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2017年是浦东开发开放27周年,也是张江高科技园区建园25周年的重要时刻。25岁,正青春!25岁欣欣向荣!由张江管委会主办,张江高科承办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建园25周年活动之“致青春、创未来”创新创业大赛暨895创业营(第五季),从5月4日招募开始,共收到报名项目近300家,网上初审通过130个项目进入线下海选,最终共32个项目成功入围第五季。他用的悬变,没有任何价格可谈性,基本上没有谈判的余地,我们首先价格上就比它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走的方式跟跟悬变不一样,大进在生产电机组装的时候,我可以给他节省2个工位,节省半小时到1小时的时间,人力成本是隐性的,对电机厂人力成本很重要。
张圣良这个团队回国没多久,就在各大比赛上拿奖拿到手软,今天能不能得到在座投资人的青睐,就看大家的表现了。手中有点赞器的请各位拿出来,你们就是我们的观察团,我们按任意键会显示一个数字,您如果愿意为这个项目点赞请按OK键,显示1表示点赞成功。
首先我们这个产品刚刚是说已经是我们第三代了,整体的标准化、工艺化的流程已经全部解决掉了,可以说是小规模的批量生产,没有问题。我们公司希望能够在张江成立我们的根据地,在人才储备方面,首先本科是来自同济大学的,我们这7位是同济大学的校友,有五年以上的同学情谊,现在也获得了很多同济大学高校的支持。在我们的流水线方面获得了工业工程研究所所长的支持,在营销讨论方面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给我们很多相关的研究,并且张总也在为我们未来的产品上市,未来的临床验证,渠道的合作拓展搭建了非常完善的体系。我们的目标在明年产品上市,对整体的技术应用拓展除了助残养老服务之外,服务机器人领域帮助推动国家的研究器材,仿真机器人格局的提升,这也是我们立马能够造福中国的。
我原来担任经济体制改革处长,还担任过产权管理处处长,整个浦东新区所有的改制,只要涉及到土地的我都找到张处长。我曾经分管整个新区企业改制的时候,是张处长支持了我。现在我到张江,到科创,张主任依然支持我,非常感谢。
我们5月4日开始了,经过将近4个月,今天进入了demoday,这个demoday不仅仅标志着第5季创业营的项目展示和经营仪式,今天有媒体,我也告诉大家,今天这个活动也标志着895创业营向成长营加速迈进的重要时刻。接下来我们可能要筹划第6季,我们将在创业营的基础上实现服务功能的提升,更多的来汇集资源,全方位多层次的打造创新服务生态,努力培养一批本土化的科技领先企业。我一直跟媒体说,我说打造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不仅仅需要大研发装置,我认为这是表明国家对参与原始创新竞争的主张在张江,这是提出因由之一。因为国资重器是举国体制,打造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重要的终端显示,能否打造一批本土化的中国造的独角兽企业。我跟发布,今年科技火炬中心发布了2010年度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我告诉大家,现在全球131家,平均估值43.2亿美金。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是独角兽企业的主要集聚地,这四个城市有115家,占总数的88%,高新 技术集聚的企业集聚了89%的独角兽企业。上海一共是20几家,实际上是26家,总共是722亿美金,占全国独角兽企业总共值的15%。上海有哪几家呢?陆金所,在陆家嘴的,还有经委资本投资的、饿了么、洋码头等在内的26家。其中富江网、拍拍贷都在张江存在,其中131家里面的苏宁金融万能钥匙等研发中心也集聚张江。上海26家里面60%都是互联网加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文化等新兴行业领域。高科技行业张江还少有独角兽企业出现,深圳的独角兽又42%为技术,有腾讯云等,这跟上海有很大的区别。去年到现在,市政府连续开了两次新闻发布会,上海去年第三产业占到GDP74%以上,上海市政府主要领导非常惊喜,开新闻发布会要确保工业增加值对GDP的25%以上。今年7月份,市政府又开了会,上海扶持实体经济50条,加快推进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研发与转化功能性建设,未来上海的独角兽企业从目前的平台驱动转向平台驱动与技术驱动双轮并行的格局。上海市23号在浦江创新论坛上要发布上海科创基金要成立,就在今天的会场,注册在这里。邀请张江高科第一个子基金跟他签约,张江高科也要投资。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张江科创基金,原来我们第一期是300亿,首期原来是65亿,最近还有一个企业没有批下来,首期50多亿。上海集成电路闭路基金也注册100亿,在18楼。整个上海集成电大基金一共400亿都在张江,科创基金300亿也在张江,这个就是我们培育技术驱动型和平台驱动型双轮并行的这样一个培养独角兽的投资格局已经形成。
创新需要科学的无拘无束,我到武汉光谷发了一个感想,在朋友圈,想不到引发了100多人的点赞。我很感慨,因为武汉光谷是自由创新,引领未来。上个礼拜武汉光谷的董事长带队,中关村全部来,深圳的也来了很多人,北京的都来,下礼拜一碧桂园老总带队到张江来,传统的房地产都在转型产业地产。我一直提醒房地产是快销品,产业是需要苦心经营,要深根的,要有这种心态和思维。我想不仅需要国资重器的大研发装置设施,也需要野蛮生长的创新生态,更需要895创新服务业平台的共建共享。我想我们把895虚拟孵化器,O2O线上线下的孵化器,我们作为创新,张江创新服务业的平台来打造。未来我们要结合独角兽企业的创新发展规律,从五个维度来推动成长营项目的培育。一是政策驱动,政府引导。最近国务院我看了对双创连续发了很多文件,实际上国家从战略的角度来把双创。二金融驱动,由银行提供1个亿的授信额度,上次也是每个企业都有300万额度,张江高科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最近我们又发了上海第一家投债联动,双创债20亿张江高科批下来,上海就我们一家。我们又发行了全国FD账户,私募债,全国第一单。张江高科已经在双创大背景下形成了投贷联动跟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工商银行,还有中保联动,和太平洋保险公司,第三是投债联动。第三我们要技术驱动,云上创业。现在我们的营长随着第5季,我们搞895创业营的平台,技术水平也不断的提高,每次都有新的。第三我感觉到平台驱动,共享创新。这个平台,张江高科是个企业,但是在张江管委会的支持下,整合了整个张江平台的优势。今天于经理专门为895创业营的项目提供增长引擎的评估报告,对每个项目都按照他的大数据,行业的大数据和他获取的数据进行模拟分析,然后提出你这个项目未来应该是怎么样进行完善。还有法律驱动,维权保障,这一块越来越重要。我最近专门写一个报告,就是涉及知识产权的法律,通常一审需要半年,二审需要一年以上,企业维权的时间成本过高。所以我们895创业营也好,成长营也好,作为创业服务的平台,要整合这方面的资源,为他们创客提供服务。
张江高科作为张江科学城建立的主力之一,也将积极推动张江高科的完善,也希望在座的各届朋友能够对张江高科成长营给予持续的支持和帮助,最后感谢895陪练团的辛勤付出,预祝各位创业者项目路演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仿生假肢
卓外医疗
钛米机器人
钧嵌传感
智驾科技
卓道医疗
极物
温尔诊断
2011-2016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创新创业工程硕士(Msc Engineering wi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项目人主要从事智能制造和医疗器械领域的设计、加工技术,及其相关神经传感器技术的研发等。2012年至2014年作为项目申报人和负责人,完成上海市创新计划项目,成功研发具有爬楼梯和越障功能的自行车,并以第一发明人在2013年获权专利《多功能爬梯自行车》,专利号ZL201320356856.3;并授权上海一家工程器械厂做商业开发,市场应用于楼梯运输器械、旅游器械与儿童玩具。 在大型国际研究课题领域,于2014年至2015年,作为人因工程师参与上海大众、德国大众与同济大学联合研发课题:人体适应性评估与基于门诊数据的肌骨系统伤害预防研究。在大量查阅国内外肌骨损伤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每周定期前往上海大众装配车间收集员工和岗位数据,评估各岗位的工作强度,结合人因工程学开发工作强度-肌骨系统损伤评估和预防系统,用于减少和预防其工人在工作期间的肌骨损伤,并相应得持续提升其装配车间的生产效率。本课题在当时属于国内最先针对国人体质和工作岗位研究的肌骨系统损伤预防系统,极具行业标杆作用,迄今结合中医理疗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该系统仍属国内领先的预防分析系统。 在英国留学研究期间,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组建带领英德两国团队在神经传感器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攻坚了多项“第一技术”,正筹备布局具有完全自由度可以“弹钢琴”仿生假肢、“四两拨千斤”上臂外骨骼、基于神经数据采集的癫痫等疾病预警器等发明专利,其中包括仿生皮肤生产工艺等在内的5项国际专利。
创始人,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15年产品开发经验,先后在全球知名通信企业、军工研究所和医疗企业工作过,担任过资深开发工程师,项目经理,研发总监等职位。 便携式微创手术全高清电子内镜平台和系统是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内镜平台产品,不仅解决了现有设备繁琐,操作复杂和价格高昂的不足,而且可以在平台之上可以向不同细分内镜领域延伸,研制出高品质医用内镜,满足不同医疗专家的需求,推动国内内镜技术进步,从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突破,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上海钛米机器人,董事长、CEO。2006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控制工程硕士学位; 过去十二年潘晶在著名外企中担任机器人产品研发总监、亚太领先客户市场经理,获得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外观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专利2项,参与了国内外数十个机器人项目,其中包括与KUKA合作的youBot机器人控制平台,与MIT合作的猎豹机器人项目,与iRobot合作的Roomba扫地机器人项目,与LEGO合作的NXT/EV3项目,与ReWalk合作的外骨骼机器人项目等。 潘晶于2016年离开外企创建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针对医疗服务机器人市场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公司,同时也是国内少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自主快速提供机器人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之一。钛米机器人成立一年内先后获得了国科嘉和、IDG资本等著名风险投资的青睐,其产品已用于包括武汉协和、上海仁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国内领先的医疗机构。
2002年同济大学毕业,8年集成电路封测制造及销售经验,6年电子器件销售管理及市场推广经验,服务众多汽车一级供应商,熟悉汽车电子类电子元器件类品的供货规范体系。
杨腾飞,智驾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硕士毕业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曾于世界500强的德尔福担任主导系统工程师,负责某OEM 前视摄像头量产项目,主导了从前期开发的产品功能定义、芯片选型、摄像头选型、系统框图设计、软件框架设计、DV、PV以及量产等工作的开展。洞悉行业发展趋势,怀揣心中的梦想,立志在ADAS专业领域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创始人,硕士,八年医疗器械行业经验,曾服务于微创医疗、美敦力上海创新中心、国家药监局高级研修学院,创业前在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工作四年,熟悉医疗器械产品商业化过程的各个环节。现负责公司日常管理运营,并主导企业融资、战略、市场开发与客户关系。
在清华大学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硅谷从事研发和技术管理10多年。先后在Oracle, Yahoo!,百度美国研究所任职。戴剑彬长期从事算法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研发,在Yahoo期间主导了世界上最大在线广告系统的分配优化问题的研发,能够全局最优化广告资源的合理分配,5年后Google才采用类似算法。在百度硅谷研究所期间,直接汇报给深度学习世界顶级科学家吴恩达,主导了超大规模用户行为DNA项目,通过多目标深度学习训练把用户的信息编码成一串字符向量,可以预测用户的各种行为,为公司提升广告点击率CTR超过3%。 2016年6月回国创立了极物。
1974年-1978年知青下乡(1975年-1976年山西医学院进修) 1978年-199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983年-1987年航空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1982年入党) 1992年-1993年访问学者:赴比利时进行康复医学工程学术研究 1994年-至今任上海航天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 1998年-2003年被聘为上海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客座教授、分布计算课题组副组长。 2000年-2009年担任全国高等临床医学教育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2012年-至今上海市数字健康信息中心任主任,申报上海市“智慧城市”“智慧健康”项目 2013年12月-至今创办上海温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