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交流 嘉宾介绍 图片展示 公司介绍 发行概况 投资要点 风险提示 数据统计 新股专题

分享:

活动介绍
活动议程

提问频繁,秒后重新提问
还可以输入200
本期活动已结束,欢迎到"向公司提问"区继续交流! 进入"向公司提问"

暂无相关信息,小编在马不停蹄的更新中,敬请期待!

已搜索到条记录

<<返回

暂无相关信息,小编在马不停蹄的更新中,敬请期待!

请稍后,加载中....

活动嘉宾

图片展示

公司简介

发行概况

发行日程
网上路演日 2025年11月17日
申购日 2025年11月18日
缴款日 2025年11月18日
发行人联系方式
联系人 单庆廷
电话 0516-80300069
主承销商联系方式
联系人 范骅
电话 021-38677283
募集资金运用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总额 拟投入募集资金
1 核心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 11,224.92 11,000.00
2 智能仪表研发中心及冷云平台建设项目 6,713.50 6,500.00
公司信息
中文名称 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 Jiangsu Jingchuang Electronics Co., Ltd
公司境内上市地 北京
公司简称 精创电气
股票代码 920035
法定代表人 李超飞
董事会秘书 单庆廷
董秘联系方式 0516-80300069
注册地址 江苏省徐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工业园珠江东路21号
注册资本 4,339.00万元
邮政编码 221116
联系电话 0516-80300069
传真号码 0516-68902891
电子邮箱 jczqb@e-elitech.com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要点

1、研发及创新优势

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始终致力于冷链温控与监测产业创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2008年至今,一直被科技部、财政部及税务总局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高度重视冷链智能技术领域的研发。报告期各期,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500.29万元、2,620.13万元、3,280.53万元及1,981.1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31%、6.03%、6.58%及7.95%。同时,公司拥有来自制冷、电气、物联网及大数据等多个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百余名研发工程师组成的研发团队始终专注于产品技术创新和可靠性的提升。

公司凭借多年在冷链领域的经验积累,深度参与国家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并不断用新的行业标准引导产品的创新变革。自成立以来,公司及董事长李超飞先生作为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记录仪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医药物流标准化工作组委员参与了多项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的制定。公司参与制定各项标准共计38项,相关产品已在美国及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冷链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206项,海外专利47项,公司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公司基于神经网络、自主学习等核心算法模块,已经形成了“精创智能冷链物联网监控平台”及“ECO²云计算节能电控箱软件”等云平台软件著作权以及“温度控制器节能运行方法”及“一种展示柜的自适应节能控制方法”等多项核心发明专利,将云平台软件技术与智能化产品相互融合,打通软硬件研发闭环,实现高效业务协同。

2、产品优势

公司凭借专业团队高效定制研发设计能力及对下游领域产品工艺的理解,构建了丰富的产品体系,涉及智能控制器、节能电控箱、物联网记录仪、智能仪表工具等产品。相关产品亦可通过自研算法,实施智能控制策略,例如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温湿度变化、自动调整设备设置、发送警报或触发自动化操作,不断优化系统性能和控制策略,实时收集用户反馈,不断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公司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不断完善产品序列,积累了丰富的产品开拓经验,扩大了行业的影响力。

公司致力于打造业内先进的研发创新基地,为产品性能奠定了基础。公司拥有国家级CNAS科研实验室与环境模拟实验室,可完成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性能测试、环境测试、雷击浪涌、周波跌落等工业四级EMC电磁干扰测试实验,以及高低温冲击,高低温湿热交变等极限测试实验,开发测试水平较强。公司通过了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GB/T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精创冷云平台通过了基于IOS/IEC 2000-1的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境外销售产品通过了CE、CB、ETL等认证,并符合欧盟RoHS标准,取得的一系列管理体系及认证彰显公司产品品质的优势与稳定性,也为公司产品质量提供了强有力背书。

3、智能制造优势

公司拥有先进的智能工厂,自主设计行业首条一次性记录仪全自动生产线,获评“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公司注重工艺改进和产线自动化升级,将数字化、自动化技术运用至生产车间,对生产设备端口数据实时采集,并通过精创云系统将相关数据传输至现场显示屏及电脑端口等智能终端,相关人员可依据实时数据监控机器运行状态,指导生产排单、人员调度及设备安排,提升产线自动化水平及生产效率,使公司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交付。

4、品牌和渠道优势

公司深耕全球布局,形成了国内与国外市场、线上与线下渠道、ToB与ToC业务形态构成的多元化销售体系。在美国、英国、巴西、泰国设立子公司,组建海外本土化运营团队,构建全球服务网络。通过亚马逊、eBay、Lazada、阿里巴巴、京东等全球主流电商平台,让产品直达全球用户。

公司多年来积累了广泛的客户群体和良好的客户口碑,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目前在全球数十个国家注册“Elitech”商标,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荣誉称号。渠道和品牌优势为企业未来业绩提升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5、云技术赋能优势

公司自主研发精创冷云平台作为“大脑”部分,将公司冷链智能控制及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汇总、处理与加工,助力完成冷链智能化控制的采集感知、分析判断、控制调度的技术闭环。冷云平台采用主流的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等核心算法模块,达到对环境的高精度监测。主要通过对终端制冷设备制冷时长、空气平均温湿度以及氧气浓度等数据集进行数据处理,并配套算法训练,实现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负荷预测,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开关门时长、设备内温及环境温度变化,预测耗冷量变化规律,合理匹配压缩机、冷风机等设备,最终达到对温湿度动态调节与监测的效果,实现节能降耗。

终端应用方面,于冷链领域,云平台可实现对冷链设备的远程监控,包括冷库、冷藏车等终端的运行状态参数的实时采集监控,确保了冷链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从而提高了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的水平;于制冷暖通(HVAC/R)领域,通过云平台能够实现远程故障诊断、预测设备的故障和维护需求,提高客户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有助于提前发现问题,减少意外停机时间,提高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和效率;于环境监测领域,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湿度、PM2.5等环境数据,为用户提供准确的空气质量评估,实时预警并提供改善建议,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定制适合的空气质量管理方案。

公司亦深度绑定下游龙头冷链设备制造商客户,通过为其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积累了大量的行业经验和认知,有助于迅速对模型进行调校和优化,提高冷链监测模型输出结果的准确率和响应速度,实现快速交付。

风险提示

一、经营风险

(一)受宏观经济波动及下游行业景气度影响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冷链行业相关产品收入为35,865.20万元、38,636.62万元、 44,967.62万元和22,027.78万元,呈现增长趋势。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下游冷链行业的全产业链流程,下游行业的发展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国家宏观经济增速和下游客户新增投资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未来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增大,下游行业需求和新增投资放缓,可能会造成公司订单减少、存货积压、货款收回困难等情况,最终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公司存在受宏观经济波动及下游行业景气度影响的风险。

(二)国际经营环境变动风险

基于自身发展战略,公司已在美国、英国、巴西等多个海外国家或地区布局了较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同时公司出口业务已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期内,公司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8,363.13万元、20,388.65万元、26,577.99万元和13,928.7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31%、48.27%、54.34%和57.14%。公司在境外市场的竞争对手既包括CAREL(卡乐)、Sensitech及TESTO(德图)等跨国企业,也包括国内的出口企业等,这些竞争对手可能在资金、技术、管理水平或其他资源方面具有优势,使公司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风险。另一方面,公司境外业务受各地经济环境、政府投资计划、汇率、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若公司主要境外市场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地缘政治、经济、贸易政策等)发生较大变化,或我国出口政策产生较大变化,相应情形可能对公司的境外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三)市场开拓风险

公司目前已形成以冷链设备智能控制器、冷链监测记录仪、制冷热泵检测仪表及环境颗粒物检测仪器等多项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主要应用于制冷暖通、医药、食品和环境检测等行业或领域。报告期内,公司采用线下直销模式、线上销售模式、领用结算模式等多种模式进行销售,同时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前五名客户收入合计分别为4,392.34万元、5,385.14万元、4,810.37万元和2,459.9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1.08%、12.39%、9.64%和9.87%,业务模式较为灵活且客户较为分散。虽然公司与主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但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客户出现业务布局调整、经营业绩波动或者更换供应商等情况,或者公司未能开拓其他重要客户,或公司销售渠道维护与建设不及预期等情况,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四)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77.63%、79.42%、79.91%和78.18%。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IC芯片、传感器、低电压器等。受全球供需不平衡因素影响,过去几年上述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且2021-2022年度,IC芯片存在供货紧张的情况。未来若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可能无法将原材料上涨成本转嫁至下游客户,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五)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近年来,随着冷链智能控制、监测设备的普及以及技术的逐步成熟,公司所属的冷链智能控制及监测设备领域对手,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面临着来自CAREL(卡乐)、Sensitech及TESTO(德图)等跨国企业的竞争;同时还面临苏州新亚、上海腾森及尚方仪器等本土品牌的竞争。在技术水平方面,跨国企业成立时间较早,通过长时间的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在技术水平与产品线丰富程度上具备竞争优势。公司目前在技术水平与产品线丰富程度上与跨国企业仍有一定差距,且规模相对较小。如果公司未来不能保持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或竞争对手采取降价、收购等形式抢占市场,部分产品可能被替代,进而对公司的市场份额、产品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六)诉讼、索赔和召回的风险

公司冷链智能控制及检测记录类产品均是具有一定精密性及复杂性的产品,其成品质量受到生产流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行业的发展进步,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若公司未来在产品生产和研发中不能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措施,产品出现重大质量缺陷,可能会因为产品质量瑕疵或交付延迟、违约、侵权、劳动纠纷或其他潜在事由引发诉讼、索赔和召回等风险。如公司遭遇诉讼、索赔、召回等事项的金额较大,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二、财务风险

(一)政府补助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变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336.52万元、1,365.83万元、1,316.39万元和157.43万元,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4.44%、23.59%、19.50%和4.84%。

公司享受包括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报告期内,公司共计收到税收优惠668.38万元、768.63万元、927.59万元和505.85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12.22%、13.27%、13.74%和15.56%。

若未来政府补助或相关财政税收政策发生不利变动,或相关公司主体未能持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不能持续享受政府补助或税收优惠政策,则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二)汇率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主营业务收入金额分别为18,363.13万元、20,388.65万元、26,577.99万元和13,928.7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31%、48.27%、54.34%和57.14%。报告期内,公司汇兑收益分别为329.23万元、281.35万元、-45.71万元和-220.23万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02%、4.86%、-0.68%和-6.78%。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较高,且外销结算货币以美元为主,如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处于下行通道,且公司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则公司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三)存货跌价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金额分别为13,261.06万元、9,102.20万元、9,087.67万元和12,272.83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26.58%、18.12%、17.05%和21.06%,存货规模较大。公司存货主要由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构成,如未来出现原材料价格或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公司不能持续加强对存货的管理或市场情况发生不利变化等情形,将导致公司面临存货跌价的风险,并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四)毛利率下滑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1.76%、42.61%、45.48%和47.31%。若未来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销售价格下滑、公司产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或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提升,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存在下滑的风险。

(五)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5,540.55万元、7,333.35万元、7,785.50万元和9,350.8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98%、16.88%、15.61%和37.53%。公司应收账款账龄主要集中在1年以内,若公司应收款项回收不及时甚至无法收回,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六)线上销售模式风险

公司线上销售模式包括线上B2C模式与线上B2B模式,其中线上B2C模式主要通过亚马逊、Shopify、天猫、淘宝、京东POP店等大型第三方电商平台和自建商城实现,线上B2B模式主要通过京东FCS店铺实现。报告期各期,公司线上销售模式合计实现收入12,194.33万元、13,621.21万元、15,661.34万元和8145.6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32.08%、32.25%、32.02%和33.42%。虽然上述平台均为成熟的电商平台,且公司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形成了稳定、互惠的合作关系,但如果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卖家管理政策、销售政策、结算政策、平台费用率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而公司未能及时针对该等变化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则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三、技术风险

(一)产品研发效果低于预期的风险

近年来,公司所处的冷链行业发展迅速,市场容量逐渐扩大,且冷链智能控制及监测记录类产品逐步向数字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产品升级换代较快。公司产品应用于多个冷链场景,需要依据下游需求持续进行技术更新与迭代。相关产品研发过程系统性和复杂化程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若公司研发效果低于预期,公司将无法保持各方面技术应用持续创新并被市场或客户认可接受,将会对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及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二)技术人员流失及技术泄密风险

公司核心产品的研发涉及制冷、电气、物联网、云计算等多个技术领域等综合学科,对相关技术研发人员、关键工艺生产人员等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近年来,公司逐步实现冷链控制智能化、冷链检测信息化、冷链监控可视化、冷链物联以及冷链云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突破,出于对公司后续业绩持续增长和提升核心技术能力需求的考虑,未来对人才特别是技术人才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核心技术人员的稳定及核心技术的保密对公司持续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尤为重要。若出现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或核心技术泄密的情形,将对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四、募投项目风险

(一)募投项目实施效果未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计划投资于核心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和智能仪表研发中心及冷云平台建设项目。公司根据现有技术水平、产业政策及产品市场需求状况,对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行了充分论证,均围绕公司主营业务进行,但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分析数据均为预测性信息,募投项目建设尚需时间。

在不考虑智能仪表研发中心及冷云平台建设项目可能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在核心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期内,实施募投项目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数分别为-259.17万元和-946.56万元,以公司2024年度净利润作为基数,影响比例分别为-4.40%和-16.07%,短期内会对公司净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

核心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投产当年即可产生新增利润,达产年可实现新增利润3,792.53万元。达产后盈亏平衡产能利用率为75.18%,盈亏平衡收入为30,320.64万元。若项目达产后市场需求出现较大变化,可能导致募投项目经济效益的实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二)新增产能无法及时消化的风险

公司主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核心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达产后,公司将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增加约50%的产能。募投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加强产品供应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满足下游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若下游行业市场需求或行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公司不能有效开拓市场,则公司可能面临新增产能无法消化、募投项目收益不及预期的风险。

(三)新增资产折旧摊销导致净利润下降的风险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所涉及的工程建设费用约为14,265.50万元,项目建设完成后,固定资产折旧金额将大幅增加。由于新增产能存在爬坡期,因此可能导致公司毛利率在一定期间内出现下降的风险。此外,如果未来市场环境或市场需求出现重大不利变化,造成募投项目的产能利用率不及预期,可能会对公司净利润造成不利影响。

五、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高风险

李超飞、李敏和李小凡合计持有公司34,580,00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79.70%,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如果相关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公司存在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地位损害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风险。

六、部分经营用地实际用途与证载用途存在差异的风险

公司现时拥有坐落于徐州市铜山区新区办事处驿城村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根据公司2023年4月11日取得苏(2023)铜山区不动产权第0011514号《不动产权证》,其证载土地用途为科教用地。上述土地及附属建筑物被公司用于研发和生产经营,其中生产经营用途与公司2023年4月11日取得的《不动产权证》中证载用途存在差异。

2024年11月26日,发行人完成上述土地瑕疵整改,并取得徐州市铜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换发的苏(2024)铜山区不动产权第0041370号《不动产权证书》,其证载土地用途为科研用地、工业用地。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发行人不存在实际用途与所属土地证载用途不一致的情形。

徐州市铜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于2024年7月29日出具证明,公司使用前述科教用地用于开展业务相关的生产、研发及办公等不属于土地规划及管理方面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公司可继续正常使用该等土地及土地所附建筑物,用于研发、生产经营,不会因此要求公司搬迁、拆除等,亦不会因此给予公司行政处罚。

就上述土地使用瑕疵情形,公司实际控制人李超飞、李敏及李小凡出具承诺:“若公司因上述土地证载用途与实际使用用途存在差异之事实而导致无法进行生产经营或被要求补缴土地出让金或被主管部门处罚等,本人将无条件全额承担公司搬迁费用、因生产停滞所造成的损失、补缴的土地出让金及有关部门对公司的罚款等全部支出(如有),确保公司不会因此遭受任何损失,且保证不向公司追偿。”

七、公开发行后即期回报摊薄风险

报告期各期,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分别为16.91%、17.17%、14.98%和7.18%。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资产及净资产等规模将相应增加,鉴于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时间,以及募集资金到位后新增资产的运用效益不一定能立即达到原有资产的运用效益水平,在此期间股东回报仍将通过现有业务产生的收入和利润实现,进而导致短期内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存在被摊薄的风险。此外,若本次发行募集资金不能实现预期效益,也将可能导致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被摊薄,从而降低公司的股东回报。

八、发行失败风险

公司本次申请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发行结果将受到公开发行时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证券市场情况、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指标情况等多种内、外部因素影响,若上述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存在本次发行股票数量认购不足,本次发行将存在发行失败的风险。

数据统计

项目 2024 年度 2023 年度 2022 年度
(一)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单位:万元)
资产总计 53,311.92 50,226.41 49,884.84
负债总计 15,481.96 18,585.38 22,975.62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37,829.96 31,641.03 26,909.22
股东权益合计 37,829.96 31,641.03 26,909.22
项目 2024 年度 2023 年度 2022 年度
(二)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单位:万元)
营业总收入 49,879.96 43,450.44 39,633.69
营业总成本 43,990.33 38,600.83 35,241.54
利润总额 6,750.99 5,790.68 5,469.17
净利润 5,891.21 5,535.90 4,874.10
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891.21 5,535.90 4,874.10
项目 2024 年度 2023 年度 2022 年度
(三)合并现金流量表主要数据(单位:万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6,802.97 6,051.64 6,430.37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259.47 2,417.15 -5,614.79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731.15 -642.30 -1,315.67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减少)额 2,044.00 8,038.23 -290.10
项目 2024年12月31日/2024 年度 2023年12月31日/2023 年度 2022年12月31日/2022 年度
(四)主要财务指标
资产负债率(合并)(%) 29.04 37.00 46.06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 30.84 39.57 46.79
流动比率 2.35 1.90 1.41
利息保障倍数 99.11 65.75 46.17
毛利率(%) 45.41 42.36 41.36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6.98 19.07 20.04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资产收益率(%) 14.98 17.17 16.91
应收账款周转率 6.6 6.75 7.77
存货周转率 2.84 2.13 1.68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1.36 1.3 1.16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1.36 1.3 1.16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6.58 6.03 6.31

相关路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