此外,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了公司的经营业绩之外,国家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国际资本市场环境、市场买卖双方力量对比以及投资者心理预期均可能影响股票价格走势。公司提醒投资者,投资者在投资公司股票时可能因股票价格的波动而产生损失。
⇓ 展开
项目 | 2018.12.31 | 2017.12.31 | 2016.12.31 |
---|---|---|---|
资产合计 | 101,836.81 | 89,614.42 | 61,147.99 |
负债合计 | 52,107.84 | 49,697.07 | 30,503.4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 49,728.97 | 39,917.35 | 30,644.60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49,728.97 | 39,917.35 | 30,644.60 |
项目 | 2018年度 | 2017年度 | 2016年度 |
---|---|---|---|
营业收入 | 105,364.90 | 85,485.15 | 56,165.72 |
营业利润 | 11,274.19 | 10,636.27 | 7,924.67 |
利润总额 | 11,061.93 | 10,574.57 | 8,766.48 |
净利润 | 9,811.62 | 9,272.76 | 7,560.81 |
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 | 9,811.62 | 9,272.76 | 7,560.8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 | 8,322.10 | 7,770.14 | 7,062.68 |
项目 | 2018年度 | 2017年度 | 2016年度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6,713.67 | -20,311.57 | 3,858.2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5,083.03 | -5,077.46 | -14,724.5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8,875.44 | 25,214.13 | 6,053.49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 | - | - | -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2,755.20 | -174.90 | -4,812.78 |
项目 | 2018.12.31 | 2017.12.31 | 2016.12.31 |
---|---|---|---|
流动比率(倍) | 1.37 | 1.19 | 1.06 |
速动比率(倍) | 1.16 | 1.03 | 0.83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 | 30.42% | 40.35% | 44.46% |
归属于发行人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元/股) | 15.51 | 12.45 | 9.56 |
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除外)占净资产比例 | 0.31% | 0.23% | 0.16% |
项目 | 2018年度 | 2017年度 | 2016年度 |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年) | 6.13 | 5.46 | 9.30 |
存货周转率(次/年) | 10.17 | 10.03 | 8.93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万元) | 18,997.12 | 16,972.59 | 12,310.29 |
利息保障倍数 | 4.94 | 6.57 | 9.44 |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股) | 5.21 | -6.34 | 1.20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3.06 | 2.89 | 2.3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21.89% | 26.28% | 28.37% |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